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j.Co M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教案
目标
1、认知目标
(1)懂得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作用
(2)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3)懂得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
(4)知道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2、能力目标
(1)在生活中以礼待人的能力
(2)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礼貌的恰当方式
(3)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及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所获得的快乐体验
(2)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尊重他表达意见的权
(3)以礼貌为高尚、不讲礼貌为耻的态度
(4)鄙视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各种行为
(5)以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展示自己风采的态度和行为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道德受到挑战、各种观念激烈冲突的时代,青少年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欠缺。正确的礼貌礼仪没能在青少年身上牢牢扎根,不良影响却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着力关注孩子智力、学业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仪、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针对青少年的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强礼貌礼仪教育。
  礼貌礼仪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涵养道德、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通过的指导与训练,对青少年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大有益处。加强礼貌礼仪教育,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需要。
  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的一项标志。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幽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是学生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设计本课内容的直接根据。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认知上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行为的认识,对不同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乃至论辩。要注意活化知识,不断生成教学内容。
  礼貌与礼仪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从礼貌礼仪的视角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总第19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礼貌是尊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情景活动一:评一评,说一说——新华书店前,两个中学生正在买书。
分析讨论:
①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甲有礼貌,而乙不懂礼貌。
②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
甲有教养而乙没有教养。
③甲、乙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甲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而乙因为不懂礼貌,在交往中遭受挫折。
教师总结:
本活动是通过两种行为的对比,说明礼貌和不礼貌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待人礼貌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礼貌就是尊重,你对人尊重,人对你也尊重。
2、板书标题: “礼 貌 是 尊 重”
二、讲授新课
1、礼貌是尊重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学生朗读教材P79页第一段后教师讲述。)
想一想:为什么说“礼貌是尊重”?
教师讲述:
第一,礼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动物的群集完全是出于本能,其间不存在礼貌问题,更谈不上尊重。人的行为则体现社会性,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礼貌就是其中的规范之一。客观上讲,以礼待人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
第二,对人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礼貌待人首先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从根本上讲,这是尊重人的表现。
第三,礼貌待人也意味着宽容他人。对他人表现出来行为能够悦纳、谦让,即理解他人,认可他人,珍视他人的个性,给他人的个性留有广阔的空间,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现。
第四,礼貌待人意味着与人友好相处。与人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是待人友好的直接表现,更体现为对他人的尊重。
第五,对人礼貌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美好,因此,礼貌也是对自身尊重的一种体现。
相关链接:(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思考问题。)
说一说:列举我们身边待人有礼貌和对人无礼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剖析无礼的害处。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古人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大意是说,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就在于人知道礼貌。礼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相关链接:(见教材P80页)
教师讲述:
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以礼相待的需要,礼貌在满足人的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人的自尊。因此,是否文明礼貌,决不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礼貌是尊重的基础。
2、“谢谢”的魅力
(1)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交往必备的素质。
情景活动二:“怎么是变质的牛奶”(P80页)
(指名学生朗读教材P80页材料)
想一想:(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①这个客人为什么会感到惭愧?
他错怪了服务员,而服务员仍然保持礼貌的语言和良好的服务,正是服务员的微笑使他惭愧。
服务员的微笑服务给我们什么启发?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在言语、行为、态度上的有礼貌,往往能够化解矛盾。
③对人有礼貌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友人交往必备的素养。
教师讲述:
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高下、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礼貌用语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总之,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一声得体的“谢谢”,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
(学生集体朗读教材P80页最后一段。)
活动三:比一比,看谁知道的礼貌用语多!(P81页)
请你把知道的常用的礼貌用语写出来。
见面语的表达:早晚见面,“早晨好”、“晚上好”; 平时见面时,互问“你好”;初次见面认识,主方可用“您好”“很高兴和您认识”,被介绍的一方可用“请多帮助”“请多指教”。
感谢语的表达:“谢谢”、“让您费心了”“多亏您的帮助”“实在过意不去”等;有求于别人时,说“麻烦您”“劳驾”“请帮助”“拜托了”等。
致歉语的表达:“对不起”“真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多包涵”;接受对方道歉或道歉时,回答“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告别语的表达:“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下的告别可用“祝你晚安”“祝你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就是
礼貌用语的魅力!
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81页材料,学生集体朗读。)
(2)态度亲和也是文明礼貌的重压内容(学生朗读教材P81—82页内容,教师适当讲述。)
活动四:议一议,说一说 (P82页)
你受到过别人的冷遇吗?如果有,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
(3)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方式
举止端庄,能够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82页材料,学生阅读。)
活动五: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P82页)
想一想,填一填:(见教材P82页)
三、课堂小结:(教师可按板书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0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礼仪展风采”。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因礼仪而优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情景活动一:“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说一说:
①你能讲一讲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整个过程吗?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升旗准备一一出旗(仪仗队由天安门持国旗行进至广场升旗处)——升旗
特点:整个过程庄严肃穆,仪仗队十分雄壮威武,让观者肃然起敬,爱国之心油然而生。
②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的风采?
升旗仪式,开学典礼、体育运动会大开幕式及闭幕式,文艺晚会,校庆活动等等。
教师讲述:
礼仪缘于最初的人类交往,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2、板书标题 礼仪展风采
二、讲授新课
1、因礼仪而优雅
(1)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活动二:小茅经常扮“酷”(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议一议:
①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 请指出其不符合礼仪的地方。
有关。他的行走、告别方式、穿着、打扮都不符合中学生应有的礼仪要求。
②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利益要求 ?(学生讨论回答。)
举止文明、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
体、讲究卫生等。
“礼仪纯属私事,与他人、学校无关,也不存在合不合乎礼仪的问题”是这样的吗!
(2)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很重礼仪。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看来礼仪无论是对国家对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学校集体活动中、社会交往活动中,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
想一想:就个人礼仪来说,我们中学生应该做到哪些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并列举“相关链接”的材料。)
如果我们不讲礼仪,不仅有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相关链接:(学生朗读材料)
想一想:这个大学生最后问什么没有被录用?
(不讲礼貌、不懂礼仪,给人留下了轻浮的印象。)
(3)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
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我们在审视、欣赏生活中每一处美的东西,对美的一切我们赞叹不已;同时我们也作为审美的对象展示在社会生活中,被别人审视。所以说,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外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活动三:比一比、评一评、做一做(见教材P84页材料)
怎样使自己的姿态优雅、符合礼仪要求? 让我们比一比、评一评、做一做。
(让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评论,教师适当引道点拨。)
教师总结:(根据现场情况,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适当指导。)
(4)按礼仪要求去做,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易被人接纳。
(教师按教材讲述,让学生示范,其他学生进行评论,从中体验利益的优雅,从而认识到讲礼仪的重要性和学习礼仪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学生阅读后,学习正确的站姿、坐姿、步态等。)

2、社会交礼仪ABC
(1)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
活动四:“见面的礼仪”(教材P86页材料)
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阅读“相关链接”)
与同学相见:
与长辈相见:
与异性朋友相见:
(2)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
活动五:待客礼仪(P87页) (按教材要求设计)
①待客礼仪的设计
②电话礼仪的设计
资料介绍: 社交礼仪三题
握手礼仪。握手是现代社会人么最常用的礼仪。握手时,主人应主动伸手与客人握手。年长者、身份高者,应主动伸手与年轻者、身份低者握手。男性应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握女性手指部分即可;女性无握手之意,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致意。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握手,要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
待客礼仪。当得知客人要来访时,应将室内打扫干净。收拾整齐。客人来时,要及时开门表示欢迎;然后请客人就坐,送上茶水。对熟悉的客人可以随便些,对初次登门的客人则尽可能消除其陌生感,使之愉快、自然。交谈时,可以寻找些双方都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作为话题。客人离开时,应有礼貌地送到室外,并打招呼“欢迎再来”。
舞会礼仪。参加舞会前要适当熟悉打扮,着装要整齐、 大方、得体。不要穿过于暴露的服装,舞会进行中,邀请舞伴要有礼貌,男女可以互相邀请,但以男方邀请为主,女方对男方的邀请一般不应拒绝。舞姿要端庄、大方、健康,说话要轻声,不可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尊重舞伴,双方距离适度。大家正在起舞时,不要在舞池中穿行、找人。
(3)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活动五: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
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民族的根,我们应该加倍珍视。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你是怎样看待以下礼仪习俗的?
春节的传统习俗:祭灶 扫尘 贴春联 贴门神 年画 除夕夜 年夜饭 祭祖 守岁 迎春 红包
新年放爆竹 拜年(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初二到初四五,是走亲戚的时间。)
你的评价: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你的评价: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此外还有观桂花
你的评价:(学生朗读教材P87页最后一段)
(4)在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装点着美丽的民族大家庭。在民族大家庭中,我们要以礼相待,和谐共处。
活动六:你对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了解多少?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苗族: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彝族:彝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访常常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所以谚语说:“汉人待客贵在茶,彝人待客贵在酒”,“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礼。” 彝族人喝酒不分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端着酒杯依次轮流着喝,这种喝酒的习俗叫喝“转转酒”。彝族人对人很真诚,凡是到彝家做客,主人都要端出酒来,与客人一边谈心一边劝酒,对客人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彝家没有错喝的酒。”直到客人醉倒才不再劝。另外,在过年时,彝家人端出一坛酒,插上几枝麦杆或竹竿,摆在家门口的路上,凡是来往的行人都要劝他吸上几口才让走,彝家称之为“杆杆酒”。
  彝族家庭是父系家庭,父亲起支配作用,对内对外的事务均由父亲决定,客人一般也由父亲作陪。
壮族: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白族:礼仪——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爱幼,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白族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到农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时,进屋时应谨慎。白族喜欢敬茶待客,同样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在喝酒方面,白族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习俗—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纳西族禁止在河里洗屎布、禁止向河里扔废物或倒垃圾,禁止向河里吐口水,禁止堵塞水源。忌在长辈面前说丑话脏话,忌外人闯入产妇房间,忌孕妇进入新房。忌坐在门坎上,忌向火塘吐口水,忌在水溏边吹树。
土家族:土家族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哈尼族: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年和六月节,有些地区还有“黄饭节”、“仰安纳”、新料节等3个小节日。
哈尼族为父权制的小家庭。男子一旦结婚并有了孩子之后,一般都要与父母分家,独立生活。父母把田地、房产、耕畜、家具、农具等,平均分给独立生活的儿子,幼子留在身边继承大房子和献祭本家族祖宗,家族观念认为幼子的血缘最可靠,而幼子尚年幼,尚需父母继续教养。
家庭中以长者为尊。 人死实行棺木土葬。哈尼族有尊老受幼的风尚。并喜爱音乐,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带着乐器。传统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俗称"苦扎扎"或祭秋房、祭田节)等。
教师总结:
在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传统礼仪、现代礼仪、以及少数民族礼仪。懂得了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出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四、教学后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er/8048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