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一统
课 时
总第59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 计 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2.4
目标
知识
与
能力
1、了解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在经济、军事、交通、文化、思想方面的巩固措施,秦朝疆域。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秦始皇功过的活动,初步理解君主作为与滥用民力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辩论,培养学生的资料的收集能力和辩论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对秦朝一统重大事件的学习,分析秦朝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培养正确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树立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强盛相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和对秦始皇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准备:收集资料,思考“秦始皇是‘千秋一帝’还是‘暴君’”。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
投影战国七雄形势图,提问:战国后期哪一国的实力最强,有能力统一全国?
承上启下
秦朝一统
讲述秦灭六国的过程。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历史地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感受中华文明的搏大精深,丰富多彩。
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等方面概括。
小组讨论: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介绍有关秦始皇生平。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0-81及图册P35的有关内容。
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边疆治理等方面概括措施。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小组讨论:这些措施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提问:①秦王赢政采用什么称号,自称什么,为什么?②秦始皇统一后,面临哪些问题?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座天下难,那么秦始皇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交通、民族关系)
自主学习:学生共有六个小组,每小组完成其一项措施的探究。
A、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板书)
①展示:秦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行政系统简表
②提问:它的特点是什么?
③探究:这样一套制度,有何利弊?利: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弊:集权容易出现暴政
分组竞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其中,主动参与,体现新课程的情感价值目标。
分组汇报,可以节约时间,让每一个
B、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板书)
⑴展示:战国各诸侯国的货币
⑵提问:①由于各国货币的不同,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不利于贸易的进行经济发展)②面对这个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的?③除了统一货币他还统一了什么?④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有什么意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国家的强盛)
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其他小组的竞争也可以刺激小组的团结性,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合作精神。
在探究合作中,增强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C、文化;统一文字(板书)
⑴提问:①中国的文字的演变是怎样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②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什么?(隶书)
⑵展示;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演示图
⑶问:文字统一有什么意义?(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D、思想;焚书坑儒(板书)
⑴播放:焚书坑儒的解说
⑵探究: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利:有利于统一,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秦的暴政,是导致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E、交通;统一车轨,大修驰道(板书)
⑴展示:秦的铜马车(强调他们的同一性)
⑵提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车轨,大修驰道(统一前各国的车轨不一致不利于统一和统治,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所以统一车轨和大修驰道)
F、民族关系:修筑长城和灵渠(板书)
⑴播放:长城的录象解说
⑵提问:①为什么会被称为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②秦始皇为什么修万里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
⑶展示:灵渠的图片
⑷提问:秦始皇为什么修筑灵渠?(攻打南方的越族,是用来运输的渠道)
拓展讨论
如何评价秦始皇?(暴君?名帝?)
初步学会评价。
作业
设计
作业本:P45第3-5.10-15题P46-48第17-18题
板
书
设
计
前221,嬴政,秦朝,咸阳
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中权的大帝国
官僚制度
发展交通
修筑长城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与度量衡
焚书坑儒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1)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方式,描述其特点。(2)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3)选用典型事件,分析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课时,“礼乐文明的确立”阐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教材先讲分封制度,再以“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过渡到宗法制,然后以“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与前面宗法等级制衔接,层次清晰。为便于学生理解制度这类抽象的概念,课文运用不少具体实例,图片,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对我国号称“礼仪之邦”的由来有较大的兴趣。因为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虽然现今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受其影响的影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用一些图片、资料,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展开讨论这一热门话题,以期学生能够感悟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感悟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1.夏、商、周三个朝代变迁的时间顺序。
2.礼乐文明包含的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内涵。
(二)、能力与方法
1.分析、评价三大制度的作用或影响。
2.理解、分析三大制度的内在联系。
3.评析三大制度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三大制度,特别是“礼乐制度”在现实生活中仍能感受到其影响。故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探究这些问题,可以大大加强历史课堂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加强对中国“礼仪之邦”的渊源的理解、认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内容、作用或影响
难点:评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作用或影响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营造情境,分析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认识。
●教学准备
制作powerpoint或authorware课件
二、学与教的过程
●课前探究
根据下列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并简述自己的看法:
1.周朝为何要实行分封制?
2.什么叫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3.收集编钟的图片和资料,回答其作用是什么?
4.西周的礼乐文明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导入设计
1.新课导语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古老文明,大家还记得这些欧亚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管理国家的吗?”(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古罗马的元首制、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等)
“那么在农耕文明时,我们中国的祖先又是如何来治理国家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2.情境营造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礼乐文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礼仪之邦”美名的由来也是周朝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所构建的“礼乐文明”三千多年来不断演变的结果。历史证明,我们只有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文化,才能使我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3.设计目的通过“新课导语”和“情境营造”两个设计,力求达到这样四个目的:(1)凝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起兴:渲染教学情感和气氛。(3)点题: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礼仪之邦”的由来的渊源。(4)得法:让学生理解、分析、评价周朝礼乐文明的三大制度的内容、作用或影响及其内在联系。
●师生互动
1.西周的建立
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
课堂设问
问题1:夏、商、周三个朝代演变的时间顺序如何?
参见课文P28、P32、P123即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商(约前1600—约前1046年)、周(约前1046—约前771年)。
问题2:我国关于周朝建立的神话故事小说有哪些?
《封神榜》等。
问题3:周朝为何分“西周”“东周”?
“西周”“东周”是后人根据周朝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都城位置不同而区分的。
2.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的概念
(2)宗法制的概念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或影响
课堂设问
问题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回答略(最好齐诵,增强印象)
问题2:周朝为何实行分封制?
因为周朝的疆域大大扩大,分封制可以加强都城与各地,尤其是与偏远边疆的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得到加强。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问题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是什么?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二者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周王朝迅速发展成幅员辽阔,对周围民族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问题4:用“树”或其他形式来表示西周分封制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
回答(略)
问题5:〈〈诗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欧洲中世纪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二者各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前者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说明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权威,较夏、商而言,周王大大加强了对疆土、人口的控制。后者则反映西欧的封建制度,说明其虽然是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制约关系,远没有中国西周时等级森严。
问题6:想一想: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
血缘关系
问题7:议一议,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别?
西周时强调的则是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可逾越的社会等级秩序。
问题8:讨论:如何评价分封制?
在该制度实行的初期,由于周天子和诸侯是父子或兄弟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但是,到了中后期,随着天子和诸侯血缘关系的淡化,往往会出现诸侯叛乱的情况,不利于国家安定团结。
问题9: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能感受到两种制度的影响?
分封制不多,但是宗法制似乎在继承财产问题上有一定的联系。
3.礼乐制度
(1)礼乐制度的概念
(2)礼乐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课堂设问
问题1:什么叫礼乐制度?
回答略
问题2:阅读P71书中的材料,回答孔子为何如此重视礼乐制度?
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宣扬贵贱尊卑礼仪的等级制度,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
问题3:你认为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者有什么害处?
用处:维护统治,稳定秩序
害处: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问题4: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
能,如:国家接送外宾,国庆节,民间红白喜事等活动礼乐制度
问题5: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维护的实质是什么?
等级制度
问题6:上述三大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分封制是周天子统治天下的根本制度,用它构造了金字塔式的奴隶制等级制度;宗法制则是分封制的基础,即分封的办法。二者确立了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地位;而礼乐制度则进一步扩大化,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对周朝的整个统治阶级即王公贵族们来一个区分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以便更好地维护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构造了周朝的礼乐文明。
三、课堂小结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是构造周朝礼乐文明的三大基石,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全方位地维护周朝奴隶制社会的等级秩序,最终构建了一个对中华文明有悠久影响的“礼乐文明”。
四、课堂作业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素质教育新学案》P64、P65、P66的基础知识达标训练第1、2、3、18题。
变革与争霸
课 时
总第57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 课时间
12月2日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能力
1、 知道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
2、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齐桓公称霸;
3、 掌握战国七雄的国名及相应的位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极其作用。
过程
与
方法
1、认识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又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诸侯争霸就是其在政治上的反映。
2、认识和分析诸侯争霸一方面给当时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培养发奋学习的精神;
2、学习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贤能之士管仲为相的广阔胸怀;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关注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热情。
教学重点
春秋五霸及齐桓公称霸,认识到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更为关注今天的改革。
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商鞅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图文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问题。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成语典故。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
投影《西周分封形势图》
回顾:分封制的利弊
承上启下
变革
与
争霸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P72-P76的文字、图片内容。
本节课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能自行阅读完成,故在教法上选择自主阅读法和小组竞答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读图、填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内容。
小组质疑,集体释疑。
小组竞答。(竞答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类,基础题每题10分,提高题每答对一点加10 分,拓展题为成语典故题,每说出一个加10分。)
基础题:
(1)东周从哪一年开始,谁建立的?
(2)东周时期也称什么时期?其名称分别来自于哪本历史书?
(3)投影《春秋形势》根据地图说出“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4)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谁?召集诸侯会盟的地点哪里?
(5)投影战国形势图,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记忆方法:东南西北中,方位记忆法)
(6)据图说“七雄”的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7)列举战国时期进行变法的主要国家及人物。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8)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有什么变化?
(9)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提高题:
(1)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为什么能最先称霸?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点拨商鞅变法内容的记忆方法: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土地制度)
(3)投影“商鞅像”、“立木取信”图,打一成语。并说说该成语的现实意义。
(4)投影春秋铁农具,分析铁农具的优点和意义。
拓展题:
说说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成语或成语典故。
小结
自评互判:
我在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
我在本节课的表现是:
本节课表现最出色的是:
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业布置
1、 收集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及孔子在教学方面的言论。
2、作业本:P40第2-3.6-11题P42-44第14-17题
板书设计
生产力发展
诸侯国强盛
变法
争霸
战国七雄(秦国为例)
春秋五霸(齐国为例)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能自行阅读完成,故在教法上选择自主阅读法和小组竞答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读图、填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
情况
全批全改
批改时间
12月3日
讲评时间
12月3日
典型
问题
记录
17.(1)秦国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纠改
措施
(1)自我纠正(2)互相纠正
(3)小老师指导(4)教师讲解
百 家 争 鸣
课 时
总第58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2月3日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能识别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
2、能说出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的搜集、分析和运用,提高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培养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3、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孔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头绪纷繁,学生不易读懂,因此在学法上采用粗读、精读、研读“三步读史”,以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诸子百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同时,根据本课课标,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采用了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 学 过 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2)
展示一组人物肖像。
(热身活动)
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以直观的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讲述:他们就是活跃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我们这节课就来领略这些先辈们的风采。
历史背景
(3)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自主学习)
1.百家争鸣发生在什么时期?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简要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
主要学派
、思想家及其主张
(5)
提问: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这些学派的主要观点或主张是什么?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填写。
(合作学习)
结合课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表格。
学派
代表的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主张或观点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通过列表归纳比较的方式,使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从教材中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孔子与
提示:从政治思想、教育理念两个方面来分析。
组织学生阅读书中的小故
勤于思考)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位思想
通过思考讨论、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形式,按照理性分析——感性体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儒家思想
(12)
事来体会“仁”的主张。
(家?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验——理性分析的思维角度,深入细致地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仁爱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思想;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利用第三个小环节,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言论,落实到学习行动中去。
组织活动:
角色:孔子、子路、曾参
剧情:附后
(角色扮演)
以小品表演形式演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提示:
主要思想
现实意义
重视道德教育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主张“有教无类”
体现了教育公平
主张“因材施教”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启发式教育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学习主动性
(合作探究)
1.有人说“有教无类”不符合当今快出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不符合当前教育平等的思想,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没有可借鉴的意义呢?
3.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么?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
(分组讨论)
通过刚刚的分析,可见儒家思想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思想,有很多就是到现在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有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呢?
概述:在动荡的年代和和平的年代,主流思想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仁政”和“仁爱”思想的儒家思想没有得到重用也不足为奇了。
法家思想
(3)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
(分组讨论)
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请说明理由?
法家思想作为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此,通过简短的讨论,使学生对它有个初步印象。
概述: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历史作用
(3)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
(自主学习)
结合阅读卡“稷下学宫”,请你谈一谈“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在当时有哪些作用?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简要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
概述:不同学派广泛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又相互批判、借鉴,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实际上,稷下学宫既是百家争鸣的中心,也是百家争鸣的结果。
体会诸子百家思想
(12)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适时点评与鼓励。
(各抒己见)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各家思想的基础上发表意见,通过古今两个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深入体会各家主张的异同,体会诸子百家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本环节教学,鼓励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组织活动:
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
剧情:一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邻人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角色扮演)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你对此行为将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
组织讨论:
剧情:校园里,甲学生屡次破坏公物,搞脏环境。乙学生不孝敬父母,不接受教师教育,甚至顶撞辱骂父母和老师。
(学以致用)
以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对其作出评价及处理办法,并谈谈你对我班班级管理的看法。
现实影响
(5)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适时点评与鼓励。
(各抒己见)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
联系实际,古为今用,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共同讨论,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交流的实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孝敬父母;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牛刀小试)
连线练习:为现今的思想主张寻找历史渊源。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
兼爱
非攻
有教无类
富贵不淫
法治
因材施教
无为而治
知己知彼
人物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
老子
孙子
现今思想主张与观点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团结友善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廉政、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法
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新课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思想家,诸子百家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增添了灿烂不朽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我们必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文化成果,为我国“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本课通过主板书与副板书的展示,内容比较清晰明了,故采用概述式的小结方式。
课后延伸
收集你感兴趣的学派人物和主要主张,阅读他们的有关著作,更多了解你自己喜欢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对百家思想的深入了解。
补充材料
1、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学派
代表思想家
所处的时代
主张或观点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无为”、朴素的辩证思想
庄子
战国时期
“无为”
墨家
墨子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2、“因材施教”剧本:
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子路:(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停不住脚步撞在书桌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弄翻了,书简也掉在地上)
孔子:(把手中的竹简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子路:(气喘吁吁地)孔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孔子:(严肃地看着他,摇了摇头)请三思而行,考虑清楚再去。
子路:(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冲了出去)孔子:(捧起刚才未读完的竹简,又细细地品味起来,无意中看到曾参在门口踌躇地走着)曾参,你有什么事找我?
曾参:(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您,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子路:(又冲进书塾)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不同?
孔子:(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加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子路和曾参:(认同地点了点头)我们明白了。
作业
设计
作业本:P45第1-2.6-9题P16第16题
板书设计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60354.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