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练习检测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星隐耀: ②樯倾楫摧: ③一碧万顷: ④静影沉壁: ⑤横无际涯
⑥薄暮冥冥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⑧微斯人,吾谁与归 ⑨去国怀乡
⑩春和景明 ⑾把酒临风 ⑿吾谁与归 ⒀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⒁予观夫巴陵胜状
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⒃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⒄连月不开 ⒅忧谗畏讥
⒆沙鸥翔集 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2)山岳潜形
(23)是进亦忧,退亦忧。 (24)云归而岩穴暝 (25)野芳发而幽香 (26)而或长烟一空
(27)把酒临风 (28)属予作文以记之: (2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0)去国怀乡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⑦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⑨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⑾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 B、朝晖夕阴 朝服衣冠
C、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中有足乐者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斯: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极: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景: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忧:忧谗畏饥 生于忧患
3、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而:感极而悲者矣 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C.则:则有心旷神怡 则有去国怀乡 D.然:满目潇然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 )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5、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
6、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 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例句:不以物喜)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10、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例句:宠辱偕忘)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暮冥冥 厚此薄彼B.去国怀乡 去伪存真 C.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D.宠辱偕忘 白头偕老
14、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5、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6、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17、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9、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20、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四、问答题
1、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2、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3、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4、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5、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6、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7、、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8、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9、“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10、用原文语句填空。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11、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12、赏析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3、《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
14、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7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练习检测:
一、解释句中作标记的词语:
①临溪而渔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⑤环滁皆山也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 ⑦野芳发而幽香
⑧林壑尤美 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⑩晦明变化者 ⑾伛偻 提携 ⑿颓然 乎 其间
⒀临溪而渔⒁杂然而前陈者 ⒂佳木秀而繁阴 ⒃山肴野蔌 ⒄觥筹交错
⒅云归而岩穴暝 ⒆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⒇树林阴翳 (21)太守谓谁 (22)觥筹交错 (23)醒能述以文者 (2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⑦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⑧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⑨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⑩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三、选择题
1. 选出下列句子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名之者谁(命名)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气)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2. 选出句中 “而”字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一鼓作气,再而衰 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广起,夺而杀尉 D.云归而岩穴暝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B.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C.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D.觥筹交错(大家交换着酒杯喝酒)
4.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来表达对遭到贬谪的不满,抒发消极的情绪。
C.文章第三段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
D.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正是为了写“醉”。
5. 选出对文章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文采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B.本文每句话都用“也”字作结,起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
C.本文语句凝练,言简意深,片语传神。 D.本文写太守之乐是为了突出游人之乐。
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C、朝而往暮而归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者歌于途
7.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之:四时之景不同 心乐之,伐竹取道 C.者:射者中,奕者胜 晦明变化者
B.乎:颓然乎其间者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D.也:太守宴也 众宾欢也
8.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而: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C.为:酿泉为酒 山峦为晴雪所洗
B.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D.然:杂然而前陈者 颓然乎其间者
9.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暮:朝而往,暮而归 苍然暮色 B.发:苍颜白发 野芳发而幽香
C.乐:宴酣之乐 而乐亦无穷也 D.往:朝而往,暮而归 往来而不绝者
10.选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 )
A.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B.山肴野蔌:在山中在野外所做的美味食物。
C.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D.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
11.品析有误的一项。 ( )
A.第一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二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12.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1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暮冥冥 厚此薄彼 B、去国怀乡 去伪存真
C、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D、宠辱偕忘 白头偕老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猿则百叫无绝 B.野芳发而幽香 发闾左?戍渔阳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7.下列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第②段描绘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抒发了作者无穷的乐趣。
B.第③段描绘了四幅温馨的画面,其顺序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C.第④段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欧阳修被贬滁州,纵情山水,与民同乐,深受百姓喜爱。他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醉翁亭”。
18.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B.选文第二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
19.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20.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2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行者休于树”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23.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 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 公问其故
2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往来而不绝者 佛印绝类弥勒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而不知人之乐 孰为汝多知乎 D.射者中,弈者胜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四、问答题
1.文意理解:
(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
3. 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
②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 ___欧阳修___
5.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段划线句中“人之乐”的内容。
7.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甲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8.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9.“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0.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1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1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3.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15.文中用 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
16.你是如何理解“醉翁”的“醉”的?
8 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 (yān) 地寒,花朝 (zhāo) 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 (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jiā)堤(dī),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hú)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liè)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jìng),然徒步则汗出浃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liè)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 (huī) 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hài)之二月也。
练习检测
练习检测: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娟然如拭 ②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③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④柔梢披风 ⑤土膏微润 ⑥冻风时作 ⑦局促一室之内 ⑧廿二日天稍和
⑨波色乍明 ⑩鳞浪层层 ⑾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⑿麦田浅鬣寸许
⒀风力虽尚劲 ⒁夫不能以游堕事 ⒂而此地适与余近 ⒃恶能无纪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③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④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⑤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⑦恶能无纪?
三、选择题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一室之内 ②郊田之外 C.①如倩女之?面 ②髻鬟之始掠也
B.①脱笼之鹄 ②曝沙之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山石草木之间者
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③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B.②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
A、山峦为晴雪所洗 酿泉为酒 B、冻风时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呷浪之鳞 锦鳞游泳 D、余寒犹厉 余之游将自此始
四.问答题。
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5.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6.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作者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7、文意理解:
(1)、这篇游记抓住了初春景物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渗透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 之情,表达了作者对 情怀。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作者在写景时,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在文中类似的词还有 。
8.“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这篇游记写初春的景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10.“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性格?
11.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12.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③却(可是,但是) ④通 (同)“返”,返回 ⑤遮蔽(遮住,遮掩)
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B
4、A (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5、 D
6.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9.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0.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11.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
12.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13.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一、①什么地方 ②亲戚朋友 ③安然自若的样子 ④周围环着四堵墙
二、(1)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2)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三、1、A 2、A 3、C 4.A 5.D 6、(1)A(2)B(3)D
四、1.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甘于淡泊,甘于安贫乐道
3、(1)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2)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作者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或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
(3)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4、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5、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6、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7、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一、1、①一起 ②等同,一样;③面对 ④通“现”,显现; ⑤即使;⑥因为;⑦ 驱使 ⑧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⑨有时 ⑩通“饲”,喂 ⑾面对
二、(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驱使它没有好的方法(不能用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去驱使它),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3)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⑷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三、1.C 2.A 3.B 4. D 5. D
四、1、托物寓意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3、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
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5、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
7、 ①扣住“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来回答即可。②围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回答即可。
8、“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对“食马者”的愤恨、不满等
10、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11、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1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14、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一、①得到 ②等 ③稍微 ④在腰间挂着 ⑤更加仰慕 ⑥热水 ⑦放松;⑧填塞,充满;⑨询问;⑩终于;⑾通“披”,穿;⑿腰佩 ⒀计算 ⒁计策(办法、方法)⒂商议(商量)
⒃却(可是,但是)⒄才 ⒅跑
二、(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2).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3)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4)我却穿者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之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上的享受比不上他人。
(5)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
(6)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
(7) 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8)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9)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三、1、B 2、A 3.B (叩:请教) 4、A 5、C 6、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7、 C 8、C 9. D 10.C 11.C
12.B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是“他”和“难道”之意; 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 语前置。)
13、C 14、B 15. C 16、D(借。A它,指书/的;B他,指“乡之先达”/他们,指“同舍生”;C日子,天数/每天。) 17.B 18. A (走:跑)
19、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来”、“因为”;D项分别译为“如(表比较)”、“你”) 20. B
四、1.记叙、描写 、议论
2.从如下三个方面: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3、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4.从如下三个方面: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5.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6、(1)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
(2) 参考示例:①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②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③学习要敢于发问 ④学习要有主动性 ⑤学习要勤奋刻苦 ⑥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3)、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坚守信用
7、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8、 围绕逆境成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苦乐观等来回答即可。
9、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②可从两方面作答: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师生之间应该是亲密去间的朋友,应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利的。
10、嗜学慕圣贤之道中有足乐勤且艰
11、通过对比,①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②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12、答案要点:①尊师、应该谦虚 ②尊师方式应改,提倡平等交流。
13、(1)“幼时即嗜学”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矛盾。解决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走送之。
(2)“益慕圣贤之道”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的矛盾。解决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矛盾1分,解决办法1分。答出其中一组矛盾和解决办法即可。用自己的话来答,意思对也可)
14、得书、从师、求学
15、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16、悬梁刺股(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映雪
17、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
18、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9、(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一、①向西;②大约;③因为,凄清;④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⑤忧伤的样子 ⑥砍伐 ⑦呆呆的样子 ⑧参差不齐 ⑨因为,凄清;
二、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②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③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④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⑤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⑥(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⑦.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三、1、A 2、C 3、B 4、D 5、A 6、C 7、B
四、1、(1)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幽静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 ③清冽 ④全石以为底
3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 ②空游无所依,?尔远逝;往来翕忽
4.答案:水树 蔓
5、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6、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先发现石潭,再写潭中景物,然后写小潭的源流,最后写小潭的氛围。
7、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8、 参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
9、①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郦道元侧重为《水经》作注,客观上体现山水的特点;柳宗元被贬,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1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11、孤独忧伤(凄凉)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12、小石潭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作者因改革失败而被贬,内心苦闷抑郁,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因而见到景美而产生了暂时的“乐“,后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3、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一、①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 ②桅倒了,桨断折 ③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④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⑨离开国都;⑩阳光;⑾面对着;⑿归依。⒀通“俱”,全、皆 ⒁优美的、好的 ⒂各种景象 ⒃向南直到 ⒄放晴 ⒅说别人坏话(说坏话) ⒆鸟停息在树上(栖息) ⒇朝廷 (21)偕:全,都 (22)形体(形迹)(23)进:在朝廷做官(2)退:隐居江湖 (24)幽暗,昏暗 (25)花 (26)全 (27)执,拿 (28)属:通“嘱”,嘱托 (29) 大观:雄伟景象(30)去:离开。
二、①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⑤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⑦我看那(依我看来)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重点词:胜景)
⑧浮(波)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水中)的玉璧。
⑨太阳和星星隐藏(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体)。
⑩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
⑾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三、1、B 2、A 3、D 4、B 5、C 6、B 7、A 8、A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A中“以”是“来”的意思,其它都是“因为”的意思。)
10、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D中“与”不是古今异义,其它都是古今异义。)
11、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C 13、D 14、B、E 15B 16、D 17、C 18、A 19、D 20A
四、1、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2、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3、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4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5、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 (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对即可。)新课 标 第 一网
6、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这上句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8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10、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13、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14、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特点,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一、①到、靠近 ②的 ③穷尽、完结 ④贫穷(穷困) ⑤围绕(环绕) ⑥情趣(意趣、兴趣) ⑦开放(开) ⑧山谷 特别;⑨像张开的鸟翅膀一样;⑩阴暗;⑾驼背,指老人;小孩⑿醉醺醺的样子 于,在; ⒀捕鱼,钓鱼;⒁摆开,陈列 ⒂“开花,这里指滋长”或答“茂盛” ⒃“菜蔬”或答“蔬菜” ⒄酒杯 交互错杂 ⒅昏暗 ⒆倾泻(倾注或快速地流) ⒇遮盖 (21)是 (22)酒杯和酒筹 (23)记述,写下 (24)代词,指滁州城。(25)散
二、①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②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③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
⑤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⑥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⑦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爱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⑧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⑨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⑩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三、1、C 2、B 3、D 4、A 5、D 6、D 7、D 8、C 9、B 10、B
11、C 12、D 13、B 14、 D 15、A 16、B 17、D 18.B 19、不正确的是B。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与山水的乐趣。 20.B 21. D 22.C 23.D 24.B 25.B.离开(A.断绝/极; 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四、1、(1)、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从启示、结合生活、语言表达三方面评分)
(3)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4)、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5)、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2.琅琊(山) 酿泉
3.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 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5.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6.①滁人游山之乐;②宾客欢饮之乐;③太守与民同乐之乐。
7.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浩,冬天水落石出。或者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8.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或者答“引出后面的置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太守 醉’作铺垫。”
9.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共3分)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0.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11、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1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3.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4.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15.禽鸟之乐 太守之乐
16.作者醉心于山水,醉心于政治清明、百姓和乐,醉心于与民同乐。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一、①美好的样子 ②煮茶 端着酒杯 骑着驴 ③但是 湿透 ④ 开、分散
⑤肥沃 ⑥起 ⑦拘束 ⑧二十 略微暖和 ⑨初、 始 ⑩像鱼鳞似的浪纹
⑾美丽的女子 梳掠 ⑿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不高的麦苗 ⒀虽然 猛、强有力
⒁坏、耽误 ⒂正好 ⒃怎能
二.①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②(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③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 ,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④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高如兽颈上的毛约一寸左右。
⑤游人虽然不多,(但)用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⑥(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⑦怎能没有记录?)
三、1.D 2.D 3.C
四.1、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2、若脱笼之鹄。
3、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写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山: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6、 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唤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7、(1)、乍暖还寒、万物复苏 喜悦、欣赏和赞美 热爱美好自然,厌倦都市官场生活的(2)、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哈新绿的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又如”如倩女之hui面而髻环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蛮,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又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阐明而又形象}
(3)始、 乍、 新
8、写出作者出游的欢快之情。
9、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新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略。
10、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个性的张扬以及豪放不拘。
11.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63710.html
相关阅读:2013年4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5单元调研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