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30分)
一、单项(20分)
1.《游子吟》一诗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下列对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父母的恩情是子女永远也报答不完的
②子女要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地尊敬父母,宽容父母的一切
③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要永远铭记在心
④父母给予多少,子女报答多少就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有调查显示:在当今家庭生活中,最令母亲焦虑的是孩子不听话。为了缓解这一现象,你认为做子女的应当( )
①遇事主动与父母商量,领会父母建议
②理解父母,进行换位思考
③对父母的话绝对服从
④和父母产生矛盾时冷静对待,心平气和讲道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行为中属于孝敬父母行为的是( )
①分担父 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②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愿,听从父母的教诲
③正确理解与对待父母的“唠叨”
④体贴父母的辛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
4.因为迷恋网络游戏,小林同学被班主任找到办公室谈话。小林应该持这样的态度( )
①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
②认为老师罗嗦,干涉了别人自由
③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④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有两重任务,一是‘经师’,二是‘人师’。”对此下列理解 正确的是( )
①教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②教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③教师帮助我们解决一切疑难问题
④教师只是传递知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6.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我们与老师之间应该是( )
①人格平等 ②相互尊重 ③互相理解 ④教学相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7.马克思说:“友谊需要忠 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下列观点符合这句话的有( )
①以真诚换取友谊 ②以热情培养友谊
③以宽容维护友谊 ④以原则纯化友谊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男生和女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男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稍逊一筹,但在解题的灵活性上略强;女生在的描述、词汇运用等方面更有优势,但在立意的新奇与结构的不拘一格上稍逊一筹。这则材料说明通过男女同学的交往,可以( )
A.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 B.锻炼交往能力
C.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D.扩大交往范围
9.友谊与“江湖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江湖义气”的最大特点是( )
A.包庇对方的错误 B.凡是帮助我的人都可以交
C.只讲“友情”,不讲是非 D.袒护对方的坏思想和行为
10.男女同学之间相互交往是很平常的事,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烦恼,影响学习,甚至损害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同学们学会以适当方式进行交 往。“适当的方式”主要包括( )
①要遵循“自然”和“适度”的交往原则
②顺其自然,任其发展
③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爱,懂得保护自己
④把握分寸,不过分随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1.在寻求友情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 )
A.乐交诤友,愿听忠言 B.讲“哥们儿”义气
C.理解宽容 D.以自己为中心
12.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不正确的是( )
A.男女生之间可以进行交往,有人说三道四时应停止交往
B.男女生同桌应画清楚“三八线”,尽量少接触
C.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真挚爱情
D.男女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平等交往、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13.下列做法,有助于跨越代沟的有( )
A.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立场想问题
B .以感激和包容的心态看待父母
C.善于捕捉机会进行有效沟通
D.走自己的路,让父母去说吧
1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有( )
A.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B.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C.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D.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15.小浩随父母从外地来到本市,他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引得 同学们哈哈大笑,小浩从此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别人交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浩应该( )
A.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
B.不同其他同学交往
C.平时多练普通话,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D.开放自我,积极与同学交流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20分)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题 号1112131415
答 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20分)
三、(15分)
1、什么叫做“代沟”?“代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7分)
2、如何尊敬老师?( 5分)
3、什么叫做益友?(3)
四、(5分)
宋代学者杨时曾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有一次,他去请教老师,正逢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便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外等候。当时,天下着大雪,待老师醒来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深。你知道这是哪个成语的典故吗?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74508.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二单元测试题(教科版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