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辅导《桃花源记》练习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语文辅导桃花源记练习题来检测一下吧!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阡陌( ) 诣( ) 邑人( )

2、按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huò( )然 yǎn( )然 垂tiáo( )

3、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①缘溪行( )②渔人甚异之( )③欲穷其林( )④屋舍俨然( )⑤豁然开朗( )⑥后遂无问津者()

4、给下面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妻子:A、男子的配偶 B、妻子和儿子 C、妻子儿女

绝境:A、险峻的地方 B、与世隔绝的地方 C、令人绝望的处境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A、运输往来 B、交错相通 C、相互连接

5、选择正确的译文: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②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二、语段阅读: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在第一段中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2、第二段文字中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原文,简要概括回答)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3)人们生活

3、从二、三节文字中找出两组同义词

①( )??( ) ②( )??( )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第一节中总写渔入进入桃花源的感受的词语是

②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

③第二节中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外界交往的心情的语句是

5、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6、读第三段,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7、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8、有些成语初自选文所在的课文,清写出其中的两个:( )、( )。

三、同类阅读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解释加点的字

缘( )夹岸( )异( )复( )穷( )

2、默写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在原文中)并翻译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文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挑花源的?

4、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加点的字

才( )豁然( )旷( )俨然( )

属( )交通( )悉( )外人( )

2、翻译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的自然环境?

4、哪些句子描写了挑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

5、概括本段段意

(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加点的字

具( )要( )咸( )先世( )

妻子( )邑人( )绝境( )间隔( )

无论( )语( )不足( )

2、找出意思相同的两组( )

A、便舍船 B、屋舍俨然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见渔人,乃大惊 D、武陵人捕鱼为业

3、翻译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渔人至桃花源村,村人是如何对待渔人?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对待渔人:

社会风气:

6、“见渔人”,桃源人为什么“乃大惊”?

7、桃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有什么作用?表现桃源人什么思想?

8、桃源人为何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加点的字

便扶向路()()及()诣()

欣然规往()()问津()

2、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又“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写出本文的成语

四、课外阅读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注:肆:店铺

1、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⑴与善人居( ) ⑵面山二居( ) ⑶居五日( )

2、翻译画线句子:

3、根据文意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

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语文辅导桃花源记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使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1269953.html

相关阅读:古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