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案
[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健康权,懂得生命健康对于我们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关爱,我们不仅应该关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还应该主动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
[重点]
生命具有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
讨论、对话
(导入)
材料一:2003年12月14日,呼和浩特市小学生苏小林和一个同学在青城公园三角湖的冰面上玩耍。忽然,冰面发生塌陷,苏小林掉进冰窟。正在游园的铁路第一小学学生王超、乐雅芳、吴亚斌3人听到呼救声,赶紧跑过。冲在最前面的王超和乐雅芳拉住了苏小林的衣服,但冰面又塌了,两人也掉入了冰水中。吴亚斌边往后退边高声呼救:“有人落水了,救人啊……”公园的工作人员和游客赶了,附近的居民也了。短短的时间内,共有一百多人参与了营救,但冰面也发生了更大面积的塌陷,更多人落水了,营救形势变得十分紧张,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积极性。有些人不会游泳,但也奋不顾身的跳入了冰水;有些人拨打了“110”,有些人抬了公园的“鸭鸭船”救人,有些人在岸上用竹竿把落水者拉上岸……落水的小学生苏小林终于被救了,然而年仅12岁的小学生王超、刚满18岁的中专生刘业和20岁的大学生郝龙彪却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思考讨论1:你如何看待小学生苏小林和同学在冰面上玩耍的行为?
──这是一种没有安全意识,不珍爱生命健康的行为
思考讨论2: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也是不珍爱生命健康的表现?
学生列举略。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注意自身的生命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
而在现实生活中,不珍爱自己生命健康的行为还随处可见,更有甚者,有些人在遇到困难和不如意时以自杀自残的方式应对。
例如:某市一位年青人是独生子,自小就受父母宠爱,18岁生日时,他要求父母为他买价格昂贵的名牌服装,父母因为经济条不好,所以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这位年轻人就服毒自杀了。
思考讨论3:你认为他的行为可能会给周围的人和他的家庭带什么样的影响?
──哀伤、财产损失、老人无人赡养等
思考讨论4:你如何评价这位年青人的行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有社会责任,一个人的死可能给他人带极大影响。所以人人都应该珍爱生命健康。自杀自残的行为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思考讨论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思考讨论5:结合材料一,年仅12岁的小学生王超、刚满18岁的中专生刘业和20岁的大学生郝龙彪为救人而牺牲,他们的行为是不是不珍爱生命健康的表现?
──不是,他们是为正义而献身,这也是关爱他人生命健康的表现。
思考讨论6:如果你也在场,你也会象他们一样奋不顾身地跳入冰水中吗?为什么?
──不会。
思考讨论7:在上述营救方式中,你认为哪些方式比较好,哪些方式不好?为什么?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当别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应该见义勇为,但更应该见义智为,在维护他人生命健康的时,还要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这是人们珍爱生命的表现,也是我们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那种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既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惩处。
材料二:2005年2月25日下午,乌鲁木齐市鲤鱼公园发生了一起低龄人暴力伤害案,受害人是小学六年级学生,12岁。他在和同学上鲤鱼玩时遇到了七八个15岁左右的少年,他们向受害人索要玩具枪,受害人不肯给,结果受害人被捅两刀。受害人在送入医院时已经出现出血性休克,医生给家长开出了病危通知书。
思考讨论1:你如何评价行凶者的行为?
──这是一种漠视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思考讨论2:这种行为给两人分别造成了什么后果和影响?
──给两个家庭都带了无尽的伤害,行凶者还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教师:可见,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别人的生命健康权、关爱别人的生命健康也是在保护自己。这不仅是我们的道德义务,也是我们的法律义务。
近年,发生在青少年间的暴力事日益增多。(教师引道学生看书31页)
思考讨论1:校园暴力事增多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暴力化的泛滥是一个重要因素,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言行,你发现了哪些?
思考讨论2:青少年经常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电影、电视、书报,玩暴力游戏,这对青少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学生造成身心的伤害;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破坏社会秩序;诱发更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容易冲动,犯罪手法更残忍。
思考讨论3:我们对暴力化的泛滥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暴力的基础是漠视生命,我们应该远离暴力化。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关爱生灵,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守法又乐于助人的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35012.html

相关阅读: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