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隆中对同步测试卷(带答案新人教版)
一、知识积累
1、作品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音zuo ),是晋朝人,史学家,所著本书共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2、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各据一方,互相兼并 ,形成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刘备因为实力不够,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和刘表。
刘备自汝南被曹操打败(公元201)后,即投奔荆州,依靠刘表,等待时机,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 雄天下。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已经六年。长期寄人篱下,没有出头的机会,非常需要有才能的人协助他。这时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亲自访问诸葛亮三次,最后才得相见。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3、根据文章信息,将所缺部分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 第1段):诸葛亮
第二部分(第2段):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 段):刘备往见诸葛亮。
第四部分(第 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4、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 因屏人( ) 猖蹶( )( ) 屯新野( ) 先主遂诣亮( ) 倾颓( ) 不可胜数( ) 乐毅( ) 欲信大义( ) 存恤( ) 帝室之胄( ) 颍川( ) 殆( ) 刘璋( ) 北据汉沔( )
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
6、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音 ,义
(2)自 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通 ,音 ,义
7、选择题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自董卓已来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2、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3、下列"以"字意义 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 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8、翻译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胄( ) 戎( ) 箪( )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国险而民附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箪食壶浆
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的段落内 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 。
3、 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 抚 和 争锋 修 B. 保 和 抚 结好 修
C. 守 和 抚 结好 修 D. 守 抚 和 争锋 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表、刘璋: ④诸戎、夷越:
7、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8、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三、中考链接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
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吴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划出又段中与话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 ~4个。
4、写出下联:两表酬三顾 。
5、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习《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小随笔。
【第23课】
一、知识积累3、自比管仲、乐毅。徐庶(3)、(4)、(5)详陈对策(6)4、注音略5、 ①常常②器重、重视③大概④亲自⑤确实这样⑥接近、趋向6、通假字(1)信;伸;shēn;伸张(2)已;以;yǐ;表示时间的界限 7、D D A 8、(1)、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至现在。度,估价。遂,于是、就。(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挟,挟持、控制。诚,的确。(3)、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就,接受。枉,委屈。顾,看望。二、课内阅读 1、zhòu róng dān(析:掌握重点字字音)尽 地势 归附 不仅 而且 兴旺富裕 用箪(盛) 用壶(装) 2、(1)①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② 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析:注重书下注解)(2)亲自 躬(析:掌握词义) 3、B(析:根据文意) 4、 D(析:掌握句意)5、(1) 现在曹操已拥有上百万军队,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胜。 (2)百姓哪个敢不用箪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6、①不可与争锋 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取而代之 ④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而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7、⑥③①⑤②④⑧⑦(析:熟读课文,理解文意)8、 成霸业,兴汉室(析:联系上下文)六、1、(1)关于诸葛亮的语句:a、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b、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c、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2)对诸葛亮的看法:只要能从“可敬”的角度答出其足智多谋,从“可悲”的角度答出不被刘、关、张三人信任,才华不能充分施展即可。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能自圆其说即可3、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木牛流马、骂死王朗4、一对足千秋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延伸思考,开展研究活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305329.html
相关阅读:第24课出师表同步测试卷(附答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