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汲取(jī) 睿智(ruì) 统筹(cóu) 探骊得珠(lì)
B. 静谧(mì) 遐想(xiá) 嗤笑(chī) 锲而不舍(qì)
C. 栖息(xī) 陨落(yǔn) 焙烧(bèi) 面面相觑(qù)
D. 旁骛(wù) 瞥见(piē) 嗔怪(chēn) 生活拮据(j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不懈置辩 矫揉造做 周道如砥 越俎代疱
B. 再接再厉 风声鹤唳 黯然失色 无精打采
C. 承前起后 万恶不赦 刚愎自用 明察秋豪
D. 前赴后继 重蹈复辙 精神矍烁 大庭广众
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发,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齐备之意),人马称?(行列整齐的样子)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
(1)上面的语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请你从文中加点处任选一种体貌特征,写出对应的水浒英雄姓名。 (2分)
(2)你一定也读过这本散文集,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人物?请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4.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3)“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
,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抒发的是别愁离绪;苏轼的“但愿人长久, ”,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 ,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6分)
【材料一】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A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使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B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危害到人类严重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材料二】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1月19日,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大会宣读了《全国低碳经济媒体宣言》,各成员面对联盟会徽庄严宣誓,承诺将以宣传低碳经济为己任,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配合国家总体部署进行。联盟为一双紧握的双手置于地球中央、背景色为天蓝色的联盟会徽首先映入与会嘉宾视线,寓意着留给子孙后代一片蓝天离不开全球合作。
(1)【材料一】画线句子的A、B句均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
A句修改意见:
B句修改意见:
(2)【材料二】是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你打算从哪些小事做起,为低碳生活做贡献?请写出两点。(2分)
第二部分: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中考预测)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①竭股肱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③!”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②[股肱]比喻辅佐之臣。③[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②深入不毛 毛:
③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咸: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甲】文诸葛亮自述本志和经历的目的是什么?(2分)
9.理解文意,用原句回答。(2分)
(1)【乙】文第一段文字所记叙的主要事件可以用【甲】文的哪句话概括?(1分)
(2)“外结好孙权”体现了诸葛亮一贯的外交政策,请从【乙】文中找出诸葛亮具体做法的语句。(1分)
10.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请结合你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3分)
(二)说明文阅读(10分)(中考预测)
“国食”饺子
文/罗澍伟
①饺子作为一种美食,不但味美,而且形美,“细砑霜肤薄,弯环味曲包。拈花生指上,斗角簇眉梢。轻似月钩漾,白入云子抄”。甚至成了代表中国餐饮文化精粹的“国食”,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不衰。
②首先是因为饺子把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审美观念与饮食文化做了最为完美的契合。美学家认为,中国人爱吃馅,如饺子,馅必包于皮内;馅的丰富多彩,却因皮的朴素而让人难以猜测。西方人爱吃馅,如比萨,馅放在表面,让人一目了然。两种不同的食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饺子正反映出中国文化重内涵、轻外在性格的文化取向。
③其次,饺子的制作比起菜肴的烹制,技术上相对简单,特别是在家庭中,人人都可以掌握,因此参与性强,便于融入中国传统的人情、亲情、和谐、美满、团圆等文化元素。每逢年节,或亲友光临,或阖家团聚,围坐一起包饺子,谈笑间美食立就。亲朋往来,向有“迎长送短”之说,“长”者面条,“短”者饺子。新人入洞房,吃饺子不煮熟,曰“生”,预示着生生不息。天津人更把饺子发展为合子,取其和美、赚钱之意,新媳妇回门,一定要为小两口包合子,过年是“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把饺子的文化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
④再次,饺子在中国传统食品中最富营养,其馅无论荤素,均被密封在饺子皮里,无论下到开水锅中煮,放进笼屉里蒸,还是码在铛上贴,每个饺子都会形成一个超过一百摄氏度的小高压舱,不但缩短了成熟时间,而且避免了维生素的破坏和营养的流失。
⑤最后是饺子馅的调制,从大类上分,有荤、素之别;实际上根据个人的口味不同、喜好不同,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搭配。我们去不同的餐馆、不同的亲友家吃饺子,会吃出不同的风味;饺子,可以为制作者打开无限的技术空间,一展自己的风采。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一千个人也可包出一千种不同风味的饺子。
⑥饺子还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速冻食品。在东北地区,每届寒冬,家家户户都要发酵酸菜,煮白肉,包出酸菜白肉馅饺子,放在院中冷冻,然后装进缸里储存,随吃随煮。东北的白肉馅饺子没有咸淡,吃时蘸酱油、醋、香油搭配成的“三合油”,别有风味。
⑦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种观念不但为中国人普遍接受,而且影响到外国人,影响到世界。202019年10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华,专程到天津百饺园北京西单店品尝饺子。2019年11月,美国第一夫人劳拉随布什总统访华,在该店荣华厅吃饺子,对这种美食赞不绝口。2019年奥运会期间,劳拉在美国驻华大使夫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该店,在二楼的百意厅用餐,她品尝了猪肉三鲜、猪肉豆角、猪肉山野菜、牛肉胡萝卜、牛肉香菜等八种水饺和鸡蛋西葫芦等两种锅贴。进餐后,劳拉在服务员的导引下重访荣华厅,当看到她使用过的餐具在那里被珍藏时,十分感动。 (选自2018年1月14日《今晚报》)
1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2分)
12. “饺子”成了代表中国餐饮文化精粹的“国食”,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1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饺子还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速冻食品。
14.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三)议论文阅读(11分)
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语文
文/梦离柯
①近日,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记者调查发现,六所高校中,有四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2018年1月24日《长江日报》)
②语文教育在国内普遍被人们忽视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以前我们只知道很多大学非中文专业不开设语文课,现在连大学自主招生都不考语文了。和英语有四、六级考试,不管什么专业拿不到四级证书不能毕业相比,语文成了“没爹疼没娘爱的孩子”。大学生写文章错字连篇,理科生写文章“一逗到底”,文秘毕业生不会写公文,医学毕业生写不明白病理……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早已普遍存在。这不免让人一头雾水:汉语和英语,到底哪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
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用主义成了教育的指挥棒,再加上教育部门热衷搞形式主义,英语成了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子:不会讲英语是二流人才,不会写英语是三流人才,不懂英语几乎就是蠢材!相比之下,语文的地位可就差远了。因为人为的压制,语文被认为在工作中的作用不大,只要能考上大学,语文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语文无用论”成了新时代的新论调。其实不然,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是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文化的鉴赏力。而鉴赏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源泉。如果说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的教育目标,那么加强语文教育则是必由之路。
④诚然,英语是世界上的优秀语言,和汉语一样优秀,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只不过是个工具,一个重要的工具,但它不能成为中国人振兴中华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中国的大学教育水平严重下滑,其中除了大量扩招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们被英语负担所困扰。因为英语不是母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不多,所以学习英语只能靠花大量的时间背无穷无尽的单词,背各种介词的用法,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被严重挤压,也就不能一心一意地研究专业知识。如果任由这样发展,英语不仅成不了我们中国人的工具,反倒成为累赘。
⑤汉语是我们的国文课,它是各科知识积累的基础,也能培养一个人的修养,更是我们全民族综合水平的体现。因此,对于我们炎黄子孙而言,学好语文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笔者的意思不是说中国人就要排斥其他语言,只学语文,而应该是在学好语文和有足够兴趣的基础上再考虑学习外语。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无疑没有理由不重视语文教育,没有理由刻意把其他语言放到汉语前头。语文教育应该贯穿教育的全过程,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必须肩负起这副重担,但前提是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语文教学的足够重视,给语文教学腾出点时间和空间,重新树立起语文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选自2018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15.从全文来看,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6.理解文意,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1)作者认为语文教育在国内普遍被人们忽视的原因是什么?(1分)
(2)作者认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语文学习?(1分)
17.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作者认为“应该是在学好语文和有足够兴趣的基础上再考虑学习外语”,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低于50字。(4分)
(四)记叙文阅读:(15分)(中考预测)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文/迟子建
①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②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
③满月的日子,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熄灯睡了。
④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盛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慑人心魄。
⑧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读者》2019年第15期)
19.在作者笔下,四季的月光各有怎样的特征?(每空不超过6个字)(4分)
春季的月光:
夏季的月光:
秋季的月光:
冬季的月光:
20.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21.文中第④段与第⑥段画线句子都描写了未发芽的树,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22.请联系全文,谈谈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23.请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填写完整。(3分)
读书卡片 篇目:《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作者:迟子建 摘句: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启示: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24.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也是明悟的过程。
请以“我读懂了________”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战国)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黄奇石(当代)
(3)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会欣欣向荣。--梵高(荷兰)
请结合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命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1243219.html
相关阅读:分析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预测命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