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四中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附解析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工业制氧气 B. 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 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冰雪融化、工业制氧气都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B. 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 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
D.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A、过滤器内的液体不能搅拌,让其慢慢的流下;
B、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
C、量取8mL液体,选取的量筒的量程太大,不准确;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解答: 解: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操作错误,故A错误;
B、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没有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故造成后果为:会沾污滴管或造成药品的污染,故B错误;
C、量取8mL液体,应选取的量筒的量程为10毫升,故C错误;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量筒、托盘天平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3.(2分)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电解水和氢气燃烧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B.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C. 水中加入少量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 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
考点: 电解水实验;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而氢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进行解答;
B、根据净水的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D、根据硬水中加入肥皂水的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而氢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水中加入少量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C正确;
D、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此题涉及的水的知识较多,有水的组成、净化、硬水的危害以及水的分解.
4.(2分)下列元素中,与氧原子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据此解答.
解答: 解: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
A、最外层电子数是8,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是8,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是1,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6,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故选D.
点评: 掌握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水银、高锰酸钾、氯化钾 B.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C. 氧化物:水、氧化铁、氯酸钾 D. 混合物:糖水、牛奶、蒸馏水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解:A、水银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正确;
C、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C错;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 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6.(2分)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冰水混合体是纯净物 只含同一种分子即水分子
C 氢气可燃烧而氮气不可燃烧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原子重组成新的分子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冰水混合体是纯净物,是因为冰是固态的水,只含同一种分子即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氢气可燃烧而氮气不可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CO2 B. SO2 C. SO3 D. H2SO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 4CO2+2X+6H2O,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
解答: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 4CO2+2X+6H2O,可知:化学方程式的左边反应物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右边生成物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难度不大.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8.(2分)2015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 具有吸附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D. 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一定是CO2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B、根据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考虑;C、根据碳的还原性考虑;D、根据碳燃烧的产物考虑.
解答: 解:A、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故A说法正确;
B、“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B说法正确;
C、碳具有还原性,“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故C说法正确;
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
9.(2分)(2007•海门市)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 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 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
D. Al2( )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Cu中的“2”表示2个铜原子;故A说法错误;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因此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说法正确;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C说法错误;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因此化学式Al2( )3中上方的“2”表示硫酸根为?2价;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注意: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
10.(2分)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 )
A. 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一定是H2和CO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来推断.先由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判断出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于该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可知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
解答: 解:氧气中只含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该化合物,即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可推测出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该化合物,即该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守恒,难度较小.要掌握住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不变:(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的总质量不变;(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11.(2分)用自来水养鱼时,残留在水中的氯气会对鱼造成危害,常加入大苏打来除去水中的氯气.下列有关大苏打【化学式为Na2S2O3】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苏打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大苏打由三种元素组成
C. 大苏打中钠、氧元素质量比为23:24 D. 大苏打中含有O3分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大苏打化学式进行解答.
B、根据大苏打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大苏打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3=0,则x=+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大苏打由钠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大苏打中钠、氧元素质量比为(23×2):(16×3)=23:24,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大苏打是由大苏打分子构成的,不含O3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 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C.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 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碳素笔可用来书写档案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氮气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不能燃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解答时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结合“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来判断选项的正误.
解答: 解:A、磷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故A成立;
B、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但是氧气不能燃烧,故B不成立.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常被用作保护气,故C成立;
D、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碳素笔可用来书写档案,使保存长久,故D成立;
故选B.
点评: 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3.(2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丙物质属于单质 B. 该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
C. 一个乙分子中含2个A原子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了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图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化学变化.
解答: 解:A、物质丙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说法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C、一个乙分子含有2个A原子,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以看出该物质反应时分子种类有一种变成了两种,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2分)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中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 m的值是1
B.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化学反应中的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9g,是生成物;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15g,是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6g,是生成物;丙物质减少的质量等于乙、丁物质增加的质量和,说明丙物质分解生成了乙、丁两种物质,甲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解答: 解:A、m的值是1,该选项认识正确;
B、甲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D、化学反应中的乙、丁的质量比是:(29?20):(8?2)=9:6,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这是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19分)
15.(6分)从C、H、O、N、S、Na等六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恰当的化学符号按下列要求填空:
(1)人体中最多的物质 H2O ;
(2)2个氧原子 2O ;
(3)3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 ;
(4)铵根离子 NH4+ ;
(5)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O ;
(6)碳酸钠 Na2CO3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水,可以表示为H2O.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
(3)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
(4)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铵根离子表示为:NH4+;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可表示为: 2O;
(6)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1)H2O;(2)2O;(3)3SO2;(4)NH4+;(5) 2O;(6)Na2C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3分)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企业,作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中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14:5:48:12
(2)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7.7% (结果精确到0.1%)
(3)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属于 虚假 (填“虚假”或“真实”)广告.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计算出碳酸氢铵(NH4HCO3)中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根据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计算即可;
(3)由(2)中计算出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广告上的含氮量比较即可;
解答: 解:
(1)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5):(16×3):12=14:5:48:12.
(2)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7.7%.
(3)因为17.7%<24%,故该广告属于虚假广告.
故答案为:
(1)14:5:48:12.(2)17.7%.(3)虚假.
点评: 本题主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力.
17.(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题后括号中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 化合 )反应;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 2KClO3 2KCl+3O2↑;分解 )反应;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H2+Cl2 2HCl;化合反应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H4+2O2 CO2+2H2O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3Fe+2O2 Fe3O4,化合;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2KClO3 2KCl+3O2↑;分解;
(3)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属于化合反应;故填:H2+Cl2 2HCl;化合反应;
(4)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 CO2+2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三、应用题(共11分)
18.(6分)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多一滴水,就可能多一条生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试管b中气体检验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 2H2↑+O2↑ .该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水分子 通过该实验得出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考点: 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检验的方法.
解答: 解: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试管a收集的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试管b收集的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体积之比约为2:1.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证明是氧气;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该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通过该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则证明是氧气;2H2O 2H2↑+O2↑;水分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9.(5分)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5.7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是3.78g.
试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
(2)利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氯酸钾质量.
解答: 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5.7g?3.78g=1.92g;
(2)设原来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92g
x=4.9g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2g.
(2)原来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17分)
20.(6分)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 气球的作用是 防止气体逸出 .
(2)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燃烧剧烈,生成大量白烟 .
(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 (只写一条).
(4)反思:铁丝燃烧 遵守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微观解释): 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四氧化三铁,而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不变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以及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气体逸出进行解答;
(2)依据白磷燃烧的现象回答.白磷是易燃物,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可推测造成的原因;
(4)在化学变化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可推测理由.
解答: 解:(1)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红磷燃烧放热,气体会膨胀,所以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气体逸出;故填: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防止气体逸出;
(2)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故答案为:燃烧剧烈,生成大量白烟.
(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4)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思:铁丝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四氧化三铁,而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不变.
故答案为:
(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防止气体逸出.
(2)燃烧剧烈,生成大量白烟.
(3)装置漏气.
(4)遵守,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四氧化三铁,而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不变.
点评: 本题主要是通过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其中渗透了物理中力学知识和压强方面的知识,有利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1.(11分)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
(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的装置组合应选择 AC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是 c (填字母),若改用图F发生装置,请写出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便于控制反应的速率 .MnO2可以反复使用,理由是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4)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
(5)若用如图G所示的装置正放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d (填“d”或“e”,下同)端通入,若用装满水的该装置收集,氧气应从 e 端通入.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3)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以及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因此不需要加热;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因此乙炔最好用排水法收集.
(5)根据氧气的性质解答.
解答: 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择发生装置是:C,改用如图2发生装置,请写出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速率,MnO2可以反复使用,通过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所以理由是: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因此不需要加热;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因此乙炔最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D;
(5)用如图G所示的装置正放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氧气应从d进;装置中充满水时,可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要短进长出;
答案:
(1)①长颈漏斗
(2)AC 2KMnO4 K2MnO4+MnO2+O2↑
(3)C,便于控制反应的速率,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B D
(5)d e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257952.html
相关阅读: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竞赛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