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训练:战胜挫折篇

编辑: 右脑记忆方法 关键词: 成功学方法 来源: 网络

  (一)一个真实的故事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丽是一位高中的女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就总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虽然她很努力、很用功,但由于基础太差,学习成绩一直得不到改观,再加上同学们又不太和她说话,久而久之,她便开始自暴自弃。

  由于自尊心时常受到无情的打击,终于有一天晚上,她把家里的半瓶安眠药全部吞下。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经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但此后,她仍然难以面对现实,终于向学校提出了退学。

  这位女中学生的故事就是遭受挫折的典型代表,当然,在面对挫折时这位学生选择了退缩和回避,最后被挫折打败,自己也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机会。

  在走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企业工厂辛勤工作的员工,是知名学者教授还是在经济浪潮中呼风唤雨的弄潮儿,都会经历面对挫折的体验,而且有些还是频繁而又长久的痛苦体验。

  在这个兴衰一念之差的关键时刻,有些人可以顺利度过难关,取得长足的进步,而有些人则只会唉声叹气,不敢挑战困难,甘愿失败,被社会竞争所淘汰。

  (二)把握挫折本质

  以下,我们给出"挫折"的心理学定义: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通俗的讲,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主客观方面的条件变化无常,个人往往难以控制,就象中国古语所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个人的行动目标有可能顺利实现,也有可能遇到阻力,无法满足需要,实现目标。

  这样,这些阻力就会使人产生心理挫折感,并伴随着出现不安、失意等各种情绪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很多:

  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时机不成熟,阻力过大,意外事故,他人的有意刁难等;

  主观方面的原因如目标定得过高,意志不够坚定,主观努力不够,经验不足等。

  而一个人是否会体验到挫折感,则与他的抱负水平的高低有关。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过高,超出了实际的能力,就比较容易产生挫折感。

  虽说挫折情境很难避免,但怎样对待挫折以及个人的挫折承受能力如何,人与人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人能承受严重的挫折,百折不挠;有的人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人能忍受生活中沉重的失败,却不能忍受自尊心所受到的伤害。可见,对挫折的态度决定着人们在挫折面前是否能成为强者。

  遇到挫折而苦闷是正常的,关键是能否在苦闷之中或之后振奋起来,正视自己的失败,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

  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面对挫折时,用自己较能接受的方式加以解释和处理,而不致于引起太大的痛苦和不安,这便是心理学所说的心理防卫机制。

  为了使大家对挫折及人们对它的反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科学的认识,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

  1.文饰。又称为"合理化"或"理由化",即个体的行动未达到即定的目标,或目标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时,为了减少和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保持自尊,而寻找种种理由或值得原谅的借口来替自己辩护,这种现象便称为文饰作用。

  通常,人们所想出来的这些理由都不是真实的理由,而且在别人看来,往往不合逻辑,但其本人却能以此安慰自己,从而感到心安理得。这有点象人们常说的"阿Q精神"。

  它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种表现形式。

  1)酸葡萄心理。它引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就是说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就是坏的,达不到的目标就说是不喜欢达到或本来就没想达到。这是个人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以此求得心理平衡。

  2)甜柠檬心理。这也是引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说的是狐狸找不到吃的,只找到了一只酸柠檬,但它却说:"这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不说自己原先想得到而得不到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好处,却百般强调自己已得到的东西的好处,借此减轻内心失望与痛苦的心理,就被称为甜柠檬作用。

  3)援例。即指引用某些事实为据,试图使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不合法的行为合法化,以解脱面临的困境,减轻自己因过失而产生的内心焦虑和愧疚感。

  例如,有的人在面对失败时,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失败了,心理就觉得好受多了,好象失败的责任是大家的,与自己无关,这样自己就不会感到太难过了。

  2.压抑。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之后,用意志的力量压制住愤怒、焦虑的情绪反应,或者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体验等,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避免痛苦。

  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认为,压抑作用是由不愉快的或痛苦的经验所产生的焦虑引起的。凡是与社会相抵触的内心动机,如任其发展下去,由于为社会所不容,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因此而产生焦虑和痛苦。因此,每当这类生理或心理冲动萌发时,个人常常有意无意地将其压抑,以便保持心境的安宁。

  3.否认。与压抑的回避自我相反,否认是为了对付来自外部的威胁。它是指对已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的痛苦。这是一种简单而又原始的心理防卫方式。

  如有的母亲,痛失爱子,但她就是不承认,觉得儿子还活者,所以并不表现出痛苦的状态,让人觉得她似乎精神有问题,其实这是她采取了否认的心理防卫机制。

  4.替代。指当一个人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个人的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以别的目标代替原来受阻的目标,以新的活动方式代替原来的活动方式,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就象有的知识分子渴望出国深造,签证不成,就改为下海经商,拼命挣钱,以弥补自己受挫的自尊。

  5。认同。是指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头上,或是将自己所崇拜的人视为一体,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地位,从而减轻挫折。

  它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将自己比拟成为当代的或历史上获得成功的人物,模仿其衣着言行,或将自己比作幻想中的成功者,以幻想代替现实,陷入一种幻想的美好境界之中,从而在心理上分享成功者的愉快,消除挫折引起的苦闷和焦虑情绪。

  另一种是个体为迎合长辈或上级领导的欢心,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便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模仿他们的所作所为,将自己与他们视为一体。

  6.投射。它与认同正好相反,是指把自己的过失行为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这有点象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它与文饰十分相近,都是以某种理由来掩饰个人的过失。所不同的是:文饰是找出理由来为自己的过失辩护,而且多半都清楚自己的缺点和过失。而投射不仅否认自己有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品质,而且将它加之于他人并予以攻击。

  7.反向。它也是对个人的冲动或欲望进行压抑的一种心理防卫方式。是指个体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采取与动机方向相反的行为,这种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就是反向作用。例如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8.幽默。就是指当一个人遭遇挫折时,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对付困难的情境,或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一般来说,人格较为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合适的幽默,扭转原来的困境,是自己度过难关。

  (三)面对挫折

  一个人遭遇挫折和失败,内心引起焦虑、自卑、痛苦,心理平衡遭到破坏时,心理防卫机制就会自发地发挥作用,这是由于人的内在心理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其目的也就是避免精神上的焦虑和痛苦,维持心理平衡以适应挫折。

  由此可见,它在我们遭遇挫折时,可以发挥缓冲心理危机,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维护个人自尊,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方面,还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通常的情况是,人们往往无法合理的利用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以至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那么到底有没有好的方法来使人在面对挫折时学会采取更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应付呢?

  请看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做的实验。

  实验者让孩子们四人一组一起玩耍,对一些小组内的孩子们的友善行为给予奖励;对另一些小组的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也给予奖励。然后故意挫伤所有的孩子。

  其方法是让他们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并发给他们一些糖果,当电影达到高潮时突然中止放映,同时收回孩子手中的糖果,让他们自由玩耍,此举无疑对孩子们是一种挫伤。

  然而结果发现,事先被训练学习友善行为的孩子,在受到挫折后,比其他组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友善行为,而很少攻击性行为。

  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只要我们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挫折,我们就可以在今后面对众多挫折时,不会产生过强的挫折感,能够用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即使产生了挫折感,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使自己找到更合理的方法对待。

  (四)挑战挫折,迎接未来

  每一个人都渴望生活愉快,事业成功,那么,你首先就应该学会在面对挫折时,坦然接受,沉着应付,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使自己从困境中顺利的解脱,开始新的一天。

  下面就将为您介绍一些对付压力、化解烦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武器。

  1.做好心理准备。对即将出现的事物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好迎接最坏结果的准备,这样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也就是说对自己要有一个恰当的认识,既不要估计过高,总是觉得"怀才不遇",也不要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2.提高抗挫折能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观念,有意识地通过逆境来锻炼自己,使自己经得起各种风浪。我们还可以对社会、生活形成乐观豁达的认识,这样当我们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差距时,不致感到悲观和绝望,遇到挫折时不致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

  3.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例如通过幽默、升华和补偿等,所谓"化悲痛为力量",把受挫折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把消极的情绪导向积极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平衡。尤其不要在无伤大局的小事上顽固不化,对它们偶然也可以采取屈服的对策。

   4.调整目标。多数挫折是由于我们所定的目标过高而引起的,这自然就会增加我们遭受挫折的可能性。有时虽然目标合理,但是由于个人主观努力不够,也会有暂时的挫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目标,循序渐进,给自己增加信心的同时,逐步实现最终的目标。

   以下则是一些有效的心理训练,只要坚持练习,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产生效果。

  1.认真分析造成挫折或失败的原因,将其写在纸上,并对这些原因按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类,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为哪方面的原因而苦恼,然后寻找能防止挫折感产生的方法。

  2.如果实在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就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生气、愤怒、苦闷是于事无补的。

  3.找一句能激励自己从挫折中转败为胜的话,反复背诵,进行强化。

  4.情境分析。针对具体的情境,分析主人公遭受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找出哪些是消极的,哪些是积极的,并想象从前的自己在遇到这些挫折时会采取什么对策,现在应该采取什么对策会更合理和有效。

  以下是两个简单的例子:

  1)阿华虽然很努力地去做,这个月的销售任务还是没有完成。回到办公室以后,他遭到了经理的严厉训斥,而且经理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阿华就觉得自己很委屈,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他还是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2)伟强是机械厂的车工,平时少言寡语的。最近,别人给连续介绍了好几个对象,都没有谈成,伟强很丧气,觉得没人看得上自己,整日地更加闷闷不乐,工作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把手指也给划伤了。

  面对挫折,我国古时候遭放逐而赋《离骚》之屈原,双目失明而著《国语》之左丘明和蒙受宫刑而成《史记》之司马迁都是我们崇敬的偶像;被誉为"青年先锋,时代楷模"的张海迪,音乐巨匠贝多芬和有"生命的奇迹"之称的美国人海伦·凯勒都是我们行为的榜样。

   来吧,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鼓起生活的信心,扬起出征的航帆,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最后,再送你两句话:

  "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鲁迅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本文网址:http://www.jiyifa.net/chenggong/chenggongxue/545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