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第三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瓦楞(lèng) 断茎(jīng) 蓬松(péng) 牡蛎(lì)
B.髀间(bēi) 愕然(è) 瑟缩(sè) 枉然(wǎng)
C.阴晦(huì) 五行(xíng) 嗤笑(chī) 阔绰(chuò)
D.栈桥(zhàn) 戳破(cuó) 煞白(shà) 隔膜(mó)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鄙疑 撩逗 拮据 十拿九稳 B.惘然 皱痕 褴褛 雍容华贵
C.恣雎 驱除 障壁 置之不理 D.一缕 打拱 摹拜 斩钉截铁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 ,获得了海冰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2)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 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 出迷人的风姿。
A.监测 维护 显现 B.检测 维护 显见
C.检测 维持 显现 D.监测 维持 显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同学们不浪费用电。
B.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5.下列作者、时代(或国别)、作品及主人公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现代——《故乡》——闰土
B.莫泊桑——德国——《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
C.曹文轩——当代——《孤独之旅》——杜小康
D.黄蓓佳——当代——《心声》——李京京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对于勒叔叔充满同情,又对他把自己弄到穷困潦倒的境地暗加指责。
B.对处于贫困的于勒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C.受父母影响对处于贫困的于勒非常气愤,不愿上前相认。
D.于勒的穷困,使“我”父母的许多愿望落空,因此,“我”非常气愤。
7.母亲骂“我”“疯了”的一些话,表现了母亲( )(2分)
A.对“我”教育粗暴简单。
B.对“我”胡乱花钱,深感气愤。
C.不仅痛惜钱财,而且冷酷无情。
D.性情很急,处事极不冷静。
8.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意思一样。意思都是“受窘的样子”。
B.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
C.作者写“我”(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D.“我”(若瑟夫)是选文中的线索人物,选文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我”又是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孩子。“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3分)
(一)阅读《故乡》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⑤“阿!闰土哥,——你来了?……”
⑥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⑧“老爷!……”
⑨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⑩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⑪我在蒙?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选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10.选文第②段和第⑪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11.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选文中哪几处流露出了“我”的这种思想感情?(6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以牧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
②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放羊时发现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③每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天冷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像看宝贝一样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这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护“亚心”。
④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块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再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⑤四年过去了,吴庭德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⑥然而,老人不但没有把钱交给家里,反而将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石料。此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刻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子陪伴它……”
⑦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就没学过雕刻!
⑧有一个远方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对他最崇高的敬意。
⑨如果你有机会参观亚心塔,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像所吸引。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12.概括第③段的段意。(2分)
13.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来写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3分)
14.本文写作方法上没有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2分)
A.前后呼应 B.正侧映衬 C.倒叙插叙 D.叙议结合
15.文中的吴庭德老人创造奇迹的事迹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三)阅读下文,按要求做题。(13分)
给成人读的童话
周国平
①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候不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到童话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极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甚是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看的,或者用圣埃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②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号是B612。圣埃克絮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③“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们问你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我看到一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④圣埃克絮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应当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人,“我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
⑤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絮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通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小王子所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们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⑥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海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树砍了可以卖多少钱,一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个画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面孔对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虽然她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读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
⑦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观。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6.第①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4分)
(1)大人们喜欢数目字。
(2)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持有怎样的态度?本文列举的给成人读的这类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拟开展一次以“青春随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20.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2分)
21.活动现场贴有一则名人名言,请你说说这则名人名言的寓意。(2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2.在“青春随想”演讲比赛中,某同学发表了一段演讲,其中有两处用词不够恰当,请你帮他指出并改正过来。(2分)
也许你还沉浸在童年那无忧无虑的光阴里,可是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踏入了青春的年代,童时的幼稚已离我们远去,我们有着更多的对未来的梦想与美好憧憬,有着青春带给我们的无限活力。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是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还是现在就承担起我们应当的责任呢?
(1) 改为 (2) 改为
(二)名著阅读。(3分)
2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经典名著会让我们受益匪浅。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推荐给那些即将步入中学大门的小同学,并结合作品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1)推荐名著:
(2)主要内容:
(3)推荐理由: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走进青春,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走进青春,我们会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新问题、新事物;走进青春,我们一定会更成熟、更自信了……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九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天津专用)第三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A.瓦楞(léng),B.髀间(bì),D.戳破(chuō)。]
2.B(A.疑—夷,C.雎—睢,D.摹—膜。)
3.A[监测:对装备、系统或其一部分的工作正常性进行实时监视而采取的任何在线测试手段。检测: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气体、液体、固体)指定的技术性能指标。适用于各种行业范畴的质量评定。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保护。如:维护集体利益和法律尊严等。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保护,维护支持。如:维持秩序、生活、现状等。显现:显露;呈现。显见:除了有“显露、呈现”的意思外,还有“可以明显地看出”的意思。]
4.D(A.双重否定导致意思相反,“防止同学们不浪费用电”应改为“防止同学们浪费用电”或“让同学们不浪费用电”。B.两面对一面,应改为“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或“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能否保证……”。C.语序不当,语序应调整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5.B(莫泊桑是法国人。)
6.B(解答本题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
7.C(语言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性格。母亲骂“我”“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这些话暴露了她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再结合题目选项,很容易得出准确答案。)
8.A(文中加点的两个“狼狈”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狼狈”的意思是“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的意思是“穷困到了极点”。)
9.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表明闰土的生活已陷入贫困之中。(“破毡帽”“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从这些词语当中,不难看出闰土的生活处境——贫困。)
10.第②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我”对故乡现实的失望之情。第⑪段自然环境描写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表现出“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本身就是作者的感情寄托,可细细品味一下。)
11.见到闰土,却感觉到不是记忆中的闰土,依然记得闰土“红活圆实的手”和“紫色的圆脸”,在脑海中回旋着“角鸡,跳鱼儿,贝壳,猹”等许多少年趣事,见到水生,认为他“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我”不愿相信眼前的饱经沧桑的闰土就是廿年前的活泼可爱的伙伴,满脑子的“胡思乱想”表明“我”对少年闰土的念念不忘。)
12.吴庭德执着地守护“亚心”。(“每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天冷怕它冻着。”这表现了吴庭德在执着地守护“亚心”。)
13.①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②表现他制作亚心石的执着,突出他对“亚心”的热爱。(“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了吴庭德老人并没有学过雕刻,不是专业雕刻艺人;“每天砸一块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这又表现了吴庭德老人对制作亚心石的执着,也表现了他对“亚心”的热爱。)
14.C(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本篇文章中并未采用这种叙述方法。)
15.只要执着追求,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吴庭德老人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牧羊人,但他却创造了人间的奇迹,而这靠的就是他的执着。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分析。)
16.①作者感受到童话作家多是极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其孤独,甚是悲凉。②他们渴望在成人世界中找到性情相通的人,以求得理解和共鸣。(注意根据第①段中“我发现……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一句总结答案。)
17.(1)“喜欢数目字”表现出大人们感知事物依赖于用数字去判断,并不关心事物的本质内涵;喜欢用数字来衡量事物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的实际价值,也突出大人想象力的匮乏。(2)“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这些是大人所看重的,是他们所渴望的生活光环的一部分,凸显出大人们的唯利、唯名渴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人们以价值为追求目标,体会不到生活的美。[(1)“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而问有关数目字的问题,说明大人只关心不能体现事物的本质和内涵的“数目字”。“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说明他们缺乏想象力。(2)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是高端生活的象征,显示出大人们热衷于追名逐利,表现出大人们以价值为追求目标,但却不能体会到平凡的生活之美。]
18.当面对这片风景时,地主、小伙子、画家等人都是从唯我、唯利的角度出发,看到的只是占有物质、拥有权力和炫耀虚荣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而那个女孩对这眼前的风景有了感情,她尊重自己所看到的风景,用心去领会、用真性情去对待自己所看到的风景。(第⑥段是承接第⑤段内容而写的,是对“许多成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的举例阐述。对待同一风景的不同态度,体现出地主、小伙子、画家等的追名逐利、爱慕虚荣;只有女孩用心、用真性情去感受这片风景。)
19.(1)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持赞美和同情的态度,作者“赞美”是因为他们能够给成人以警醒,使其怀着真性情来生活;“同情”是因为作者认为这类作家创作童话并不是为了劝喻孩子,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他们的童话也是写给成人中那些与他们性情相通的人看的。
(2)这类童话的特点:①是写给性情相通的人看的;②是对现实生活中为权力、占有欲和物质而活的大人的讽刺;③值得成人思考,像镜子一样照出人身上的庸俗;④能帮助我们找回湮没已久的童心。[(1)对于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所持的态度,可以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这部分作家的积极的一面,对于他们的优点要“赞扬”,对他们的遭遇和作品的局限性要有“同情”心。(2)可以从文章中“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看的”“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活着”“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等句子归纳出给成人读的童话的特点。]
20.创办以“青春随想”为主题的专栏;张贴名人名言;举办演讲比赛;举行诗歌朗诵会、诗词赏析会等。(联系此次活动的主题,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回答。)
21.这则名言的寓意是:年轻人要珍惜生命和时间,要善于利用每分每秒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取得成功,而不要等到年老体弱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的少不更事,虚度光阴。到那时再感到悲观失望已经是悔之晚矣!(这则名言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原意为: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22.(1)“光阴” “时光” (2)“踏入” “步入”(根据词语意思,仔细辨别,平时加强对近义词的学习积累。)
23.(1)示例:《鲁滨孙漂流记》(要选自己熟悉的作品来写,需要对名著常识有准确的记忆,名著名字一定要写正确,不要出现错字、别字。)(2)示例:鲁滨孙外出游历,船触礁沉没,他坚毅地度过了长达28年的孤岛生活并记下日记。最后,他和“星期五”帮助一位船长将船从叛乱水手手中夺回,这才得以乘船返回祖国。(需要熟悉名著的主要情节,熟悉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各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概括时,务必做到语言简洁、流畅。)(3)鲁滨孙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应抓住主要故事的情节及这些情节所体现出的主要精神品质对同学们的教育启发意义来回答。)
24.写作指导: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展示你的青春风采,写你在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影,写你在舞台上潇洒的舞姿,写你在生活中顽强拼搏的精神;畅谈生活理想,放飞自己理想的翅膀,表达自己青春的心愿;珍惜青春时光,把握青春,奋发有为;走出青春的泥淖,消除成长的烦恼……
例文:
绿色•青春
终于解放了!一周最后的一节课上完,一想到回家可以大睡一觉,心里就觉得特别美。于是,我放慢脚步,很有兴致地欣赏平时无暇顾及的街边景致。
在不知不觉中,三月的春风早已吹醒了沉睡了一冬的花草树木。走过街心花园,一片绿色进入眼中,青草的嫩芽像充满好奇的精灵,使劲地向上伸挺,树枝上的新叶昂着头,骄傲地背对着人们。草坪上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正跌跌撞撞地跑向不远处张开了双臂的年轻母亲。这块翠绿的地毯,满是祥和、宁静和勃勃的生机。看着这代表生命的季节带来的一切,我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脚步也轻快了不少。忽然一阵透凉,春雨袭来。我和许多人一样,赶紧到了附近汽车站的候车亭里。红色的“TAXI”像雨中送伞似的过来了,载走个个衣着入时的人,留下一些像我这样口袋空空的“可怜虫”。连绵不断的雨,不亦乐乎地下着,似乎根本不想停下来。刚才的那份闲情逸致都被这阵雨冲得无影无踪。无意中瞥了一眼不远处的街心花园,目光便收不回来了,那里已经没有人,而青草的嫩芽仍棵棵挺着胸膛,显得十分坚强,树的新叶正迎接着洗礼,显得更加自信。它们昂着头,顶着对它们来说不算轻的打击,可它们好像并不在乎,只是更起劲地展示着它们的绿。
这时,几个早已浑身湿透的男孩从我面前跑过,其中一个穿着耀眼的绿色T恤,他手一挥,其他人便“呼呼”地跑得更快,像离弦的箭。他们在雨中大声地说笑、奔跑,那么“放肆”,那么不计后果,一路甩下夹杂着汗水和雨水的水珠,消失在雨中。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眼前闪烁着那耀眼的绿。“因为他们年轻。”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哦!我不年轻吗?”我心头一热,把书包往肩上一甩,冲向了雨帘。水珠调皮地在我的头上跳跃着,落到我的脸上、衣服上,一下子又没影了。两旁的绿色伴着,我感到无比轻松舒畅。抛开路人异样的目光,我也像那耀眼的绿色留下一片灿烂,好凉快的雨!
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形象。迎面跑来一个同龄的女孩,短发被雨水压到了额前,紧贴着面颊,全身上下湿透了,脸上没有愁容,反而多了几许陶醉,几许自豪,散发着青春活力,散发着那新叶、那绿色才有的清爽。我们相视而笑,带着各自的绿色跑开了。
好不容易冲到了家,我仍平息不了久违了的兴奋,老爸看着我,关切地说:“你看你这一身淋的,怎么不等雨停了再回来……”“爸,太爽了,年轻万岁!青春万岁!”我激动地欢呼着,“妈,我的那件绿色T恤呢?快帮我找找……”
爸爸在一旁仿佛才回过神似的低语了一句:“青春万岁!”
【点评】本文选取了迎接风雨洗礼的青草嫩芽、绿草地上的一对母子、几个充满活力的男孩、雨中奔跑的女孩等几个小镜头,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了绿色青春带给人的无限活力,结构非常精巧。本文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将绿色与青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绿草地的勃勃生机,写几个男孩充满活力,内心的兴奋之情不言而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332932.html
相关阅读:2015年七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附答案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