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苏州相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 2019.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gōu( )火 ②灰jìn( ) ③指手hùa( )脚 ④轻飞màn( )舞
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南方的暖冬,让人不由暇想起北方的冬季来:时令一到,木叶凋令,树没了往日鸟雀的喧闹,显得很寂廖;草,臣服于北风,把天地拉得更高远;水,明澈清冷,被冻得很深邃。要是下点小雪,就更精采了:站着别动,让雪花落在你的睫毛上,能看见它们在哭泣。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 ,江春入旧年。 (王湾《 》)
(2)壁立千仞, 。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3)春冬之时, , 。 (郦道元《三峡》)
(4) , ,是知也。 (《论语》八则)
(5)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好像日本看护妇。
( 《济南的冬天》)
(6)我欲乘风归去, ,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
5.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汤姆,汤姆,我们迷路啦!我们迷路啦!我们永远永远走不出这个可怕的地方啦!唉,我们干吗要离开其他人啊!”
她双腿一软,瘫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她哭得那么凶,把汤姆吓着了,他想她兴许会死掉或发疯。他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膊搂着她,她把脸蛋埋在他的胸膛上,紧紧贴着他;她倾诉着她的恐惧和毫无用处的懊悔,远处的回声把这些话全变成了嘲弄的笑声。汤姆求她再一次鼓起勇气,可她说她鼓不起来了。他开始责怪和咒骂自己害她落到这么悲惨的境地,这样做的效果好一些。她说她要努力再燃起希望,只要汤姆不再那样说话了,她就站起来,不管他领她上哪儿她都跟着。她说,因为要说怨谁,她跟他应该一半对一半。
上文选自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文中的“她”叫什么名字?他们最终有没有走出困境?有的话,是如何走出的?
第二部分(45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6-11题。(15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 )
A.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 屠惧,投以骨
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遇方子虫,则以钳搏之。
B. 至之市,而忘操之 D. 于土墙凹凸处,常蹲其身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比较阅读【甲】【乙】两文,选出赏析有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开篇写“谋分捉之”,后面内容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
8.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①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屠暴起”,一个“暴”字刻画了屠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13分)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乙】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枯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张晓风《春之怀古》
12.春风本难以捉摸,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却生动可感,读【甲】文第一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绘,又分别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征。(3分)________
13.【甲】文细致地描绘出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2分)____
14.说说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景物怎样的景象。(4分)
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②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______________
15.同样是写春,上面两个文段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7分)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采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6.文章看似写得挺乱,实际上条理分明,你能根据文中的关键语句判断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二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初一开始才是真正的春节的起点,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两件事来写?为什么要这么安排?(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春节?读出了作者对“童年的春节”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甚至有人感觉过不过年都无所谓,对此,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1.请以《那一刻,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所在学校、班级或姓名。
③不少于600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1187541.html
相关阅读:2019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解析(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