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题预览:

2019年初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 ,雪尽马蹄轻(《观猎》)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云中谁寄锦书来? ,月满西楼。(《一剪梅》)

5.坐潭上, ,寂寥无人。(《小石潭记》)

6. ,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 和 ,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上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文描写山水之美,为后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了铺垫。

B.本段文字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显得亲切自然。

C.本段主要介绍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得名由来以及醉翁之乐。

D.本段文字采用了由大到小,层层推进的写法。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乃命羿曰( ) (2)更射之,又不中(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14.文中有一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

(2分)

15.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 冯骥才

①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春运可谓排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过年的景象?

②我们一直把春运当作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的客运重负。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③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子赶火车回家。火车马上要开,车门已经关上。这男子急了,大概他怕大年夜赶不回去,就爬车窗。按常规,月台上的值勤人员怕他出事,一定要拉他下来,车上的人一准也要把他往外推。但此刻忽然反过来,车上的人一起往窗里拉他,月台上值勤人员则用力把他推进车窗。那一刻,车上车下的人连同那中年男子都开心地笑,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为什么?因为人们有着共同的情怀——回家过年。

④为此,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合家团聚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⑤春运是近二十年出现的最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民间文化是生活文化,它往往从生活的形态而非从纯文化的形态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不会一下子认识到春运的文化内涵。

⑥由此,我想到前些年每逢春节都会出现的一个话题,就是年的淡化。生活方式的骤变,致使数千年里超稳定的生活中形成的严谨的年文化松解了,而一时又难以构成新的年文化体系,淡化的现象必然出现。加上对年文化的无知,把传统习俗视为陈规旧习,认为可有可无,主动放弃,如燃放烟花炮竹和祭祖等等。失去了民俗的节日自然变得稀松平常。

⑦可是就在这时,春运形成了。五星级酒店里、歌舞厅和酒吧里、高尔夫球场上可以不要春节,但人们心中“年的情结”依然执著,而且每逢春节就必然吐蕊开花——回家过年,亲人相聚,脱旧穿新,祈安道福,以心亲吻乡土里的根。现在明白了,年在人们心里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传统的方式与形态。

⑧从春运认识我们的春节和民族吧。多么美好的节日,多么重情义的民族,多么 并具亲和力的文化。

⑨是春节的年文化把所有的家乡、把中华大地变成

的情感磁场,是春运让我们感受到这磁场无比 的力量。 (《文汇报》2019年1月19日,有删节)

链接:

2019年1月29日,广铁集团免除了东莞东站站长、书记的职务。免职的直接原因是一张列车员帮旅客爬车窗上车的图(如图),广铁集团认为“管理不力”。

16.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如果把该句中的“笑脸”改成“人”,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4分)

17.依次填入第⑧⑨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3分)

A.强大 庞大 刚劲 B.强大 巨大 强劲

C.盛大 庞大 强劲 D.盛大 巨大 刚劲

18.第⑨段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19.作者为什么说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5分)

(1)

(2)

20.本文第③段叙述了与链接图片同样的情景,但作者认为这是他难忘的一个温馨情景。对广铁集团免除东莞东站站长、书记职务的做法,网络上争论激烈,看法不一。你对广铁集团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50字。(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

端州②遗砚 郑洪杰

○1马回头村距县城85公里,偏僻闭塞,土地贫瘠,山丘荒秃。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坐骑面对凄荒,甩颈嘶鸣,不愿前行。马回头据此得名。

○2时至90年代,马回头村仍很贫困。惟一令村民骄傲的是,德高望重的恒运老人藏有一名砚。因有名砚,村民才开了几回眼界:不少年来,一辆又一辆豪华轿车不顾一路颠簸驶进村里。来者多为县长、文化局长和书法家,皆慕名赏砚。

○3一专家曾用掌心抚砚肌肤,又以笔杆轻轻叩之,后又持镜细观砚上圆点、花纹,最后方说,此砚是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出自肇庆溪河注入羚兰峡汇合处,即烂柯山老坑。问其价,专家说不可估,《明一统志》上就有“匠石识山之脉理,凿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为砚,可值千金”之说,何况时至今日,又何况这正宗之精品哪!

○4专家一席话,说得赏者目瞪口呆,车回路转,又悄悄复找老人,许以全家迁往县城、子女就业,或出万元购之。但恒运老人只略略一笑说,受用不起,受用不起,执意不肯出手。

○5三年前,又有车入村,是才上任的林县长。不同的是林县长没访恒运老人,却随乡长村长在村里村外查看个仔细,同来的几个科技人员,登山岗,察地形,取土样,三天后方回县城。恒运老人站在村口,目送一路黄尘远去的车,捻须在手,轻轻微笑。

○6如今三年已过,马回头村已是果木飘香,猪羊肥壮。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收获时节,一辆小车直奔老人家里,老人出迎,见是林县长,方喜出望外双手打拱,说,我料你该来了。

○7林县长说,前次来,父老贫苦,日月难捱,作为一县之长,怎有心情赏玩。今日专程来访,不知老人家肯否赐我眼福。

○8恒运老人乐呵呵取出名砚。但见那砚大如鱼盘,厚寸余,通体青紫,造化天成。林县长观罢惊呼一声,果然名不虚传,宝砚宝砚哪!

○9恒运老人便问县长,怎见得是宝砚?

○10林县长谦谦一笑说,以我拙见,贵在花纹:这是砚中十几种花纹之最,叫鱼脑冻纹,可谓白如晴云,松似团絮,呵之欲动,触之欲起!老人复又追问,这石眼③如何?

○11林县长再三观摩后说,这石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瞳子于内,是典型的活眼。不知您老怎收藏了这等名砚极品?

○12恒运老人告之说,我祖先曾在端州为知州当差,故有缘得之。

○13林县长悟道,果有渊源。又是一席话后,林县长欲起身告辞。老人伸手一拦说,慢!遵先祖遗嘱,为官清正,造福一方,又精通砚器者,当赠之。今日这砚就赠于林县长了,这也是老生心愿。言罢,双手托砚,请林县长纳之。

○14老人一番话,听得县长双眸湿润,情似波澜。他动情道,算来,我也门出丹青世家,略知文房四宝。可惜这等好砚,只闻未见。今日见了,已是眼福,怎能再生奢望呢。再说,这等厚礼,我无功无劳,如何受得起?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老人执意要送,林县长说,您老祖上既在端州为知州当差,可听过包拯三掷砚的传说。

○15恒运老人说,当然知晓。庆历三年,包拯任端州知府,期满回京师时,没带走一砚。为表清正,还将朋友所赠之砚,尽掷于山沟中。

○16林县长说,想来,所掷也非寻常之砚吧。

○17恒运老人说,当然,皆是佳品。不瞒你说,此砚便是包拯所掷砚中之一。确为当年祖先目睹的包拯掷砚,因惜其珍,才历经艰难潜返山中寻觅。可惜其余或粉或损,惟有此砚落入草莽,得以保全,重见其辉。林县长闻听惊异,连声感慨说,历经九百余年,不料在这里看到传说中之古砚。老人家,这砚我更不能收了。您老就精心收藏,一为马回头村留一财富,二以砚为证为鉴,将佳话说于来访者,岂不更有其用吗?

○18老人再三欲赠,终见林县长言辞恳切,态度肃正,只好双手颤颤将砚收回放好。之后,两双手紧握良久,林县长才登车惜别。

○19回望渐逝远去的车子,恒运老人竟潸然落泪,由zhōn?( )感叹说,清如水,明如镜,爱子民,前不见古人后却有来者!这等好官,只盼多些,再多些!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精华本)》)

注②: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的古名,以产砚闻名天下。

注③:石眼,端砚独有的特色,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长有石眼的端砚石十分宝贵和难得。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由zhōn? 感叹

22.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3.第⑥段写“恒运老人难抑胸中之喜,眉宇间却又锁三分心思”,根据上下文,简要说说恒运老人“喜”的是什么,“心思”又是什么。(5分)

“喜”的是:

“心思”是:

24.根据文意回答,林县长为什么要讲包拯三掷砚的传说?(4分)

2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介绍马回头村得名的由来,增加了端州遗砚的神秘色彩。

B.林县长三年后才来拜访恒运老人的原因之一是他三年后才知道恒运老人手中有一名砚。

C.恒运老人所持之砚在《明一统志》中就有记载。

D.文中的端州遗砚是当年包拯所掷的砚台之一。

26.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以文中的“端州遗砚”为说明对象,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80字左右(不需出现所在地“马回头村”和持有人“恒运老人”的信息)。(8分)

三、写作(60分)

27.题目:记忆深处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9年初三语文质量检测答案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草枯鹰眼疾 2.不尽长江滚滚来 3.枯藤老树昏鸦

4.雁字回时 5.四面竹树环合 6.学而不思则罔

(二)

7.失望 痛苦 无奈等。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类似的词语。 8.D

(三)

9.六一居士 卖油翁

10.放眼望去(或看过去)郁郁葱葱、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意思对即可,判断句没有显示出来扣1分。 11.B

(四)

12.命令 再(次)

13.这个后羿,射箭没有射不中的,但是给他定下赏罚的要求,就射不中靶子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致意思对即可。重点词“斯”、“发”、“的”)

14.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

15.一个人无论水平有多高,只要患得患失,就难以成功。或:做事情不能患得患失。如果答“做事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成功”也可。如果仍然在谈射箭,不给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16.不好。(1分)用“笑脸”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突出了人们登上列车、踏上归途的喜悦心情。(3分) 17.B(3分)

18.比喻(2分)形象地写出了家乡强大的吸引力和整个中华大地上涌动的归乡热潮。(2分)

19.(1)春运体现出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回家团聚。

(2)春运凸显出故乡和家庭强大的亲和力。

如果答“春运真正所做的是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或“民间文化是生活文化,往往从生活的形态表现出来”也给分。

(写出一条给3分,全部写出给5分)

20.要求:观点明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6分)

(二)

21.衷(2分)

22.侧面烘托出端砚的贵重,和下文林县长形成对比,或突出了林县长的清廉。(4分)

23.喜的是:林县长造福百姓,为官清正;有望完成先祖遗嘱。(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

心思是:不知林县长是否精通砚器;寻思如何完成先祖遗嘱(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4.林县长巧妙借包拯三掷砚的传说表明自己要效法包拯,(2分)婉言拒绝恒运老人的馈赠(2分)。若答“恒运老人的祖先和包拯都曾在端州做官,该砚又产自端州”,给2分。

25.D.

26.端州遗砚(1分),出自肇庆烂柯山老坑(1分),大如鱼盘(1分),上有珍贵的鱼脑冻纹和鲜活的石眼(1分),厚寸余(1分),通体青紫(1分),造化天成。是包拯当年所掷砚台之一,于今已有九百多年(1分)。整体效果1分。

三、写作(60分)

27.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1189724.html

相关阅读:2018马鞍山市花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