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初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武汉市梅苑学校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三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2015年3月26日8:00—10:30     满分:12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拼音有误的一组是(    )
A、亢kàng奋     缅miǎn怀       慰藉jiè        前瞻zhān后顾
B、狡黠xié       奠diàn定       端详xiáng      拈zhān轻怕重
C、禁锢gù       繁琐suǒ        商酌zhuó       众目睽睽kuí
D、笃dǔ行       愧怍zuò        张皇huáng      瞬shùn息万变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布局   层次   配合   映衬
C、配合    布局    层次   映衬      D、层次   配合   映衬   布局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B、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等问题。
C、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D、中东部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的排放量大等因素造成的。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中华民族的宝典,《周易》的思维术非常丰富。
②《周易》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一种人文精神。
③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整体思维、通变思维、“一致百虑”思维和忧患思维。
④《周易》是中国经学元典“六经”之一,并被《汉书艺文志》推为群经之首。
⑤这种忧患情结,深深植 根于对社会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A、①④③⑤②     B、④①③②⑤     C、③①②⑤④   D、④①②⑤③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古琴台考
    古琴台,原名伯牙台、碎琴台,座落在武汉市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之畔。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两个知心朋友,一名伯牙,一名钟子期,他们“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左传》中记载以伯为姓的楚人,只有一个伯州犁,伯牙或许是伯州犁家族成员。伯牙的才气确实非同寻常,《荀子•劝学篇》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在《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中均有记载。《列子•汤问》的记载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钟子期作为一个民间的樵夫为何有如此高深的音乐 造诣呢?据《吕氏春秋》与《左传》的记载,钟子期是楚国司乐世家出身的司乐之官钟仪的后人,钟子期是否当过乐尹或是司乐之官,史书没记载。但在盛行世官世职的先秦时代,作为乐尹后人的钟子期,很有可能承袭过世职,他或许是一位隐居田园的乐尹。据《吕氏春秋•精通篇》记载,钟子期还善辨磬音,能从磬音中听出击磬者的心情来。
    古琴台最初并非建在此地。根据《警世通言》“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描述,古琴台应在汉阳马鞍山下不远的水边,碎琴山应是马鞍山江边钟子期坟台的山地,今日琴断口(汉阳汉水上游一小镇)就是当年伯牙停舟抚琴,被钟子期听到琴弦突然断了的渡口。因为原处常发洪水,道路不通,钟子期的故居, 就这样从马鞍山下的钟家庄移到龟山脚下的钟家村,琴台也随之迁到龟山脚下的月湖之滨。
古琴台始建于何时说法亦不一。《皇宋书录》认为是北宋。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梁简文帝就写了《登琴台》一诗:芜阶饯昔经,复想鸣琴游,音客万春在,高明千载留。可见琴台的历史可追溯到1400年之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琴台历经兴废。它在清代得到重修时,规模是相当气派的。如清熊宪成《重修伯牙琴台赋》中所描述的:“其台之选材也,铜柱柏梁;其台之结构也,龙翔凤舞;其台之壮丽,如华章之巧而精;其台之整饬,如测景之雄而古。”可惜千载楼台,在辛亥首义阳夏战争中化为瓦砾。民国十三年1924年又予以复修;抗日战争时,古琴台又被摧毁,断壁残垣,荒草离离,满目凄凉。
    现在的古琴台是1957年全面修葺一 新的。其中有很多艺术珍品,如琴台碑廊,而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岭南宋湘的琴台题壁诗,其文词、书法、镌刻都是上乘的,可谓“一碑三绝”。
  宋湘曾任湖北粮道。他游览琴台,欲吟诗抒怀,却没带大笔,于是束竹叶代笔,饱蘸浓墨,在壁上写了如下诗句:“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到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诗中对琴台故事采取的是“姑妄言之 姑听之”的态度,大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其笔势雄劲有力,龙飞凤舞,亦如高山流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又在园内新建“伯牙会钟子期”雕像,这座精美的雕像在向世人展现两位音乐大师喜遇知音那种深沉的情感: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如今,知音的故事早已飞出国门,传遍五大洲,琴台每年要接待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国朋友。更令人引为自豪的是,《高山流水曲》作为地球文化代表之一,被载上宇宙探测卫星,飞向宇宙的深处,寻觅人类的知音,《高山流水曲》在宇宙将永恒回响。伯牙、子期不再寂寞!

5、文章对古琴台进行了考证,作者考证了哪些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古琴台的传说及文化              B、古琴台的修建时间
C、 古琴台的建筑艺术               D、古琴台的原址及迁徙
6、根据原文,下面关于“古琴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琴台又叫伯牙台、碎琴台,原址在汉阳马鞍 山下不远的水边,约建于南北朝梁简文帝时期。
B、古琴台以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命名,他们都是楚国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辨磬音。
C、古琴台迁址是因为钟子期故居所在的琴断口是一处渡口,常发洪水,后迁到龟山脚下的月湖之滨。
D、古琴台经过多次重修,保留了铜柱柏梁、琴台碑廊、伯牙会钟子期雕像等古代艺术珍品。
7、对原文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左传》、《列子》和《吕氏春秋》的记载,作者考证出伯牙子期的故事的确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史实。
B、简文帝感慨琴台的荒芜,熊宪成赞叹琴台的华美,二人都是伯牙子期的知音。
C、历史记载,古琴台毁于战火的史实只有两次,但《高山流水曲》将永远回响在宇宙间。
D、“一碑三绝”指的是琴台碑廊中的一首题壁诗,作者是岭南人,曾任湖北粮道。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尝衣绯?①,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 ,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异辛?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注]①?(kūn):裤子。②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撼大木不动者,当退            木:树木
      B、明日,谢绰,劳勉之       劳:辛劳
      C、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     释:释放
      D、刑部侍郎辛?尝衣绯?     衣:穿
9、下列有关加点虚词用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上欣然纳之       ②命左仆射高?将绰斩之
        ③武候执以闻       ④上以绰有诚直之心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
       B、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认为法令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不可失信于民,隋文帝欣然接受了他的观点。
       C、隋文帝想要将在市场上使用劣质铜钱的两人处以斩刑时,赵绰不听从他的旨意,皇上执意要杀了他,幸亏书侍御史柳?极力劝止皇上,才保住了赵绰的命。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②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④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古难全”的意思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诗人             的胸怀。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个人都知道。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很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 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直到被人一股脑丢进开水锅里,煮死,然后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
    这是蚕的悲剧,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象的那样罕见,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
    钱的丝飞舞着。很多人以钱为生命指标时,看到的是钱所带来的便利和荣耀的光环。钱是单纯的,但攫取钱的手段却不是那样单纯,仅以钱作为目标,其危险,不在于钱本身,而在于你怎样获取并消费它。在一个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飞速增长的时代,钱是温柔绚丽的,钱也是飘浮迷茫的,钱的乱丝令没有能力驾驭它的人窒息,直至被它绞杀。
    爱的丝也如四月的柳絮一般飞舞着,迷乱着我们的眼,雪一般地覆盖着视线。真正的爱,不是诱惑,是温暖,只会使我们更勇敢和智慧。但的确有很多人被爱包围时,时有狂躁。那就是爱没有节制了。没有节制的爱,如同没有节制的水和火一样,甚至包括氧气,同样是灾难性的。
    水火无情,大家都知道。但谈到氧气,那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围棋高手赛间吸氧,妙招迭出。记得我学医时,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新护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难,用目光无声地哀求她把氧气瓶的流量开得大些。出于对病人的悲悯,加上新护士的大胆,又值夜班,医生已经休息,几种情形叠加在一起,她自作主张地私自把氧气流量表拧大。病人顿感舒服,露出了感激的神色。那夜不巧还有其他重症病人,当护士忙完之后再次巡视病房时,发现那位病人已经死亡。究其原因,是氧气中毒,高浓度的氧气抑制了病人的呼吸中枢,让他在安然的享受中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悄无声息地逝去了……
    很可怕,是不是?丧失节制,就是如此恐怖的魔杖。它会令美好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扼杀。
    谈到爱的缠裹带给我们的灾难,更是俯拾皆是。多少人为爱所累,沉迷其中,深受其苦。在所有的蚕丝里,我以为爱的丝,可能是最无形而又最柔韧的一种。挣脱它,也需要最高的能力和技巧。  
    还有工作的丝,友情的丝,嗜好的丝……或紧或松地包绕着我们,令我们在习惯的窠臼中难自拔。
    逢到这时,我们常常表现得很无助很无奈,甚至还有一点点敝帚自珍的狡辩。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我也不是不想改,可就是改不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了……”当他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就像对自己和他人有了一个交待,然后脸上露出安然无辜的样子,仿佛合上了牛皮纸封面的卷宗。
     每当这种时候,我在悲哀的同时,也升起怒火。你明知你的茧,是你自己吐出的丝凝成的,你挣扎在茧中,你想突围而出。你遇到了困难,这是一种必然。但你却为自己找了种种的借口,你向你的丝退却了。你一面吃力地咬断包围你的丝,一面更汹涌地吐出你的丝,你是一个作茧自缚的高手,你比推石头的西西弗斯还惨。他的石头只是滚下又滚下,起码没变得更大更沉重。你的丝却在这种突围和分泌的交替中,汲取了你的气力,蚕食你的信心,它令你变得越来越不喜爱自己,退缩着,让你在蚕茧中藏得更深更 严密更闭锁更干瘪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茧。这些茧背负在我们的身上,吸取着我们的热量,让我们寒冷,令我们前进的速度受限。撕碎这茧,没有外力和机械可供支援,只有靠自己的心和爪。
茧破裂的时候,是痛苦的。茧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小世界。茧的空间虽是狭窄的,却也是相对安全的。甚至一些不良的嗜好,当我们沉浸其中时,感受到的也是习惯成自然的和谐。撕破了茧的蚕,被鲜冷的空气,闪亮的阳光,新锐的声音,陌生的场景•••••刺激着,扰动着,紧张的挑战接踵而来。这种时刻的不安,极易诱发退缩。但它是正常和难以避免的,是有益和富有建设性的。你会在这种变化当中,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的张力,你知道你活着痛着并且成长着。
    有很多人终身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中,当生命真正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未曾真正生活过。
                                                         (选自《心灵远方》,有删改)
13、“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象的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阅读全文,依照示例,概括生活中有哪些“作茧自缚”的情况。(4分)
①                                                                            
②                                                                                
③工作的丝、友情的丝、陋习的丝、嗜好的丝等缠绕成习惯的窠臼,令我们难以自拔。
14、作者说:“每当这种时候,我在悲哀的同时,也升起怒火。”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悲哀”,又因什么而“升起怒火”?(4分)
                                                                                
                                                                               
15、“撕碎这茧,没 有外力和机械可供支援,只有靠自己的心和爪”句中的“心”和“爪”是指什么?请根据语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6、 作者为什么说“茧破裂的时候,是痛苦的”?(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可谓“视力形势”非常严峻。近日,武汉市某中学组织同学们进行以“了解近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7、你们小组想围绕“青少年近视的原因”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请你为这份问卷设计四个调查问题。(4分)
                                                                                 
                                                                                  
18、你们小组准备利用这个周末一起去作调查,同组的小明认为自己已经是近视眼,做这样的调查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并且还浪费了他宝贵的复习备考的时间,请你写一段话说服小明。(4分)
                                                                                                                                                                    七、(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重读自然,读出了自然的品性;重读父亲,读出了父爱的深沉;重读经典,读出了人生百味••••••请以“重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请补全题目;作文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325323.html

相关阅读:2014-201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卷(新人教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