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然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方法:启发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进而引入新课: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二、新课: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
2、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第一课的一些内容相对比。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近代史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法制的奋斗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辛历程,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此目可用问题教学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本目,了解本目有关内容。
思考: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
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
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它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
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本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述。
评论:你如何评价周恩来的外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7817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