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固体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基础知识
1、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克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在20o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它表示在 时, 克水中溶解 克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在20o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如硝酸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除受温度影响以外,还与 、 的性质有关,例如,蔗糖很容易溶解在水中,碳酸钙不溶于水中;碘不溶于水中,但能溶于酒精中。
5、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6、某物质在20oC溶解度为12克,它属于 溶物质。
基础过关
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A物质,30℃时,100g水中溶解35gB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A与B的溶解度关系是 ( )
A.A>BB.A<BC.A=BD.无法比较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20℃时20g食盐放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
A.70gB.69gC.68gD.67g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同一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升高温度,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D.1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硝酸钠。在相同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硝酸钠。这说明随着溶剂量的增加,溶质的溶解度也增大
4.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7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 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5.图9—2—8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属于易溶物质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在3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D.升高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该温度下它的饱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6∶136
B.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
C.溶液的质量一定是136g
D.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0∶136
7.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表示的含义是 ;
(3)37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80 ℃时40 g a物质溶于50 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8.根据图9—2—9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是 。
(2) ℃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3)现有a、b、c三种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要使a物质饱和,可采取 、
或 等方法;要使c物质饱和,可采取 、
或 等方法。
9.如右图所示,a、b、c分别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1 ℃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的溶解度
C.a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时,有a晶体析出
D.c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t1 ℃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能力训练
1.一木块漂浮于5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2.如图9—2—4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意义是 。
(2)使Z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采取的方法是 (填
“升温”或“降温”)。
(3)t1℃时,取50克X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时,此
时溶液中X的溶质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能依次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个步骤分离的混合物是 ( )
A. 石灰石和食盐 B. 水和酒精
C. D. 铁粉和铜粉
拓展训练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一〕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向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各加入5 L蒸馏水,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各2 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l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大量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素二〕温度(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 [:学,科,网]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KNO3)
〔操作步骤〕向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各加入5 L蒸馏水,再各加入5 g 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 ℃,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 ℃,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③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中考专题
1.(1)在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四点:①指明 ;②溶剂的质量一定是 ;③溶液必须是 ;④溶解度的单位是 。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时,不饱和食盐水可能变成饱和食盐水
C.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能使医用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3.下列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100 g水里溶解20 g食盐,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20 g
B.20 ℃时,20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0 g
C.20 ℃时,100 g饱和食盐溶液里约有26.5 g食盐,所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6.5 g
D.20 ℃时,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4.20 ℃时,10 g甲物质可制成30 g饱和溶液,20 g乙物质可制成50 g饱和溶液,则20 ℃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比是 ( )
A. 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比较
5.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
6.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
会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7.如右图所示,a、b、c分别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1 ℃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的溶解度
C.a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时,有a晶体析出
D.c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t1 ℃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有一定温度下的a、b、c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 a溶液 B. b溶液 C. c溶液 D. a溶液和c溶液
9.影响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
①固体溶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质量⑥溶剂的性质新$课$标$第$一$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0. 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0 g A物质;30 ℃时,100 g水中溶解35 g B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
A. A>B B. A<B C. A=B D.无法比较
11.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 ℃时,200 g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 ℃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12.在一定温度下,将某KNO3溶液蒸发掉100 g水,无晶体析出;再继续蒸发掉100 g水,析出20 gKNO3晶体。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
A.一定等于20 g B.一定不等于20 g
C.大于或等于20 g D.小于或等于20 g
13、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仍为饱和溶液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
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1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阳光充足时,盛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15、A图是物质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增加,乙中的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固体
C、氧化钙D、氢氧化钠固体
16、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 .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_________ .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_ .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_________ .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 .
17、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较大的是 _________ 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 _________ B. (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___ 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 ____B.
1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在t2 ℃时,用质量相同的 A、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3)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C两种物质时,采用 的方法可以除去它们。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温度为t1⩝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当温度为t3⩝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
(3)C可能表示哪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相关知识点
时间: 年 月 日 得分:
默写概念;(每个10分)
⑴溶液:
⑵溶质:
⑶溶剂:
⑷饱和溶液:
⑸不饱和溶液;
⑹固体溶解度:
⑺气体溶解度:
(10分)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很明显的物质有:
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增大)很明显的物质有:
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的固体物质:
3(10分).对大多数的物质而言,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溶液的方法有 ,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4. (10分)适合采用蒸发结晶的物质有 ,适合采用降温结晶的物质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17313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