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3.2制取氧气 教案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催化剂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催化剂的概念;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2.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解释和结论,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关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节教材从内容结构看,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突出的是反应原理,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突出的是实验方法。因此,第一课时的应是突出原理教学,再此基础上,简要学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方法(简单讨论装置),而在第二课时,则是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结合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的对比,突出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从而形成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的完整认识。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 概括催化剂概念 → 简要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新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首先复习氧气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上次课我们用到的氧气,都是纯净的氧气,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实际上,除了普通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等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就可以了,而在生产和科研等许多领域里,更多的是需要纯净的氧气,如何得到纯净的氧气?
给出课题和实验室制氧气的标题。
建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进行。
教师: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高能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这节课先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建议补充用试管加热二氧化锰,并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此实验放在原实验(2)和(3)中间,现象和推断按顺序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束后,要提问学生,反馈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进行评价,统一认识。
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求学生在对表格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并展开讨论:
①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
②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后,由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适度进行点拨,最后得到:①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若不加热,在有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也能分解放出氧气。②二氧化锰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很快分解放出氧气。
为了概括出催化剂的概念,教师可进行如下铺垫:若将过氧化氢分解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我们会发现,不仅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且质量也没发生任何变化,二氧化锰只是起了改变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物质称为催化剂。由学生给出催化剂的定义,教师进行规范,并板书定义。
教师简要说明催化剂作用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作用现象,并阅读“知识视窗”,让学生感受催化剂作用的重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也可由学生板演)。
教师简单强调催化剂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文字表达式中的标注方法。
接下来,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进行暂短的讨论和介绍。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要想得到试管中产生的氧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点拨,从“怎么能把气体导出来”进行引导。最后形成“在试管口加带导管塞”的一致意见。接着,教师把这种装置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有带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的,可展示实物、挂图或投影),简单说明一下各自的装置原理、优缺点。(如何收集氧气本节课不做讨论)


第二课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 工业制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用高锰酸钾的方法和原理、实验装置;②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③分解反应概念;④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2.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3.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4.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分解反应概念及工业制氧气等的教学,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应
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
关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方法 →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对照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 → 介绍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 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反应式,概括分解反应概念 → 阅读教材,总结概括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本课时突出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方法的教学。
上课后,首先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方法。结合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把催化剂概念带入复习。复习后,教师最好把上次课介绍的制氧装置的投影或挂图再给学生展示一下,更有利于学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
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另一种物质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为了便于探究实验方法,先学习反应原理。
教师展示高锰酸钾样品,告诉学生,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除了生成氧气,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生成。学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教师规范。
学生思考并讨论: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什么?③你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使用什么样的装置?
前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后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出正确答案――试管加带导管单孔塞的加热固体制气的一般装置。
确定了用什么样的装置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70~71页的探究活动(按教材的程序进行)。
教师的指导包括实验的程序、方法、规则、注意事项及药品取用、装置装配操作等。
在组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①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是什么?③试管口若向上倾斜会出现什么后果?④试管内不放棉花会出现什么现象?⑤加热前为什么要预热?⑥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什么时候收集氧气?为什么?⑦收集完氧气后,是先停止加热?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再停止加热?为什么?⑧怎样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何放置?等等。
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总结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室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学生说出为什么?
教师向学生介绍,在实验室,还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板书反应文字表达式。
分解反应的教学,可先提问学生回答什么是化合反应?问学生黑板上的三个化学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这三个反应与以前学习的那些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分解反应的定义,教师规范并板书。
工业制氧气的教学,由学生阅读教材后,提问学生说出方法和原理,教师做简要板书。
小结[
课时内容小结后,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装置、收集要做简明、系统的总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san/76397.html

相关阅读:2012届中考化学考点制取氧气分析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