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第17课 内战烽火测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二历史第17课 内战烽火测试题(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结合抗战刚刚结束的形势,你认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①争取国内和平  ②赢得内战准备时间 ③分配胜利果实  ④欺骗民心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2.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我党人除周恩来外,还有 (  )
A.陈 毅 B.王若飞 C.陈 云 D.邓小平
3.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 (  )
A.是否承认划江而治
B.是否承认美国在中国的特殊权益
C.是否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
D.是否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4.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谈判诚意的事件是 (  )
A.毛泽东亲自到重庆,被称为“是弥天大勇”
B.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合影留念
C.中国共产党主动表示让出广东、浙江、苏南等8个解放区
D.放弃解放区,交出军队
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
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晋冀豫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6.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  )
A.振奋人民的斗志,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B.反对美国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团结民主党派参加政权建设
7.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确立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
A.已做好内战充分准备 B.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支持
C.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本质 D.蒋介石国民政府得到人民的支持
8.《双十协定》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粉碎蒋介石的阴谋 B.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C.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D.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9.抗战胜利后,内战最终爆发的根源是 (  )
A.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B.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C.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二战后冷战的消极影响
二、分析
10.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司令何应钦密电 :“抗战胜利,日寇投降……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二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材料三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材料四 这胜利是中国上千万人的血泪换来的……现在国人惟一希望,也正是惟一责任,就是要怎样保持这经过数十年艰苦沉痛才换来的胜利的成果。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
(1)材料一中的“人民”指哪些人?材料中反映了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的既定方针是什么?它将把中国引向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2)材料二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抗战结束后,占据了全国的有利形势。你认为出现这局面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种形势美国的态度如何?其目的何在?
(3)材料三中“渝”指何地?是毛泽东针对什么事件的答复?毛泽东做出这种决定的出发点何在?促成了什么事件的发生?该事件的结果如何?
(4)材料四反映了全国人民在抗战结束后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事后发生了什么严重事件宣告了人民美好愿望的破灭?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一严重事件的实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70312.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