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甄荣辉:前程无忧CEO的成功之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成功励志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如果我早五年出来创业就更好了。"甄荣辉说这话时隐隐有些遗憾,他创业是在37岁,当时他认为再不出来就没机会了。被他认为晚了五年的这个创业机会仍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1999年公司成立时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求职招聘信息发布平台,而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报纸、网站、猎头、"网才"软件、校园招聘方案、企业管理培训于一体的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北京时间2004年9月29日晚上10点58分,中国互联网人才招聘服务网站51job 前程无忧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随着前程无忧的成功上市,又一个十亿级的富翁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甄荣辉的成功走了一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和麦兜一样,出身香港平民家庭的甄荣辉积极、现实、勤奋,同时充满梦想。难怪很多媒体评价说,"甄荣辉的创富故事是可以被复制的"。

  17岁,关于前途的第一次较量

  甄荣辉生于1962年。当时的香港平均居住条件是11.3人住一个单元,他家的居住条件位于这个平均数的下边。在一个100平方米的公寓里边,一共合住着五户人家,其中就有甄荣辉一家。而大厅里也架起了上下铺租给了两个单身汉。屈指算来,将近20个人"同居"一室。在这种高度拥挤状况下,做饭要排队、洗澡要排队、上厕所也要排队。这是家庭环境带给甄荣辉的重要一课。

  炎热的夏天是最难过的,甄家的居室离洗手间最远,甄荣辉想洗澡却又不愿意像别人家那样排队。于是,他的方法就是事先将换洗的衣物准备好,每隔5分钟巡视一下,一有机会就赶紧占上。甄荣辉总结那段日子时说:"做事情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准备,机会来了才不会放过。"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从3岁到20岁,住了17 年。

  其实,从小培养起来的竞争意识对甄荣辉确实有帮助。从幼儿园开始,他就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也许是第一名当习惯了,到了中学甄荣辉反而"不务正业"了。先是参加了天文学会,后来又加盟了科学学会,还加入足球队……反正什么感兴趣就玩什么。因为父母都忙于打工挣钱养家,没有人顾及他的功课,那个时候的他每天回家把书包一扔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然后看到很晚就去睡觉,尽可能地睡,一天睡16个小时。"每天到睡觉的时候我也会自责:'今天一天又什么活也没干!明天一定不能这样!'但是到了明天,依然还是看电视、睡觉,睡觉、看电视……"这样懒的直接后果是,在1979年他中学会考时,全香港30多家预科学校,没有一家愿意要他。如果不能念预科,不能念大学,对于他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平民家庭的孩子而言,前途无疑是渺茫的。

  他第一次开始考虑前途问题,再苦再难一定要考上大学。最后,只有两家愿意接收他---一家是因为刚刚开招预科班,希望充个数;另外的一家则是因为校址在一座荒凉的山上,没人去。甄荣辉选择了后者,人是需要过一些难关才会成长的。经过这一次的打击,甄荣辉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知道发奋努力了。在大学预科的时候,甄荣辉排在第199名。在两年后,他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

  每天工作两小时的销售冠军

  甄荣辉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地铁工程师。原因很简单,读大学的时候几乎天天乘坐地铁。他觉得能够在地铁里面工作还是挺有影响力的。可是,临毕业前半年,学校招生办邀请了IBM、香港电信等大公司的老总介绍求职的技巧。其中,IBM香港公司总经理说,只要做得成功,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IBM的香港总监。这句话给了甄荣辉很深的印象,尽管香港总监的职位对于他来说还是个远景,但毕竟看得见。"走工程师的路肯定是很稳定,走商业的路,就好像在满布鲨鱼的大海,游得快就会赢,否则会被吃掉。"相信自己会游得快,向往有更大的成功,甄荣辉选择了挑战度高的商业工作,进入惠普的市场销售部门,成为一名销售工程师。

  甄荣辉参加惠普香港公司校园招聘的时候,经过七八次面试,他终于迎来了总经理的亲自面试。总经理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组晶体管,要求他画出各个晶体管之间如何连接。甄荣辉一看,这组晶体管的连接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可是现在都"还"给老师了。怎么办?经过一番琢磨,他实话实说:"我忘了。"心想,这下完了。没想到,很快惠普就给他发来了录用通知书。原来,总经理出题的目的,是考查应聘者遇到问题时是否诚信。

  惠普的工作薪水不错而且稳定,甄荣辉似乎天生具有销售才干,三年后,他就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而到第四年,他每天只需工作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业绩。于是他就去电影院看电影,一个星期看两三场电影,看到后来电影都没得看了,就跑到图书馆睡觉。

  轻轻松松就能拿到30万港元的年薪收入,而且作为销售状元,在惠普的发展前景光明,但是甄荣辉却开始不满足,觉得挑战不够大。甄荣辉决定去读MBA。 MBA毕业后的年薪将会在15万美元以上,而且有机会成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最终选择去欧洲念书,申请的是法国INSEAD商学院。"读美国学校MBA 需要两年时间,而欧洲学校只需要一年时间。因此,去欧洲读书不仅花钱少,而且还能早挣钱。"

  当甄荣辉决定离开惠普时,他接受了平生第一次专访,正是在那次访问中,他第一次清晰表达了人生愿望。一份计算机周刊方面的杂志到惠普采访销售架构,他们问销售冠军甄荣辉的人生目标,他的回答是:"希望毕业20年以后成为一个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那时,甄荣辉25岁。

  "耍花枪"过了语言关

  要去法国念书,必须会法语,可是甄荣辉当时没有任何法语基础,他又一次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了。他花了三个月来突击强化法语,但是在考试那天,甄荣辉依然没有太多把握。不过,他发现法语考试主要是面试,由主考老师问几个问题,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于是,他事先准备好20多分钟的讲演内容。当面试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后,他就一口气地回答下去,一直回答了20分钟,根本没有给主考老师提问下一个问题的时间。结果,他就这样通过了入学语言考试。

  MBA毕业以后,甄荣辉决定要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刚出来一年就回香港,没有机会看看国外是怎么运作的,对我的简历可能也不是很有帮助。而选择做咨询,是因为它比较新鲜,可以接触不同的事情,见识面广。"最后,他选择了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先在其英国办事处工作。

  尽管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但贝恩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上班三天之后有一个项目汇报会,他参加了这个两小时的会议,却发现有70%的内容都听不懂。连会议都听不懂,还怎么开展工作?在这次会议上的受"辱"经历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他明白自己还得要拼命努力,经过半年的磨合,他发现和其他英国同事相比,语言是自己的短处,而分析推理能力是自己的长处。于是,甄荣辉把工作重点放到了项目调查方面,收集了大量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找出许多从前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最初,他的工作是咨询顾问,当他把事先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后的资料提供给项目经理时,项目经理似乎惊呆了,因为很少有一个咨询顾问工作像他那样深入,慢慢地所有贝恩英国公司的经理们都点名要求甄荣辉加入他们的队伍。在加入贝恩两年多后,甄荣辉顺利地从咨询顾问升到经理。1991年他被派驻香港建立办事处,业务发展迅速。很快,在他一手策划下,贝恩又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他出任贝恩中国总裁。1994年,32岁的甄在加入贝恩四年半后,成为贝恩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以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

  打工皇帝变身小老板

  1998年,甄荣辉和他的创业伙伴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这一年,大陆的人才交流市场日趋活跃,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个人,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更专业的、定位于白领青年的招聘渠道。

  甄荣辉和《中国贸易报》合作,首先在北京推出了《中国贸易报前程招聘专版》。北京《前程招聘专版》的推出,获得了很大成功,受到了企业以及求职者的普遍欢迎。受到北京市场的启发与鼓舞,甄荣辉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始在全国复制北京模式。

  1999年,互联网经济正在全球兴起,网络给甄荣辉带来了新的机遇。1999年1月,甄荣辉先在上海推出了career post.com网站,内容只能算是《前程招聘专版》的电子版,是一些企业招聘信息的集纳。

  1999年底,互联网经济开始膨胀,风险投资成了最热门的话题。甄荣辉想借此良机把网站做大,决定引入风险投资。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引入投资、上市、做成国际品牌,网站也因此易名为51job.com。无忧工作网的赢利模式十分符合中国国情,受到国外风险投资者的青睐,2000年2月,一笔金额为1400万美元的投资进入甄荣辉的公司。

  2000年以前,甄荣辉在前程无忧的角色还只是一个"天使投资人",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等到2000年14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公司发展需要他全力以赴地投入,这时,他再次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是继续做一个百万美金年薪的打工皇帝,还是放弃眼前的舒适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公司的CEO?此时,甄荣辉已经37岁,在贝恩干了11年,如果继续待下去,"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那时就有些怕,觉得可能再干20年还是这样"。同时,互联网的起飞让他看到挑战背后的巨大机会:"在互联网业,即使你去年做得成功,过了一个年头必须重新洗牌。这种充满刺激的感觉很过瘾。可以赢得很大,也可以输得很大,完全看自己的机遇与功力。"

  "不纯粹"挽救51job.com

  2000年4月,甄荣辉正式加盟前程无忧,恰巧赶上了纳斯达克股指狂跌,整个互联网市场一片惨淡,前程无忧网也不免受到波及。短短半年,1400万美元融资就被烧掉了500万美元。"最困难的时候,我真以为公司明天就倒了。"尽管自己几乎失去了信心,但是,甄荣辉在合伙人面前依旧表现得胸有成竹。

  其实,与其他网站相比,网络泡沫破裂对前程无忧网带来的影响还算是小的。2000年初,纳斯达克股市暴跌后,其他网站根本融不到钱了。相比之下,甄荣辉还算幸运。甄荣辉一直坚持着网络招聘、报纸广告和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等综合经营策略,而没有做单一的网络公司。互联网蓬勃期,很多人都认为甄荣辉做得一点也不专业,根本就不是一个纯粹的.com公司。事实证明,当网络泡沫破灭后,正是这种不纯粹挽救了甄荣辉的公司。

  虽然甄荣辉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推广专业招聘刊物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但严格说他并不是这个市场最早的进入者。

  1997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专业的招聘网站。在甄荣辉创办刊物的时候,《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的招聘广告已经很火了。而在他建网站的时候,新浪、搜狐、网易都有专门的招聘栏目。51job.com网站刚开通时,有一半的浏览量是通过新浪来的。网站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是,甄荣辉力图在这个狭小的领域做深做实。这就是所谓的"一寸宽,一公里深"。

  只有锁定了人事经理这"一寸宽",甄荣辉才能去做深,去开发各种服务于客户的产品和服务。51job.com不光有报纸、网站、猎头、培训,还做人事测评软件、薪资调查,这都是为了帮客户解决问题,维护客户关系。

  比如,客户说收到很多简历了,很想要一个工具来帮他管理几百到几千个简历。那网站就会和客户共同工作,开发一个简历管理软件。甄荣辉还计划办一份专门给人力资源经理看的杂志,专门为中国广大的人事经理服务。如果不是定位在这"一寸宽",就不能跟客户保持近距离接触,就不可能拥有这么多企业客户。拥有了这个资源,很多事情都能做了。

  前程无忧成为这个行业的老大。"我在三个城市找不到同一个竞争对手。凭着规模,我越跑越快,后面再多300个招聘网站也无所谓。"甄荣辉自豪地说。

  具备不适合创业的特质

  "我不是很有冒险精神的人,是亿唐的崛起把我推到了现在这个职位上。"在甄荣辉看来,读书太多或太有钱,都会比较保守,这样的人并不适合创业。但巧的是,甄荣辉自己两者都占全了。

  做一个百万年薪的职业经理人,"薪水很高,职务也很稳定",但是永远不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中国未来20年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将造就一批百亿级的富豪",这一诱惑使得他不辞辛苦,屡次创业。要实现"亿万富翁"的理想,安于做一个朝九晚五的打工族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投资,要创立自己的企业。早在 1991年,他就投资做一种用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后来他还投资做过磁性材料,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但也使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创业需要很大的精力,你必须全职去做。"

  从失败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教训,1998年甄荣辉又开始尝试新的投资项目---人力资源服务。选择这个领域,与他的一段经历分不开。1994年,当时任贝恩公司中国区总裁的甄荣辉需要招募新人,他选择了北京人爱看的一份当地媒体,结果反馈很好。他隐约找到了市场的需求空白。

  实际上,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专门的招聘刊物早已存在。比如在中国香港,招聘广告最多的时候有十个亿的市场规模。在中国台湾,也有类似媒体,叫敬业行报。在英国有一个专门招聘的刊物,谁要找工作,就买这个报纸。但是在国内,这样的专业媒体迟迟没有出现。于是,甄荣辉按捺不住了,决定自己办一份这样的报纸,"我就希望自己能开创企业,去获取另一种成就感。"

  没有办公室的CEO

  在贝恩时,甄荣辉以为做管理顾问太累,每周都要工作100多个小时,还要不断投入,因为今天干好了,明天不做就完了,而做老板可以轻松点,自己不干也没关系,干到一定程度可以找专业人士来做。但自己做公司后才发现,创业其实比打工累得多。

  甄荣辉是一个没有办公室的CEO,他并没有设置自己固定的办公室。甄荣辉俨然一副行者模样,永远行色匆匆,他的办公室在旅行箱内,或者是飞机上。他是典型的空中飞人,一年出差时间在180天以上,在他的几个分公司所在的城市飞来飞去,一天来回两三个地方是十分平常的事。有时他早晨从北京醒来,下午在上海开会,晚上去广州。"SARS期间我在上海呆了四个星期。北京、广州、香港都去不了。到了第四个星期,终于受不了了,我发觉自己已经不能对着同一张床睡四个星期。"在甄荣辉现有的时间分配上,只有1/5的时间在北京,而其他时间都在不同的城市间奔走。

  他说自己已不习惯在同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而在公司管理上,他也同样要求企业保持一种速度感,保持不断变革。"我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推动我的下属去变革,首先我自己就不能疲,尤其是当公司做大了以后,能够继续保持团队的创业精神,这是对我们的最大挑战。"

  甄荣辉表示,现在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搭建和重建公司的管理架构上,让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能。通俗地讲,就是要给下面的团队和个人搭一个自己的舞台,这个舞台不能太大,太大了他干不了;但也不能太小,太小他没有发展空间。舞台之间还不能重叠。

  他扮演的角色是教练,更确切地说是游击教练。每到一处分公司,都会抽时间参加各部门的会议,和普通员工一起探讨最新的问题。"飞的"游击也好,坐镇前线也好,都是为了消除距离,这包括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阶梯距离。他最不愿看到的是,公司越大,管理者离员工的距离越远。"创业很苦,但很满足,毕竟我一手养大了自己的孩子,这种成就感是职业经理人永远不可能有的。"说这话时,甄荣辉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enggong/4642.html

相关阅读:要敢于一跃而下
人们要的是什么,你又如何得到
自我认知就会变得勇敢
成功人生的资源分析
5位亿万富翁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