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8年宁夏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掌控中考·高分必刷卷》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彩题预览

出彩题题号特色解读易错易混1本题易错字词“与”“犹”“漠”“戟”“汗青”“圆”“庇”“俱”“罔”。较难题24学生对 “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还藏在哪里” 理解有难度。当前热点8漫画,社会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地方风味4、宁夏风貌对联针对预测7给“?”字下定义

积累(36分)

  1.默写。(16分)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1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 此类题考查的是根据上句(或下句)填写下句(或上句)的直接默写,其特点在于默写的内容基本上是名句,这些句子不仅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旨在表情达意方面能够起言简意赅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很有益处,以上名句均出自课内必背古诗,同时作为记忆性默写题难度不大。本题易错字词“与”“犹”“漠”“戟”“汗青”“圆”“庇”“俱”“罔”。

  2.李白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被尊称为“诗仙”,请以你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诗仙”的魅力(2分)

  答: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大江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如《行路难》(其二)《月下独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名家雅号的了解,这里就要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代名人的生活轶事。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书名、姓名、国籍、简历等)、作品(人物、情节、内容、主题、写法、文风)、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把握好中考名著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1)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2)要学会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3)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3.改正下面每个成语中的一个错别字。(4分)

  峰芒毕露(锋) 老骥伏历(枥) 解甲规田(归) 不经而走(胫)

  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六盘山山山山顶秀 下联: 九条江江江江面幽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对联进行补写能力。这里我们根据对联上下联要相对,上联空缺的字我们可以依据下联填写,上联的“山顶”方位名词、“秀”是形容词,我们可以结合上联去思考,上联的“山顶秀”是主谓短语,下联也可以结合对联的大体意思补写一个主谓短语,“江面幽”即可。

  写对联其实是仿句题的一种形式,可理解为仿写对偶句。一般来说,中考试题没有在语言的平仄等方面作更高的要求,只要符合宽对即可。因此,只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就能在中考时从容应对。 首先,了解对联的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符,意义相关,节奏相合,平仄相协。 其次,注重平时积累。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关注一些佳联,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就是课本中涉及的。 最后,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切实可行的技巧。如“拆分法”,即把一联分成若干个词组一一作对,再合起来,就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5. 将下面备选的①②③句话分别还原到语段的ABC处使上下文连贯。(直接将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对应的横线上) ( 3分)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更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C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A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B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①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② 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③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解析】排序题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因为从哲学联系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孤立的单个的句子在语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会与文章整体、所在语段、前后句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时,从语言连贯的要求来看,它也要求前后句子保持某种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联系来分析排序题。本题解题就要考虑其句子间的关系,③句是对“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的总结;①句式从两位画家的事例中得出的结论;②句是强调“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因此答案应该是③ ① ②。

  6. 给下列一则新闻稿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新华社南京 12月13日电 (记者霍小光、蔡玉高)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答: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解析】新闻题主要有三种题型:一是给新闻拟标题,二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三是将新闻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三种题型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标题是新闻的眉目,能明确、简练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当然拟标题的要求稍高一些,除了要直接、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外,还要能做到鲜明、醒目、新颖。标题的形式有多行标题、双行标题、单行标题,中考解答一般要求单行标题。在答题时,我们要紧扣消息的第一句话或导语部分,提取出主要信息(即关键词),然后准确、精练地概括主要内容。本题的关键是找准活动的地点、名称、活动的性质即可。

  7.根据下列说明给“ ?”字下定义(字数不超过30字)(2分)

  ?,读作jiǒng。本义为“光明”。由orz加入中国元素形成?,从2019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

  答:“?”是网络表情符号,“郁闷、悲伤、无奈”之意,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

  【解析】要解答好这种题目,应抓住以下两点:①从语段中的体裁入手。这种题型选择的语段材料,主要有记叙性(以新闻类为主)、议论性、说明性三种。体裁不同,行文思路,主旨方向就不同,筛选方式也不同:记叙性语段易从六要素入手,说明性的语段易从中心句入手,议论性的语段易从观点方面入手,这样便能够快速进题。注意一定要仔细阅读几遍,梳理出语段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剔除次要信息,从而为提取关键词确立了方向。②从语段中的内部结构顺序入手。由于语段内容不同,其内部的结构顺序也不尽相同。如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偏正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因果式结构等;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弄清楚语段的结构顺序后,便能够根据内容,梳理出语段的脉络,快速地确定出重点句和非重点句,为提取关键词语扫平了道路。本题属于说明性的语段,“?”是网络语言,人们不用于书面,对它的了解只停留在大致层面,“表情符号”表示“郁闷、悲伤、无奈”之意,“最风行的单个汉字”等三个方面是关键,根据字数要求答案应该是:“?”是网络表情符号,“郁闷、悲伤、无奈”之意,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

  8.仔细观察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①请说出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2分)

  答:一头牛栓在树上,被解开绳子后依然原地不动。

  ②谈谈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2分)

  答:①长期的束缚将使人失去个性。② 习惯于束缚的人是没有创新意识的。③ 不能墨守成规。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能束缚孩子的发展。(任意一点即可) 启示围绕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解答“漫画题”解读漫画和理解寓意是关键。漫画主要由画面、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画面是漫画的主体,也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它通常刻画特色鲜明的人或物;有些画面没法表现的意思,就需要用文字对画面作适当补充;大部分漫画配有醒目、凝炼、概括的标题,或是直指画面内容,或直指漫画主题。本题的标题是“习惯”、由三幅画面组成,一头牛栓在树上,被解开绳子后依然原地不动,这些可以联想到人一旦习惯性的养成后就缺乏了主动性,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也是如此吗?

  阅读(40分)

  (一)(16分)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 愉快)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善)

  ③寻病终(副词,不久)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解析】第①题考查通假字,“说”通“悦”, 愉快。; 第②考查实词“淑”的意思;, 第③④题考查一词多义,“寻”是副词,“不久”的意思,“食”(sì)是动词,多音字,“ 饲养” 的意思。

  10.翻译(6分)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答:大官们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答: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

  【解析】文言语句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我们在前面讲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本题的第①③以直译为主,第②题要适当的进行意译。

  11.在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中使用恰到好处,请你结合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赏析“丝”的妙处。(2分)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属双关语,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

  【解析】本题属于“品味炼字类”,这类题型一般从以下四个角度设题: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本题 属于第(2)种情况,考查学生对“丝”字的理解。

  12.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的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理解要注意三点:把握文章整体内容是基础;围绕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把握;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也是命题的重点。本题要求学生从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作用上下功夫。

  13.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与原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肯定了他们不识千里马,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修改后的句子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二)(10分) (2019·十堰)

  品味瑕疵

  ①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 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⑤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14.文章开头引用的两句谚语有什么作用?(2分)

  答:文章开头引用中外两句谚语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有瑕疵,(1分)进而通过人们对瑕疵的不同态度,引出文章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引用谚语在文中的作用,使语言通俗易懂,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是为了引起下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5.阅读全文,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学会品味瑕疵,能够收获很多。

  【解析】论点出现的三个位置①在文章开头部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法、以故事、以个人经历、以生活例子、问题、诗句、比喻引出等情况) ②在文章的末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这种写法在表达时通常会使用“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③题目就是论点。本文的论点在文章的开头,用谚语引出论点。本题考查现代文阅读中对主旨的提炼概括能力。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文章,通读全文之后,只有整体上把握才能准确概括。句式符合论点表达要求,观点正 确即可;若直接抄写全文最后一句,给1分。

  16.本文 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 (2分)

  答:本文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论证结构,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解析】“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总说、第①段);第②③④段分别用“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分别论述论点;第⑤段总结全文。

  17.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的作用。(2分)

  答:(1)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后激励自己,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的例子(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工作遭拒绝,最终成为著名喜剧大师),证明了“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真实,更具说服力。 (2)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司马迁、卓别林两个例子与一些运动员过早退役的事例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观点,使文章内容更全面,论点更鲜明。

  【解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议论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解答时,请注意: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 ③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答题格式:举例论证引用确凿典型的“……”事实,论证了“……”道理,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道理,论证了“……”道理,使论证更具权威性,论证更有力。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道理,使论证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论证了“……”道理,使论证通俗易懂(或者说‘增添文章的趣味性’、‘使 文章生动活泼’)。本题考查的是举例论证,举例恰当1分,运用文中的观点合理分析2分)

  18.我们生活中也会有“瑕疵”,你肯定有这方面的感受。请你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看法。(2分)

  答:言之有理即可,举例恰当1分,运用文中观点,合理分析1分。

  (三)(14分)

  从后排坐起

  张翔

  我工作的一所学校在郊区,略微有些偏僻,学校通往城里的公交车不是特别好坐,人总是很挤。有一次我和一名学生进城,上车的时候,车里的人很少,学生却一定要拉我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很诧异,问她说:“前面有位置,为什么我们要坐最后呢?”

  她俏皮地眨着眼睛,悄悄地对我说:“这趟车人特多,我敢保证,我们坐在前排的话,迟早都是要站起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坐后排,就万事无忧了。”

  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

  后来的一天,我和一位叫汉克的英国留学生去办事,也坐公交车,大概要坐三站路,很近。我上车后准备坐前排的,但是汉克拉着我就坐到后排去了。我想起那位学生,然后很悲哀地想:汉克该不会这么快就“入乡随俗”了吧!

  我提醒汉克说:“我们只坐三站就到了,为什么不坐前排呢?”

  汉克很吃惊地看着我说:“难道我们先上公交车的人不应该先坐后排吗?”

  轮到我疑惑了,我问:“为什么先上来的就要坐后排呢?”

  汉克说:“在我们英国,先上公交车的人都是从后排坐起的,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后面的人上车啊!”我顿时无语,心潮翻滚。

  回去之后,我找了一个在伦敦生活过的教授一问,教授笑着告诉我:“没错,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恪守的规矩,这样可以让车厢整洁而不至于拥挤,更重要的是,让后上车的人能在短时间就顺利坐好。另外,他们的公交车上从不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公交车的前两排为这些人的专座……”

  我听着听着,渐渐感觉美好起来。

  末了,教授笑着问我:“这下你知道为什么伦敦人开着巴士来北京迎奥运了吧?”

  我猛地恍然大悟,很肯定地回答说:“一定是因为巴士里藏着他们国家美好友爱和谐的文化。”

  他会心地点点头,是对我的答复,更像是对一种文化的赞许。

  我不禁想,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藏在这一个座位的选择里。

  (选自《读者》2019年第24期)

  19. 通读文章,你认为在伦敦怎么乘巴士?(2分)

  答: ① 先上公交车的人从后排坐起;② 不设老弱病残孕专座,习惯前两排为这些人专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与归纳。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0. “我”为什么“恍然大悟”?(2分)

  答:从伦敦人开着巴士来北京迎奥运一事,悟出了异国的美好友爱和谐的文明。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理解词语的自身含义是基础,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是关键,运用文中词语组织材料形成答案。

  21. 文中说“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为什么“吃惊”?(2分)

  答:一为学生在老师面前的这种不避讳的实话吃惊;二是对学生的这种挤坐后排的想法感到吃惊。首先按顺序上车不拥挤,其次从后排做起,第三照顾老弱病残,第四保护公交车卫生,第五爱惜公物。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神态在文中的作用。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组织材料。

  22. “我”对乘巴士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请将“我”的心理变化补充完整。(2分)

  答:吃惊→悲哀→疑惑→心潮翻滚→感觉→恍然大悟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关键要理清文章的情节,在不同的情节中人物会有不同的心理过程。答题时要学会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回答。本题提供了部分心理活动词语,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就很容易找到关键词语。

  23. “我”心潮翻滚的是原因什么?(2分)

  答:中国人坐后排是为了不用站起来给老弱病残孕的人让座,而英国人坐后排则是为了方便乘客上车。中英两国的人差别太大了,以后一定要向英国人学习那种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 【解析】本文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两种文化差异引起了“我”的思考。

  24. 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还藏在哪里?请举例说明.(2分)

  答:还藏在一个事业的选择里。例如:曾经有一位大画家放弃了自己的画画生涯,在烈日当空的日子里在大街上,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而且坚持了20多年。

  【解析】本题属于拓展题,这里需要学生平时生活的积累,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寻找与文章相似的素材。

  25. 读了本文后,说说你的所思所感。(2分)

  答:从社会风气里或者说社会生活中折射出来的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氛围。短篇从巴士座位的两件事上看出两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风气,公交车上从后排做起,给老弱病残留有席位的自觉行为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气息。

  【解析】本题属于拓展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认同,首先要观点正确,其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

  作文(40分)

  父母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理不清的情感,期待你来说说他们之间的故事。

  题目:___ 之间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书写规范工整。

  【写作示例】

  此题要求写自己与父母、同学、邻里、自然等之间发生的事情,以表现当代社会美好的人际关系。既然是“___ 之间”,那么就不能只写一个人的事,至少要有两个主人公出现,或者是发生在群体之中。写几件事,题目没有限定,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矛盾冲突,也可以用几件事多角度地反应同学之间的亲疏喜怒。写什么事,题目也没有限定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总而言之,此题限而不死,选好题材,写出波澜,便能成功。

  【范文引领】

  同 学 之 间

  我们这个班,非同寻常。一时,男生女生斗个你死我活;一时,却比兄弟姐妹还亲。不信么?你瞧瞧好了。

  “壮”女“弱”男

  这个“壮”“弱”,不是身材的“壮”“弱”,也不是成绩的“壮”“弱”,而是一种性格上的差别。而女生中最“壮”的,当属我们的温绮彤——人称“女暴龙”。初看她,一张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眉清目秀,显得很有几分文静。可别让她的外表迷惑了,她若发起狂来,那谁都别想逃。

  身材矮小的梁泽祖又把几盒牛奶当麻将一般玩起来,我看了心里都有点生气,可又没有胆量出来说什么。这时只见一只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梁泽祖手中的牛奶“抢劫”一空。梁泽祖一看,是“女暴龙”,便伸过手来抢,可他踮起脚也不足一米五,哪抢得着,可他又实在不甘心,于是嘴里嘀咕起来。“女暴龙”一看,发起飙来:“什么,居然敢反抗!” 二话不说,就把我们可怜的梁泽祖“修理”了一番。“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坐在梁泽祖后面的我,见当时情况紧急,一跃,想赶紧离开是非之地,可因为动作太猛,把桌椅带翻,书本文具漫天飞。一个字——“惨”!

  互相帮助

  在我们班级里,同学们也有互相帮助的时候。那是八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运动会,别的项目都好,可是800米让所有的同学“退避三舍”,老师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筹莫展。还是小个子梁泽祖懂事乖巧,他说:“老师,我去吧。如果我们班没有人参加,会让别班同学笑话的。”别的同学都说知道他不行,所以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一旁的“女暴龙”觉得梁泽祖说得有道理,便转头跟我商量,我是她的好朋友,当然明白她的意思,我朝她扬起右拳,说:“我支持你!”她站起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我参加吧,我比梁泽祖跑得快,还可以为班多争点分呢!”我也说:“是啊,是啊,就温绮彤吧。”老师听我们这样一说,就同意了,还特别表扬了他们两个。

  下课了,梁泽祖走过来对温绮彤说:“谢谢了!”没想到,“女暴龙”瞟了梁泽祖一眼说:“别臭美了,我可没有想帮你,只是想帮班级而已。”梁泽祖一听,说:“我好心跟你道谢,你竟然这样说话。本来想帮你改为?女柔龙?的,看样子还是叫你?女暴龙?好了!”话音一落,大家知道又一场战争开始了,我还是赶紧“闪”的好!

  哎,我们这个班真是“非同寻常”啊!你同意吗?

  【名师点评】

  这一篇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生动,把一个团结友善的班集体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用二个小标题串联不同的材料,是文章结构清晰自然,又紧紧围绕“同学之间”展开。文章首尾呼应,语言俏皮,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等级分段内容表达基准分一类34—40紧扣题意,内容充实、新颖表达自如36二类29-33符合题意,内容充实,有新意表达完整31三类24-28基本符合题意,不空洞表达基本清楚26四类23以下偏离题意,内容空洞表达不明确
20

  注:1.内容表达不在同一档的作文,分值依据实际情况在两档平均值上下浮动。

  2.作文中的错别字占用作文分(不占用卷面分),错别字累积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至3分为止.

  3.作文满分率为10%左右。

  卷面、书写(共4分)



等级要求分值一类卷面整洁、字体规范4二类卷面干净.字迹工整3三类卷面不洁、字迹潦草2四类卷面脏乱、字迹难认1五类答卷字数不100足
0




  注:采用网上阅卷的,该分根据作文判定;非网上阅卷的,根据全卷判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1271707.html

相关阅读:板桥学区初2019级初二语文(上)第一次段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