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试题及答案精选5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九下古诗词欣赏试题

一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寐求之。求之不得,?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 _ _。

二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 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3、 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

“ ”、“ ”、“ ”。

4、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课本上附录中有关诗词的赏析试题

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2、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三、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 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3、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五、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5、绝句律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打破了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是否影响了表情达意?为什么?

六、阅读《书胡阴先生壁》后答题

茅檐长扫净无台,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手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七、阅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1,2题。(6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事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八、对刘桢《赠从弟》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堂弟。②罹(lì):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3、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十一、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3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任选一问回答。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句流露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评家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也就是说孟浩然的诗表面平淡却韵味悠长。请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两句为例,简析一下孟浩然的是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

十二、阅读〈泊秦淮〉后答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十三、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后答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

1、对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用“曲”“幽”“深”等字目R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净的环境。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2、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流露出了诗人

倾向。

十四、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后答题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

3、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十五、对《长歌 汉乐府民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朝露待日?”中的“?”可理解为“晒干”;“?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练醒目,与岳飞的《满红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参考答案:

九下

一、1 A 2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 比兴手法

3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1A(选自《诗经 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2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3、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 4、B

附录

一、1、D

二、1、D

2、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答出“怨愤”之意即可)

3、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三、“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四、1、B C

2、苦哀怨

3、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五、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5、不仅没有影响表情达意,还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六、.庭前优美的自然风景 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

七、1、夕阳 落花 归燕

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八、C (2分)

九、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

十、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3、B

十一、1、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3、流露出了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4、诗句就像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正是这平淡的文字写出了至交之间不用客套的交往形式。

十二、(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意思对即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十三、1、D 2、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 颇为浓厚的禅隐

十四、1、C 2、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3、略

十五、D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1291016.html

相关阅读:湘教版初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语音字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