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鲁 迅
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 。
学生讨论、交流。
六、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小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74028.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