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中学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 积累与运用 35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3分)( )

A.菜畦(wā) 花圃(pǔ) 书垫(shú) 风流倜傥(tì)

B.瞬息(sh?ùn) 木屐(jī) 蝉蜕(tuì) 来势汹汹(xiōng)

C.讪笑(shān) 秕谷(bǐ) 脑髓(suí) 人迹罕至(hǎn)

D.骊歌(lí) 嫉妒(jì) 臃肿(yōng) 荒草凄凄(qī)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分)( )

A.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然而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D.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

A.从我上学的那天起,就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那个闯祸的司机机智地摆脱了交警的追赶。

C.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非常严谨而细致的。

D.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

①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致于完全冻结成冰。

②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

③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

④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天晚上比一天晚上缩小。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

⑤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A. ②①④⑤③ B.③④①⑤② C.②⑤④①③ D.⑤③②①④

5.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B.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D.普希金,法国诗人,着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6. 名着阅读 《童年》是______(国别)作家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外祖母_________(性格)。(5分)

7,综合实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你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5分)

8.默写诗句。(10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 ______________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5)一切都是瞬息,___________________;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 阅读与理解 (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14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8.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后天学习和成才的关系。(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13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作者:鲁迅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词语理解。(4分)

①“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方正”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②“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渊博”在 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1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①段内容。(3分)

12.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先生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3分)

13.“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即“公余、饭余、茶余”,是希望学生们利用三余的时间来读书,考取功名。后来改成“三味”,取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寿老先生改名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9题。(18分)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人生烦恼无数。

⑵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

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到“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⑶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的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⑷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的命中的劫数。

⑸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⑹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⑺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⑻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⑼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⑽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⑾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⑿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⒀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⒁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14.从本文看,作者认为人生的烦恼是如何形成的?(用原文的话回答)(3分)

15.第(2)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差学生和贫穷人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3分)

17.第(4)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3分)

18.为什么“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呢?(3分)

19. 读完本文,请联系你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将会如何对待烦恼,如何仰望你的幸福。(3分)

三、作文(70分)

20.从下列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半命题作文。

童年,像一条清澈的小河,欢快的流淌着,有许多趣事,就像金色的小鱼,在这条小河里游来游去;童年,又像一个繁盛的大花园,静静地美丽着,有许多甜蜜的梦,就像绚丽的花朵,在这个花园中竞相绽放……

请你以“童年,那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填“一片浅浅的海湾、一条弯弯的小河、旋转木马、翘翘板、秋千、摇车”等。

(2)命题作文

有的同学的初中生活是在快乐中开始的;有的同学的是在痛苦中开始的;有的同学的是在懵懂中开始的;也有的同学的是在仓促中开始的……那你的初中生活是如何开始的呢?

请你以“我的初中生活这样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1172152.html

相关阅读: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