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卸(xiè)却   麂(jǐ)子       沉淀(diàn )   人迹罕(hǎn)至
B. 震悚(sǒng)  迸溅(bèng)     譬如(pì)      气冲斗(dǒu)牛
C. 案牍(dú)    伫立(zhù)        字帖(tiē)     义愤填膺(yīn?)
D. 哽咽(yè)    恍(huǎng)惚    修葺(qì)    锲(qiè)而不舍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霹雳    伶叮    朦胧    盘虬卧龙
B.契约    祈祷    脑髓    颠沛流离
C.懊诲    儒家    挑逗    九曲连环 
D.拖沓    竹篾    屏嶂    悲天悯人
3. 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 今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
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深圳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5.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3分 )
A. 《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作者是近代文学梁启超。
B.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普普通通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教师形象。
C. 《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代表作有《自由颂》。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①⑤②④③   B. ①⑤④③②   C. ⑤④③②①   D. ⑤②③①④
7.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中/华-资*源%库
(1)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莫笑农家腊酒浑,                         。  (陆游《游山西村》)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己亥杂诗》中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诗句
                      ,                        。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8—10题(12分)
驿路梨花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8.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4分)
9. 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10. 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并分析插叙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1—13题。(11分)
母亲 • 我 • 狗
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自息。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几年过去了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11.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2. 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4分)
13. 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14—17题(13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 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可爱者甚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
B.濯清涟而不妖(这里指清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香远益清(好)              陶后鲜有闻(听说)
D.亭亭净植(挺立)            宜乎众矣(当然,应该) 
1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 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哪些美好品德?(3分)
1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3分)
四、作文(40分)
18. 题目:我眼中的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可以是一面之缘的过客,甚至是你本人。
(2)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3)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1.C    2.B    3.A    4.D    5.A    6.C
7.(1)独怆然而涕下(2)丰年足客留鸡豚;(3)会当凌绝顶;(4)谁家玉笛暗飞声(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一)8. 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9.(1)动作描写,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的敬仰,也是她日后照管小茅屋的原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10.十多年前,解放军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二)11、“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意对即可。)
12、(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2)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侯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13、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三)14.C
15.(1)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2)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16.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贪图富贵;不孤高自傲;美名远扬;志洁行廉。
17. “衬托”的手法,用菊从正面衬托,这是用牡丹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的高贵形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1309588.html

相关阅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