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苏教版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钴?潭西小丘记(节选)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⑵斗折蛇行    蛇
⑶以效兹丘之下 之      ⑷ 虽古好事之士    虽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清冷冷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
【3】两段选文均系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其中的景物特点及心境体验大体一致,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案:
【1】①大约 ②像蛇 ③的 ④即使
【2】⑴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待下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⑵清冷的样子与眼睛相接,清脆的流水声与耳朵相接。
【3】美妙、冷清(2分) 寄情山水排遣政治失意的痛苦(意思对即可)(2分)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悄怆幽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2分)
5.①大约。②忧伤的样子。
6.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7.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 内心“悄怆”。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西方
B.斗折蛇行  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C.以其境过清  清:清澈
D.?然不动  ?然:高兴的样子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
B.全石以为底  不以己悲
C.似与游者相乐  念无与乐者
D.潭西南而望  学而不思则罔
15.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作者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C.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明写“游鱼”,略写“潭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
D.本文按游览的顺序,先写发现小石 潭,再写潭中之景,接着写小石潭源流,然后写潭中气氛和自己的感受。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分)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译文:         
17.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你如何看待作者这样的感受?(3分)
答:       
13.【答案】B14.【答案】C15. 【答案】A
 16.(1)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2)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7.答:①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复杂的感受,一方面是乐,一方面是凄清。(1分)②我能够理解作者这种特殊的感受。(0.5分)看到美丽的景色,自然让人心情愉悦;然而生活中遭遇挫折,加上环境的凄清,难免又产生悲凉之感。(1.5分)(或者:我不认同作者这种感受。(0.5分)我们青少年,应该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长毛,高约一寸,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也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我)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这个官职吧。而满井这地方正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时已是己亥年二月了。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⑴鳞浪层层  鳞                            ⑵泉而茗者  茗             
⑶日光下澈  澈                            ⑷悄怆幽邃  邃             
 7.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潭西南而望        溪深而鱼肥            B.夫不能以游堕事    以其境过清
 C.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然,胡不已乎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8. 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⑴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分)
 9. 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共同点?两文作者观景后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3分)                                                          
                                                                                  
阅读答案:
5.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6.(4分)⑴像鱼鳞一样      ⑵喝茶    ⑶穿过,透    ⑷深
 7.(2分)B
 8.(5分)⑴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羽毛和鱼鳞鱼鳍之间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⑵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9.(3分)修辞手法上,甲乙文都采用比喻、拟人手法来描写景物。(或:两文在写景中都融入作者的感受。或:两文都通过描绘动物愉悦的情态来表现人物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不同:甲文在踏春中流露出欣喜洒脱的情怀,乙文则在赏景中流露出抑郁忧伤之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263709.html

相关阅读:2014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字词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