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企业一年生产全球1/10的台式电脑、2/3的个人电脑零组件,被美国的《商业周刊》成为“代工之王”。他坐拥百亿元,但不穿名牌、不开名车,用的是普通的老款手机,并且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创业时的执著和勤奋。创业之初,他的资金都是母亲辛辛苦苦攒下的,所以花每一分钱,他都要算20次。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向灾区人民捐赠了6000万元的资金。他就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
借岳父的钱发家
郭台铭祖籍陕西晋城,1950年生于台湾,是家中的老大。16岁时进入台湾海事专科学校学习,因家境贫寒,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他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以母亲给他结婚的20万元新台币(约5万元人民币),与朋友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主营塑料产品。不到一年时间,因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原料价格上涨,出现经济萧条,原股东先后退出。郭台铭不甘心“用结婚钱办起来的公司”就此倒闭,又向岳父借了一笔钱,独自把工厂盘了下来。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开始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规模只有30万新台币的小公司,员工15名。在家人帮助下,一年后鸿海开始赢利。
靠计算机成功转型
1983年,鸿海利用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计算机连接器,开始与计算机厂商建立业务联系。这也是鸿海正式进入PC 领域的第一年。当许多中小企业主把家电业势头渐衰看成是无法逆转的危机时,郭台铭却把别人眼中微乎其微的机会化为日后成长的基石。1984年,郭台铭花费了近1000万元新台币从美国引进了一种关键设备,这几乎是鸿海当年所有的利润。
“市场总是奖励有勇有谋的冒险者”。鸿海开始快速摆脱创业以来无法大步成长的困境,转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85年,鸿海以5.6亿元新台币的营收正式进入《天下》杂志制造业1000大排名。1988年,鸿海员工达1000人,营业额正式突破10元新台币。这也是鸿海第一次设立“世界级目标”的一年。
1996年,郭台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深圳成立广东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在这里,郭台铭找到了成功的着力点,也开始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历程。这个时期,企业界掀起了以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第二波台商投资内地的热潮,此时,富士康已经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这成为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今,鸿海在内地的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在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美国休斯敦、洛杉矶等地设立了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全球的60余个国际分支机构,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
郭台铭将他的商业判断力与持之以恒的质量控制和极具竞争力的定价成功结合在一起,这才造就了他繁荣兴旺的制造业帝国。鸿海精密在台湾上市,与客户交往时使用富士康这个名称,目前公司市值已经达43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球十大竞争对手的市值总和。鸿海精密一位发言人说,郭台铭的身家目前约为100亿美元。
勤俭一生为慈善
拥有100亿美元身家的郭台铭不穿名牌、不开名车、不注重打扮,走在路上,很难看出他是台湾首富。他的办公桌是由几张会议桌拼凑而成,桌上除了一堆公文外,只有一个小闹钟和一对镀金的狮子;座椅原本是一把用了十几年的铁椅子,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才换上了新椅子;会议室的墙上基本没什么装饰,地上用的也是最便宜的地毯;上班时间,公司走廊的灯要间隔着亮,午餐时分,用餐者办公室的灯一律熄灭……
许多人并不知道,去掉企业家的光环,郭台铭还是一位慈善家。多年来,他的鸿海集团及富士康基金会一直在从事各种慈善活动。2003年,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市二级医院及台湾罗慧夫基金会共同启动了“微笑工程”,为全国各地的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治疗;2006年,富士康基金会向中华骨髓库捐赠了1.03亿人民币;2008年5月,富士康又向汶川灾区捐款6000万元人民币。据了解,退休后的郭台铭还将继续他的慈善事业,并且把这些财富分成三等份分别用于科技研发、教育艺文、医疗生技三项慈善领域。
据富士康统计资料显示,自1994年至今,集团已向内地慈善事业捐款8亿元人民币,其中郭台铭以个人名义的捐款已超3亿元。这对于靠做黑白电视机按钮、自己骑摩托车送货起家的郭台铭来说,没有真爱无疆的心胸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作为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做善事的行列中。”说这话时,郭台铭从容、淡定,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隐藏其后的感情与感染力。这种“大爱”是可以被感知的,当然,它更应该是可以被传颂与传递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enggong/4895.html
相关阅读:要敢于一跃而下
自我认知就会变得勇敢
成功人生的资源分析
人们要的是什么,你又如何得到
5位亿万富翁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