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初二地理下学期期中复习测试卷,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地理下学期期中复习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十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下面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小题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选项代号填入下面栏目中
题号
答案
1.龙年的仙桃,天门,潜江在描绘新蓝图;仙桃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潜江瞄准百强谋跨越,天门向繁荣富强的新城市迈进。关于三市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长江以北,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B.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C.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石油,煤炭资源丰富。 D.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我国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是;()
A.高山冰雪融水 B.夏季降水C.湖泊水, D.河流水
3.下列四图中,能够反应青藏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10
4.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是()
A.交通便利B.资金雄厚 C.矿产资源丰富 D.大学科研机构众多
5.读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地形区剖面图,西侧往西沿(1)(3)的自然景观依次为:()
A.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6.新疆的瓜果特别甜,葡萄更是驰名中外,你认为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夏季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B.终年炎热 C.雨热同期 D.地下水丰富
7.台湾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区,下列不属于台湾的一项是( )
A. 海上米仓, B.东南盐库 C.森林之海 D.购物者的天堂
8.下列关于香港,澳门,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多地狭,采用上天下海的方法解决人地矛盾
B.转口贸易是香港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澳门主要的经济支柱是博彩旅游业 C.港澳地区回归祖国后,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D.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9.图示所示山脉属于巫山山脉的是( )
10.近十年来,江汉平原水旱灾害频繁,其主要原因( )
(1)围湖造田,泄洪能力下降,(2).水利设施,缺少维修。(3)。植被破坏(4)台风雨过多。 (5).夏季风失常
A. (1)(2)(3) B.(2)(3)(4) C.(3)(4)(5) D.(1)(2)(5)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20分)
11.读图,回答问题(8分)
(1)台湾岛的东海岸直接濒临大洋,该大洋是__________。
(2)钓鱼岛是我国领土,位于台湾岛的__________方向。
(3)台湾地形剖面图是沿左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纬线)绘出的。
(4)由剖面图及地形图可以看出,台湾岛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主,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断城市多分布在台湾岛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东部、西部)。
(5)下面的结构图反映了台湾岛自然要素间的关系。将A、B填写在相应的方框中。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黑粗线大致是__________毫米年
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农业以_______________业为主。
(2)我国有四大牧区,A是_________________牧区。
(3)用一句话概括出省级行政区B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目前,上海每年消耗煤炭4200多万吨,占全市一次能源总量的70%左右,超量用煤使上海市跨入煤烟污染城市之列。一组数字显示,上海市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杭州等浙江主要城市高达50%。大量使用煤炭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加快了我国发展天然气的步伐。一条横穿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市的输气管线全面开通,必然会使沿线9个省(区)市区经济得到发展,沿线小城镇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1)以上材料所说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__________工程。
(2)上海主要消耗的能源是__________,该能源消耗带来了环境污染酸雨。
A.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能
(3)此工程将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起止点省区行政单位简称)之间架起一道地下长城成为横贯东西的能源大动脉
(4)该工程的起点在我国的__________盆地,终点在我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下游地区。
(5)该工程的作用是( )(多选)
A.把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为东部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C.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D.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增加西部财政收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747999.html
相关阅读:初二地理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