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柳州市羊角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末质量抽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干涸(kū) 贮蓄(chǔ) 诲人不倦(huì)
B.应和(hè) 豁达(huò) 近在咫尺(zhǐ)
C.憧憬(chōng) 皎洁(jiǎo) 一劳永逸(yì)
D.土砾(lì) 聘请(pìn) 说长道短(ch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浏览 历历在目 其貌不扬
B.竟赛 持之以桓 根深地固
C.严谨 付诸行动 不可思议
D.安详 赏心悦目 出谋划策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我听到作文获奖的消息时,真是喜出望外。
B.老师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C.初中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D.小明同学很大方,第一次见面,他就肆无忌惮的和我谈心。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阳光下成长的我们,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是多么芬芳。
B.伽利略将每一件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
C.让我们奏响胜利的凯旋乐曲,热烈欢迎奥运健儿载誉归来。
D.柳州加大工业治理的力度,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5、下列对有关名著表述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改造了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冰心的《纸船》通过折纸作船,抛入海中的充满童真的行为,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
C.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中让一个孩子说出真话,戳穿骗局,寄托着对成人世界的批判。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最引人的历险故事就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哈克在山洞中迷路三天,最后发现了坏人藏在山洞中的财宝。
6、下列对唐诗《秋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一反前人悲秋的传统,提出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B.晴空中鹤飞冲天的景象,是对宜人秋色的侧面描写。
C.“诗情到碧霄”中的“诗情”,指的是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D.本诗议论、抒情与写景相结合,寓意深刻,形象鲜明。
7、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子曰“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5)古代诗人笔下的月亮可说是风情万种。我们从王建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看到了无尽秋思;从李白的“ ,随风直到夜郎西”中看到了朋友情谊;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 ”中看到了美好愿望;从辛弃疾的“ ,清风半夜鸣蝉”中看到了夏夜情趣。
二、综合性学习(8分)
假设你正参加学校读书周活动,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8、你的小组要编辑一份名为“文学少年”的手抄报,需要请美术组李老师指导设计版面,你是这样当面向她提出请求:“ 。”(4分)
9、你看到校图书馆的墙上过于空旷,于是为它拟了一条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标语:“ ”,以表明读书的益处,可以自创,也可以借用名言。(4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钱?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 (2)方两三级( )
(3)贻以金钗( ) (4)问塔动之因( )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2)人皆伏其精练。
12、本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例如“ ” 道出了匠师对解决“塔动”难题的无计可施,而喻皓的“笑曰”则体现他 的情态。(2分)
1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塔动的原因。(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6题。(12分)
往事依依(节选)
于 漪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②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③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④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⑤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⑥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⑦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⑧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⑨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⑩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⑾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⑿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⒀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4、按“总-分-总”的结构,用“‖”符号把文段的13句话分为三个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⑿ ⒀
1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1)两位老师都采用 的方法教学诗歌,都培养了“我”的课外阅读兴趣,其中国文老师让“我”爱读辛弃疾的词,代课老师则使“我” 。(2分)
(2)两位老师讲课都入情入理,作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其中对国文老师是“ ”这个行动描写,对代课老师是“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个 描写。另外还分别通过学生“ ”和“ ”这两种听课的反应来进行侧面描写。(4分)
16、请你简要描述一位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要写出其上课的特点和你听课的受益。(4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14分)
春 即 景
陈荷莲
① 柳州的春天,是没有雪融的,该是从殷勤的可伶可俐的鸟儿“啁啁”的鸣叫声开始的吧,我可是从鸟儿轻盈低飞的剪影里捕捉到初春的讯息的。
②只见窗前斜对面的柳树在晨风中招摇,柳梢头芽眼点点,鹅黄柔嫩。勤劳的小蜜蜂,浅浅清唱于花蕊间。早醒的蝴蝶在幽幽的暖风中振翅。小小的身姿,从窗前飞过,该是菜蝶吧,有微黄的羽翼呢。
③ 楼前的空地上,三两株桃花开得正艳,桃树下是散落一地的花瓣,粉红,娇嫩,如婴孩般的脸。两个三四岁的女孩在桃树下拾捡花瓣,把粉嫩的花瓣放到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孩子们稚言稚语,奶声奶气地,说是要给鱼池里的金鱼喂食,让所有的鱼儿变得像花儿一样美丽。
④空气,是温暖而又潮湿的。太阳有时只是露了半天的脸。淡淡的白雾似轻纱罩在柳江河面上,楼宇间,山峦中。柳江两岸,山水桥梁,亭台楼阁,杨柳依依,繁花点点,飞瀑潺潺,或明或暗,或远或近,尽收眼底,俨然一幅浓墨浅彩的山水画。倘若此时泛舟河上,吸一口江风,卸下心灵的伪装,观江上景致,超然物外,涤去心尘和俗念。该是何等的诗意和景致!
⑤尽管有时春寒料峭,细雨靡靡;有时春光明媚,温暖无比。无论如何,阅读春天的讯息的欲望,让人们早早徜徉在春天的海洋里,融入鸟语花香的世界中。您看!公园里的紫玉兰、白玉兰、桃花,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或嫣然盛开,或含苞待放,迎着料峭的寒风挂在树梢上。可爱的花儿像赶着趟儿挂满枝头,竞相斗艳,给美丽的龙城凭添了一股春意和喜气。游人披红着绿,喜气洋洋,穿梭其间。赏花、拍照,放松心情,到处是春意融融的气氛。
⑥春雨,终究是耐不住寂寞的。雨丝,似牛毛,轻轻洒洒地飘落下来。
⑦上学的孩子背着书包,手里拿着雨伞,却不撑开,仰起稚嫩的脸蛋,迎接雨丝的抚摸,走进白雾中,走进雨雾里,“咯咯”的笑声洒满了一路。
⑧一个轻快的身影离开同伴的队伍,径直走进路边的花坛里,纵身往上一跳,双手拉住桃树枝,晃了又晃,花瓣和雨滴便“簌簌”地落在他的头上、身上,几滴凉丝丝的雨滴跌进他的衣领里,不由得缩了缩脖子,一脸的无邪便不由自主地荡漾开来。
⑨一瞬间,身后随即传来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琅琅诵读声,渐渐地溶入了春风的温暖与春雨的滋润。
(选自《南国今报》2019、03、09)
17、本文描绘柳州春景,内容十分丰富,既写到窗前的花树, ,也写到 ,以及上学的孩子,抒发了对春天、对生活的 之情。(6分)
18、第⑧段描写上学小孩,用词精巧,生动传神,例如“凉丝丝的雨滴跌进他的衣领里” 中一个拟人化的“跌”,就写出了雨滴坠落的动态,形象而又可爱;再如
(4分)
19、文中的一些语句明显是受到了朱自清《春》的影响,例如第②段写蜜蜂清唱花间,蝴蝶振翅风中,就与《春》中“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的景象相似,再如文中
这一处景象也与《春》中 的描写相仿。(可以引用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1202767.html
相关阅读:初一语文《羚羊木雕》课后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