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二中2015届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有解析新人教)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定兴二中2015届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有解析新人教)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1分,共25分)
1.(1分)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 逻辑推理 B. 大气探测 C. 化学实验 D. 精确运算

考点: 科学探究的意义..
专题: 化学实验.
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基础就是实验.
解答: 解: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探测、推理、假设等,但是基础还是实验.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研究和发展化学的方法.
 
2.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石蜡熔化 C. 粮食酿酒 D. 汽油挥发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1分)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是指(  )
  A. 铁元素 B. 铁分子 C. 铁原子 D. 铁单质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铁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判断,缺铁性贫血是指缺少铁元素.
解答: 解: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它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参与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的构成,铁是指元素.
故选A.
点评: 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化合态(存在于化合物中)、游离态(存在于单质中).
 
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 在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时,试管横放.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在蒸发结晶时,用坩埚钳来拿下坩埚.在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瓶盖倒放.
解答: 解:A、符合取用药品的操作方法,故正确.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错误.
C、用手拿坩埚错误.
D、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且试管竖直错误.
故选A
点评: 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易引起火灾.同时,酒精灯在熄灭时,也不能用嘴吹灭,以防火灾.
 
5.(1分)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C. 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以及切割金属等
  D.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物质由液态变为气体,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没变;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不能
解答: 解:
A、氧气从液态变为气体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错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所以B错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但是不能够作为燃料,故C错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D对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综合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属于课本基础知识,要注意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而不是可燃性.
 
6.(1分)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  )
  A. 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 B. 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
  C. 用嘴尝其味道 D. 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如: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
解答: 解: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说法正确,故A正确;
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说法正确,故B正确;
C、用嘴尝其味道,说法错误,因为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防止中毒或受腐蚀,故C错误;
D、加热观察是否有变化,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7.(1分)(2014•烟台)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属于混合物,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全球变暖,因此我们应提倡低碳经济.
解答: 解: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B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氦气密度比较小,因此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的是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
 
8.(1分)(2014•宜宾)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O2分子很小
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CO2分子很小,所以,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之间有间隔,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一部分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特征方面的知识,能用微粒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9.(1分)(2011•门头沟区模拟)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过氧化氢(H2O2) B. 二氧化锰(MnO2) C. 二氧化碳(CO2) D. 空气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应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这种物质,则知正确答案.
解答: 解:A、H2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MnO2)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C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氧气,则一定会含有氧气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
 
10.(1分)(2008•三明)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原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除稀有气体外),而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性就越强;最外层电子数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解答: 解:A、该原子的最外层已达8个电子,结构比较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故不易得失电子.
B、该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B不正确.
C、该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C不正确.
D、该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除稀有气体外),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粒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的,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为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11.(1分)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A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B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C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
D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解答: 解:A、A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B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C中的分子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D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
 
12.(1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意,由上图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得到的信息为:质子数、元素种类、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做题.
解答: 解:A、由上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A正确;
B、由汉语名称“硅”,可知,它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故C正确;
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知道元素周期表所体现的信息及含义.
 
13.(1分)(2010•宜宾)2010年2月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第112号元素的符号为Cn,它的中文名称为?.已知C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其质子数是112,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12 B. 165 C. 277 D. 389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 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在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质子数是112,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故选:A.
点评: 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14.(1分)(2014•上海)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考点: 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 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Ⅲ可杀菌、消毒,正确;
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1分)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B. 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解答: 解: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B、如果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就会导致滤液浑浊,所以错误,故可选;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故选B.
点评: 过滤实验一定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否则就会使过滤实验失败.
 
16.(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Al2O3 B. SiO2 C. Fe3O4 D. CO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依据化学式的书写进行解答.
解答: 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依据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价的掌握,根据物质的名称正确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17.(1分)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 NaCl B. 氧化铝 Al2O3 C. 硫酸铜 CuSO4 D. 氢氧化钙 CaOH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 解:A、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则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A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B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C、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则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故C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故D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书写,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分)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A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B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D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收集纯净的气体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分析.
B、根据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C、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分析.
解答: 解:A、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可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的目的.
 
19.(1分)(2013•临沂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氮气  蒸馏水 B. 氧化铁  湖水
  C. 氢气  过氧化氢溶液 D. 二氧化碳  空气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解答: 解:A、氮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故A错;
B、氧化铁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细菌等微生物,所以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氢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溶液由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20.(1分)(2014•成都)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2个氢分子?2H B. 3个氧原子?O3 C. 4个水分子?4H2O D. 5个钠离子?5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A、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A错误;
B、表示原子符号的数字标在元素符号的前面,故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故B错误;
C、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故C正确;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钠离子可表示为:5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1.(1分)(2014•揭阳)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 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 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节水和合理开发水意识的培养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
解答: 解: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水资源,故A做法正确;
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即不能使水软化,故B做法错误;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C做法正确;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D做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1分)“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
  A.   B.   C.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确定分子的构成,根据水的化学式判断分子模型中的水分子的结构微观示意模型;
解答: 解:水由水分子构成,该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因此B图所表示的分子为水分子;
故选B.
点评: 根据所提供的图片及文字信息,分析信息中与答题相关的信息,完成答题体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3.(1分)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武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下列关于磷酸二氢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磷酸二氢钾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B. 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六个原子
  C. 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D. 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等.
解答: 解:A、磷酸二氢钾是由钾元素、氢元素、磷元素、氧元素等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错误;
C、磷酸二氢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正确;
D、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4=1:32.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宏观方面一般用组成表示,微观方面一般用构成表示.
 
24.(1分)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NO 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 N2 B. NO2 C. NH3 D. N2O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进行分析推断本题.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则N2H4+2NO  2X+2H2O反应中:反应前的原子为: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点评: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1分)(2014•临沂)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 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解答: 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16g?8g):(32g?4g)=2:7,错误;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32g?4g):(24g?4g)=7:5,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含3小题,共14分)
26.(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化学符号回答:
(1)用于急救病人的一种气体: O2 .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钠离子: Na+ .
(3)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 SO2 .
(4)防控“甲型H1N1流感”,每天晨检测体温用的水银温度计,其中水银: Hg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式的书写可以根据读法“从右向左”写;
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
解答: 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其化学式是O2;
(2)在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符号是:Na+;
(3)根据读法“从右向左”写,结合化学式的书写原则“氧右非左”,故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
(4)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是金属汞,其符号是Hg.
故答为:(1)O2;(2)Na+;(3)SO2;(4)Hg.
点评: 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27.(6分)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
(1)自然界的水需要经过沉降、 过滤 、吸附、消毒等多步净化处理才能成为城市生活用水(即自来水).小波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写出一点即可),然后小波进行了有效处理,使水样变得澄清透明.
(2)自来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需经过进一步净化处理才能符合某些实验的要求.
①若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则为硬水.可用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 肥皂水 . 
②实验室所用的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 蒸馏 (填分离方法)自来水制取.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需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防治水体污染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
C.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后再排放  D.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在对水消毒时除了用氯气还可以用二氧化氯,在二氧化氯中氯元素为+4,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 .

考点: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净水的方法进行解答;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
(2)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实验室所用的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制取;
(3)根据水的污染源及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4)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解答: 解:
(1)由净水的方法可知,自然界的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多步净化处理才能成为城市生活用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
(2)①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②实验室所用的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制取;
(3)A.使用节水龙头,能节约用水,与防治水体污染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后再排放,能防止水污染.故C符合题意.
D.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能节约用水,与防治水体污染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4)在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氧显?2价,则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故答案为:(1)过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2)①肥皂水;②蒸馏;(3)C;(4)Cl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的原理、所用仪器及运用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8.(4分)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下列 A物质的名称: 高锰酸钾 C物质的化学式 K2MnO4 .
(2)指出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C+O2 CO2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所以A是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所以D是氧气,B、G都是黑色固体,G在氧气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所以H是二氧化碳,G是碳,B与无色液体混合能产生氧气,且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F是水,反应①中生成的C是锰酸钾,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1)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所以A是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所以D是氧气,G在氧气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所以H是二氧化碳,G是碳,B与无色液体混合能产生氧气,且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的F是水,反应①中生成的C是锰酸钾,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高锰酸钾,C是锰酸钾,化学式为:K2MnO4;
(2)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CO2;
故答案为:(1)高锰酸钾;K2MnO4;
(2)分解反应;C+O2 CO2.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含3小题,共16分)
29.(4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
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气泡 ,并汇集到试管上端.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正极产生的气体的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是否复燃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水是 氢、氧两种元素 组成.
 

考点: 电解水实验..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结论进行分析回答.电解水通入的是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解答: 解:由电解水的实验的装置可知,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a试管收集的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b试管收集的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2: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方法:;通过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故答为:气泡;2: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是否复燃;氢、氧两种元素.
点评: 本题较为简答,主要考查了电解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0.(3分)实验室中常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为组装制氧发生装置,请你从图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填序号) adgh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
(3)实验过程发现试管炸裂了,试分析其原因 未给试管预热(合理均可)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能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进行解答;
(2)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根据加热试管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酒精灯;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3)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若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未给试管预热,加热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等操作,均可能造成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1)adgh;  
(2)2KClO3 2KCl+3O2↑;
(3)未给试管预热(合理均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等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的基础和关键.
 
31.(3分)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的性质“等实验,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按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实验过程或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Ⅰ.
  导管口A处有气泡冒出 

 装置气密性良好 

Ⅱ. 将红热的铁丝置于充满氧气并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的熔融物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为

 3Fe+2O2 Fe3O4 .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I、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
Ⅱ、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和原理、注意事项解答.
解答: 解:
I、根据图示可知,该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Ⅱ、铁丝燃烧时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物质生成;
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故答案为:I、装置气密性良好;
Ⅱ、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的熔融物生成;3Fe+2O2 Fe3O4.
点评: 本题考查了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氧气的相关性质,综合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6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②【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 催化 作用.此气体是 氧气 ,该无色溶液是 过氧化氢溶液 ,原假设成立.
③实验完毕,可利用过滤法回收剩余溶液中的二氧化锰粉末.在过滤过程中,需要下列仪器中的 ADE .(填序号)
A.玻璃棒         B.酒精灯           C.天平          D.烧杯       E.漏斗.
 

考点: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提出假设】根据标签中含有的元素和氢元素的角标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①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二氧化锰在变化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的特点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的作用,可判断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
根据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特性,判断气体氧气,无色液体常温下分解生成氧气,可判断该无色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
③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解答: 解:【提出假设】根据标签中的含有氢元素,该物质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所以猜想该溶液可能为过氧化氢溶液;
【设计实验】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②根据二氧化锰在变化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的特点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的作用,可判断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生成水和氧气,判断该气体氧气,无色液体常温下分解生成氧气,可判断该无色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
③过滤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故选:ADE.
故答案为:①2H2O2 2H2O+O2↑;
②催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
③ADE.
点评: 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变化前后都不改变,在变化中符合这一特点的物质可判断为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四、计算题(5分)
33.(5分)现用36g水通电后完全分解,试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注意解题格式!)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电解水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答: 解:设可得到H2的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4   
36g      x   
 
x=4g       
答案: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4g
点评: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一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4137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