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胡磊
一、单项:(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1、中国从近代开始,遭到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外侵略。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2、“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李秀成 C.叶挺 D.林则徐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闭关自守封建落后 B.虎门销烟使英国损失惨重
C.英国要进一步走私鸦片 D.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5、《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其中福建省占了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不属于《海国图志》一书内容的是
A.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
B.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
C.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科技的发展状况
D.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7、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渎到的历史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马关条约》的签订
8、“力排终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杨靖宇
9、中国近代,确定把香港岛和台湾割让给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10、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日中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1、小明参加电视台“开心一刻”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
“近代史上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应选择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12、1895年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屈辱年,这一年发生了
A.俄国割占台湾 B.英国割占台湾 C.法国侵入台湾 D.日本割占台湾
13、“中国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
A.创办新式学堂 B.派遣留学生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创建近代海军
15、下列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从此富强起 B.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C.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要建立资产阶级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政体 D.三权分立制度
17、“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8、“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毛泽东 B.康有为 C.邓小平 D.孙中
19、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20、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
A.张謇 B.孙中 C.周学熙 D.荣宗敬
21、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化运动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2、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23、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台湾 C.香港岛 D.辽东半岛
2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5、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侵略权益是
A.割地 B.赔款 C.驻军 D.开埠通商
26、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改变了中国命运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成立了中华民国
27、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化殿堂
2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 B、李辛 C、王平D、 赵洋
29、.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A.丝绸服饰 B.唐装 C.满族服装 D.中装
30、近代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二、材料解析题:(第31题8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2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
他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4分)

材料三:右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
的中国社会状况?(2分)

3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12分)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4分)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的危害。(2分)

3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4分)

(1)甲图的作者是谁?(1分)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2分)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1分)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DADBDBBD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DBCABCDCA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BDCBBDACDA
31、(1)1840年;(2分);
(2)左宗棠(2分);黄海海战(2分);
(3)《辛丑条约》(2分)。
32、(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4分);《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4分);《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2)打开中国市场;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1) 魏(1分)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乙图:维新变法思想或君主立宪;丙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分)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2分)
(3)新化运动(1分)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任意3个3分)
影响:新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2分)
(4)共同点:向西方学习(1分)变化: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学习思想化(1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40032.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