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曹刿论战教学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学教案


课 题

曹刿论战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第一目标)
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第二目标)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第三目标)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


过程设计(教案)



一. 预习展示

文言文的学习以会读/会背/会翻译为主,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

2/展示背诵

3/解释课文书下注解。

4/动笔写注解,同桌互改,用红笔订正

5/中考链接:常见的句子翻译。

方法指导:

翻译原则:信(真实可信)达(语句通达)雅(翻译文雅) 翻译方法: 1. 留: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器物名......) 2. 增: 将文言文省略语句补充完整

3. 删: 删除一部分语气助词

4.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5. 换:将单音节词转化为双音节词

(1) 夫大国,难测也。

(2)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 小惠未?,民弗从也。

(4)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9)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二、 朗读指导 人物刻画方法

1/关于课文内容上的理解还有疑议的吗?

那老师问几个问题

① 曹刿与谁论战?

② 论的是哪一次的战争?

③ 课文三段话照应了战争哪几个阶段?

④ 那课题能否改为“长勺之战”?为什么?

2/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指导语速/语调,语气有肯定、有否定、有赞成、有反对,让学生示范朗读)

(分角色朗读)

(2)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3)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得当

三、辩论人物、竞答总结。

鲁国取胜,谁的功劳最大?

大家都很欣赏曹刿。那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你怎样评价曹刿?请大家思考

我很赞赏同学们的口才、气势,也很赞同同学们全面看问题、看人物的思维方法,总结两者性格。

句式:

这是一位(    )的曹刿。

这是一位( )的鲁庄公。

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2:我眼中的鲁庄公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二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
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四/ 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鲁国取胜原因,尤其是军事上、政治上的原因。

战前得到人民支持,获得民心。

作战时抓住了时机。

凭借了勇气、智慧。

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地点??长勺。
五/拓展训练

我们能否在曹刿的胜利和齐国的战败上汲取训练运用到我们学习,生活中去。

我的一点成功:

学生积极的展示自己对人物的形象地理解,课堂学生参与面广,生生互动的做的比较到位.


<<曹刿论战>>学案


一 资料链接


1、关于左传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书中保存了大量史料,文字优美,叙事说明,有很重要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左传》长于写战争,雄辩地显示了战争胜负的必然性,语言简练、精严贴切。
2、背景资料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邻国。齐国占有今山东中部地区,是较强大的诸候国;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是较弱小的诸候国。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前685年齐国发生内战,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的公子小白都抢先赶回了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将要抵达边境地的时候,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公子纠被逼死。当时齐桓公刚当上国君,很想显示自已的威风,建立威信,便又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鲁之长勺。
二 /给加横线的词注解.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气,再( )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二/中考链接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 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_________________
2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66617.html

相关阅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