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宿迁市)六、诗歌鉴赏〔5分)
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解析(1)此题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015•江苏常州市)(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一、【2015•贵州毕节】
春 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第⑴题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难得。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故C项不正确。第⑵题是开放性题目,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句表达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再根据此情此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⑴C。⑵示例: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头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连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二、【2015•贵州遵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题目要求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一诗句所展现的画面,答题时,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瀚海”“冰”“愁云”进行描述,并加以适当的描写。
【答案】山谷的阴面纵横散步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抒情的方式以及作品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诗歌抒情的方式一般有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两种。这两句诗中“山回路转”“雪”属于景物描写,友人已远去,诗人还在驻足远望,这个举动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因友人归京产生的惆怅之情,所以诗歌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答案】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2015•贵州铜仁】
阅读范仲淹的《秋思》,按要求答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词中围绕一个“______”字,描绘了塞下独特的景象。
2.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和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就本首词来说,“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一个“异”字统领,接下来从“衡阳雁去”“四面边声”“落日孤城”三个方面写塞外景色与别处不同,以此来突出“异”。
【答案】秋思 异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本题没有明确的鉴赏要求,只提示自选一个角度,所以,鉴赏时我们可从修辞运用、写作技巧、词语运用、抒发情感以及互文见义等方面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2015•江苏扬州市)(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9.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第⑴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第⑵题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2015•江苏徐州市)(二)古诗词赏析。(3分)
9.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9.【答案】B。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解答这题,要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如B项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环境描写,营造的是一种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凄凉与愁苦之情。故该项的陈述错误。
(2015•广州市)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词词句的赏析。(1)表面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落和对团圆的向往。回答第(2)题时,可先描述题所选诗句的意境,并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然后分析诗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015•云南昆明市)(一)诗歌赏析。(第7题,2分)
品读下面的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曲中“踌躇”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案】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作者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解析】这首散曲的主旨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2015•浙江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0~17题。
(一)(5分)
10.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 ,这从“ ▲ ”一词可以看出。(2分)
10. 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 不识
考点: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思路点拨:题目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山行》中”,研读诗句“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抓住关键词“不识”,再结合题干中“《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不难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山行》中的主人公“初来乍到”“初到此地”。
11.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
11.《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能力。
思路点拨:揣摩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有:1.读标题2 读注释(背景)3读关键词4读意象5读作者。就本题而言,虽然题目要求回答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但解答时也要注意结合诗境并展开想象来分析。如,由上阕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可见“物是人非”;由“无可奈何花落去”可见感叹时光易逝,“似曾相识”见其怀旧(人)之情。由前面的“青山不识我”而白鸟“似相识”,且对我“三两声”不难体会其惊喜之情。
(2015•吉林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5.“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16.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
17.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15.答案:听、听见、听到(1分)
解析:根据语句的整体含义释义即可。
16.答案: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点1分)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段。
17.答案: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2分,每点1分)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的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这种感情正是作者无力报国的抑郁之情的反映。
(2015•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由尾联可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思乡(意思对即可。1分)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写的是: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显然表现了时间变化、季节交替的自然之趣。第二问可从诗句所描写的意境之妙、用词的巧妙、运用修辞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答案】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2分)(共3分)
(2015•河北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7题。(7分)
望 岳 春 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解析】本题是对诗词意境理解能力的考查。第⑴题,前半句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之高大;第⑵题可紧扣“国破”“草木深”来思考。
【答案】⑴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⑵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本题是对内容理解和修辞的表达效果判断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将选项陈述的内容与原文对照做出正确判断,如B项,“家书抵万金”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故该项不正确。
【答案】B。
(2015•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 提示,再根据甲句的示例,可知需从表达诗人的“渴望”(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乙句: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丙句:渴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甲】句就与题目“书博山道中壁”无关。
【答案】D
一、(2015•山东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
【答案】寂寞、苦闷、凄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可。
【答案】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二、(2015•山东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赏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答案】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来描绘画面。
【答案】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三、(2015•浙江宁波市)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答案】白云堆 深林
2.【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答案】
四、(2015•四川乐山市)诗歌鉴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解析】本题是对诗词相关内容理解和关键句子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就上阕内容而言,从出猎时的装束气派和“倾城随太守”的庞大气势以及“亲射虎,看孙郎”的雄心壮志,都是“少年狂”的具体表现。
第2题,从拉弓如满月的力度和“射天狼”的决心来看,表现了诗人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展现了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答案】1.出猎时英姿潇洒,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五、(2015•山西省)下列古诗词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调动对古诗词的积累知识,结合选项的陈述内容作出正确判断,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写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所以,“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说法有误。
【答案】D。
六、(2015•山东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1.【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知识的积累及对诗中信息的梳理。填写第一空时,应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第二空要求填写的季节可根据“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来判断。
【答案】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感悟。“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七、(2015•湖北黄冈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尾联,意思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到草木忽然春意盎然,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相比之下,D项的陈述有误。
【答案】D。
2.【解析】本题是对诗人思想情感体会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联系时代背景作分析,从诗的后两句可以体会到,草木无情,尚知为捷报传来而“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八、(2015•浙江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 、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 。(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3分)
八、【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要求根据关键词语推断节日名称,按民间习俗,九月初九这一天,中国人都要登高望远、怀念亲人,所以,从两句中的行为动作可推断出节日是重阳节。第2题要求回答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答案】1.登高;望远;重阳。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
九、(2015•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九、1.【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的描述。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本事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即可。
【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十、(2015•浙江丽水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纳 凉
秦观
携?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 ①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② 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十、1.【解析】此题考查字词赏析能力。根据提干提示,关注前两句,理解其大意;然后采用逐字比较排查的方法,抓住“柳外凉”三个字前面是“追”字可确定(1)的答案。(2)处,需要结合诗的意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角色体会诗人找到了心仪的纳凉之处,一边纳凉,一边观景的悠然、闲适、自在心境。
【答案】①追 ②(纳凉时)悠闲自在
2.【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人笔下诗情画意的美,以及心境的悠然、惬意,再根据“风定池莲自在香”中“风”与“莲”的常用寓意,即可领悟诗人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
【答案】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2015•湖南株洲市)
(三)兰(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25.①诗中的“兰”比喻 ,“野香”比喻 ;
②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
25.①君子 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②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以及对诗人形象的把握。第①题,熟读这首诗,第一句可知诗中诗人把兰比喻为君子,天下美传,把野草比喻成那些伪文人和诗人所不齿的那些人,不值五文钱。第②题结合这首歌的内容可知,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2015•四川资阳市)(四)(4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4.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分)
▲
25.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3分)
▲
24.【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解答这类试题,必须熟悉诗歌的主要内容,并且作出详尽的分析。首先前三句中描写的景物:雨、青草、池塘、蛙,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答案】(1分)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
2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的赏析。“闲”是没事做,因为客人未到,可知等的焦急的心理,诗人当时侯客不至,心情或是无聊或是烦躁或是不安。
【答案】(3分)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2分,意对即可)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1分,意对即可)
一、(2015•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迎 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识记能力的考查。可根据下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提示,马上就可想到上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来,但要注意默写时不能有错字。
【答案】旧时王谢堂前燕。
2.【解析】本题是对诗句中关键词语鉴赏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既要结合全使内容,又要联系诗词主旨来思考,可从“旧帘”在诗中与某些内容的照应关系、构成的修辞特点以及诗人情感等方面来组织语言,只要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3.【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意境的能力。解答这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句子中“翅湿”“泥香”等重点词,把燕子衔泥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切忌只作句子翻译。
【答案】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二、(2015•江苏盐城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和对诗中内容的理解。第(1)题是根据诗句再现画面,解答这题,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围绕“落木无边,长江咆哮”之意,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句描绘出来。第⑵题指定的是第三联,可紧抓诗句中“悲”“客”“病”“独”等关键字来分析。
【答案】(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2.【解析】本题是对抒情方式理解能力的考查。本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的情感相同,但方式有别,该诗借“繁霜鬓”“停浊酒杯”的描写,间接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情溢外表,赤裸裸地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2015•湖北黄石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2分)
14.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
13.【解析】“牵黄”“擎苍”“锦帽貂裘”说明“装备齐全”;“千骑”说明“随从众多”;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表现“老夫聊发少年狂”。在理解译文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答案】(2分)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14.【解析】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遣冯唐”,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答案】(2分)“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射天狼”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015•山东泰安市)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22-25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⑴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⑵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⑶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⑷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⑸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⑹暖树:向阳的树。⑺不足:不够。⑻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
22.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2. 【解析】早莺争暖”,新燕啄春泥搭窝,这里作者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在突出湖上春的活力与生机,并不是有意写“生活习性”。
【答案】D
23.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23.【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最爱”一词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
【答案】A
24.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24.【解析】诗的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明确了所写春景的方位,也便明确了观察点之处——钱塘湖。
【答案】C
25.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5.【解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A项咏梅坚强不屈的精神。B项是写清明节后的景物:池上碧苔,叶底黄鹏,白天渐长,飞絮轻盈,写出一幅美好的春景图,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与《钱塘湖春行》的感情基调相近。C项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项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答案】B
(2015•山东东营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答案】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意象的分析。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分析“竹”这一形象,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前两句写“鸟归”“花尽”,实则为了对比衬托竹,在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可见它忠贞不渝,不为俗屈等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它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示例: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题干中提示可从构思、写法、语言等方面欣赏。欣赏时要注意选准角度,取例典型,分析得当,言之成理。构思方面,主要从所见所感的角度,或者是写景与抒情的角度分析;写法方面,主要是对比衬托或拟人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方面,可抓住某一词语分析。同时要注意诗歌赏析常用的术语。
(2015•湖北荆门市)14.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把握。诗歌一般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思乡诗、爱国诗、咏物诗等等分类。
本诗的尾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即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3分)
【答案】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的炼字,即语言艺术。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炼字”艺术有一字传情、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以实显虚、以乐衬哀、一语显旨等。
做本题时要适当翻译,在释义时,反“随”和“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以游动的视角把景物写得富有灵动性的效果表述出来。
(2015•长沙市)(一)古诗文阅读(共24分)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橱: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10.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 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 的情感。(4分)
答案:愁闷,百无聊赖、 豪壮
考点:本题考查体会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合理分析。词中你的“酒”与上句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结合体会,就可得出“愁闷”之感,同时后面的“酒”又与“东篱把酒黄昏后”和“莫道不消魂”相结合起来,即可得出“百无聊赖”之情;当然“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是与作者的“鬓微霜,又何妨”,以及“千骑卷平岗”的豪气相结合,可体会出“豪壮”之感。
11.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 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 的形象特点。(4分)
答案:孤独、凄凉; 消瘦、憔悴。
考点:本题考查诗词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需要先理解词中个别词语的表面意义,然后再根据语境,结合作者的感情,来体会词语蕴含着的比喻义或者延伸义。词中“凉”除表面意义“寒冷”之外,还有“凄凉”、“孤独”之意;而“瘦”字除了写菊花的形态之外,还有词人因思念亲人而身形消瘦之意。
(2015•江苏泰州市)(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1分)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7.(1)只似当时初望时(2)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3)B.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理解和赏析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1)“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2)重点是指出“望”的三层不同意思。(3)“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四、(2015•江苏镇江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解析】本题是对诗词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题目要求填写诗人的行踪,解答这题,要通读全诗,从诗中不难看出诗人由乘船(第一句“溪上”)出发,途径松林(第二句“深松”),后达寺庙(第一句中“精舍”)。
【答案】溪上或船上;柏林寺
7.【解析】本题是对诗句赏析能力的考查。从“青山霁后云犹在”中“霁”字不难想到,雨过天晴,一切被雨水冲刷后焕然一新,再者“云犹在”,白云与青山相对比,更加增添了青山的翠色。围绕这个意思,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一是雨后,青山如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意思对即可)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领悟能力。解答这题,要联系诗词的具体内容作分析,如诗的最后一句“画出西南四五峰”,诗人对“四五峰”壮观景象的突现感到十分惊讶,为此表达了诗人对奇观异景的惊喜和赞叹。围绕这个意思,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
(2015•江西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7.【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
【答案】B(2 分)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8.【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内容和写法的赏析。此题C选项错在“反衬”,鸟类乐,那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答案】C(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274952.html
相关阅读:2015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有答案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