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对于生物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为此,小编准备了这篇人教版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浏览!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重点: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及鱼的呼吸方式。
2.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适应水生的特点:①靠游泳捕食和御敌
②能在水中呼吸。
蓝色革命:用高科技开发海洋,如建造人工鱼礁。
动物按形态结构分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如:海葵、蜗牛、虾、蟹、昆虫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如:青蛙、蛇、鸟类、鱼、龟、鳖、鲸
按生活环境分:水生、陆生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鱼类种类:海洋鱼类(鲨、鲳鱼、带鱼、海马)、淡水鱼类(中华鲟、青/草/鲢/鳙鱼、黄鳝、泥鳅)
外形:梭形、鳞片上有粘液(减小水的阻力);有奇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和偶鳍(胸鳍和腹鳍)。
侧线:身体两侧正中各有一条,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游泳前进动力:躯干部和尾鳍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动力(捆扎尾鳍后,前进困难)
保持平衡:背鳍、胸鳍和腹鳍(捆扎胸腹鳍后,鱼体侧翻)
控制方向:尾鳍决定运动方向
呼吸:鳃鳃盖:在外侧,保护鳃丝。(与呼吸有关现象:黎明鱼浮头、破冰抓鱼、离开水鱼会死亡)
鳃丝鲜红色,毛细血管丰富可以与水进行气体交换;鳃丝又多又细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其它水生动物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如田螺、扇贝、河蚌、蜗牛、章鱼、乌贼(乌贼、章鱼贝壳退化)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是节肢动物的一类。如虾、蟹、水蚤
其它:哺乳动物中的海豚、海豹、鲸;爬行动物中的龟、鳖
模拟
实验定义: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优点:可解决直接实验法无法解决的难题;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和资源;与对象越相似,结论越接近真实。
缺点:结论不一定可靠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重点: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2.蚯蚓的呼吸和运动。
3.家兔的特点。
对陆生环境的适应1.防止水分散失:外骨骼(昆虫)、甲(龟、鳖)或鳞(蜥蜴、壁虎);2.肌肉、四肢发达:便于觅食避敌;
3.具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肺、气管(昆虫);4.对多变环境及时做出反应: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发达。
蚯蚓生活环境: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外部形态: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靠近环带处为前端;
运动方式:肌肉收缩、腹部刚毛辅助; 呼吸系统:湿润的体壁(体表干燥会窒息而死);
分类地位: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属于变温动物。还包括沙蚕、水蛭等)
家兔维持恒温方法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心脏四腔、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用肺呼吸,呼吸系统发达;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
消化系统:牙齿分为门齿(切断植物纤维)和臼齿(磨碎食物),盲肠发达,适于消化植物。
运动方式:前肢短,后肢长,适于跳跃;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 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是很重要的。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重点:1.鸟类适于飞翔的特征。
2.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鸟类适于飞翔的特征外部形态全身被覆羽毛,流线形(减小空气阻力)
减轻体重骨骼轻、薄且坚固,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及时
动力来源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是拍动翅膀的主要动力;前肢变为翼,是飞行器官。
维持体温高而恒定方法消化系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获得能量多; 循环系统:心脏发达(四腔,双循环);
呼吸系统:双重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气囊辅助呼吸
昆虫种类:100多万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是无脊椎动物里唯一会飞的动物。
形态: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内部器官);身体分为头、胸(生有3对足,2对翅)、腹三部分;
呼吸器官:气管。
节肢动物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虾、蟹、蜘蛛、蜈蚣等
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包括青蛙、蟾蜍、大鲵等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对正处于初中阶段的你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750560.html
相关阅读:初二生物学习方法-重要科学方法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