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老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三《走近老师》第一框 教案

上时间

上地点

上教师

目标:

知识目标:感知老师的外在相貌和个性特征,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和感受、体验生活的能力;

初步学会与老师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老师的苦与乐,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学会尊敬和感激老师。

重点:

感知老师的外在相貌和个性特征,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

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

学会尊敬和感激老师。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活动体验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1、认真预习第六第一框和第二框内容

2、小组分工合作:1、2组收集“同学心目中科任老师(10位)的特别之处”。

3、4组采访科任老师并记录

组代表在堂上发言汇报小组合作成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5分钟)

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问:这首歌因为歌词优美、旋律动听而被人们传唱,你知道歌曲歌颂的是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老师教给我们化知识,也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怎样对待老师?怎样与老师沟通、相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老师”。

第六 走近老师(板书)

新教学(35分钟)

踏入中学校园,我们又遇到了很多新老师。各位老师有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和特点,那老师们都有些什么特别之处呢?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怎样的体会和想法呢?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老师很特别”。

2.6.1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板书)

一、阅读58页《不老先生》,找出作者对“先生”的相貌、性格描写。

二、描述我们的科任老师的特别之处。

知识点归纳:1、我们的老师很特别,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也有他们的共性:清贫、不辞辛劳、无私奉献、诲人不倦、忠于职守等。

在我们眼里,老师很特别。老师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听老师们的心里话吧。

三、阅读60页《幸福,是一种感觉》,说说云梦老师的辛苦和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采访我们的任老师,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知识点归纳:2、我们应该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指导,对老师礼貌、热情、关心、体贴。

我们应该学会感激老师,因为老师给予我们了太多。

知识点归纳:3、是老师,把我们从懵懂引向成熟,使我们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是老师,领着我们看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梦想可以有多大。

除了我们,整个社会都非常尊敬老师。下面我们收集一下,社会对老师的高度赞美和尊敬。

知识点归纳:4、本61页+老师是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成长的引路人,是心灵的保健医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和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甘为人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老师像燃烧的蜡烛……

在生活中,很多同学认为我们与老师有代沟,有距离。那么,我们究竟离我们的老师有多远呢?

2.6.2 我们离老师有多远?(板书)

一、阅读62页《“家访”》,回答下列问题:

1、对老师的恐惧于什么?

2、许岚为什么会消除了对老师的恐惧?

3、你最害怕的老师是谁?为什么?怎么办?

知识点归纳:1、只有了解熟悉老师,才能和老师和睦相处。只有走近老师、熟悉老师,与老师交流,才能消除对老师的恐惧。

二、与老师相处,有时我们会挨老师的批评。请大家说说:

1、老师的批评会拉开我们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吗?

2、怎样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知识点归纳:2、怎样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表扬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厉。老师的表扬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期待,希望我们再接再厉。表扬,是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②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待老师的批评要做到信任、理解、尊敬老师;客观分析,正确归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得理让人,无理认错;换位思考,主动沟通,消除误会。批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护。

练兵场:(4分钟)

1、我们的老师很特别,这里特别是指 ( )

A、相貌 B、年龄

C、个性 D、星座

2、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 ( )

A、知师、爱师、敬师 B、和老师做义气哥们

C、与老师无话不谈 D、不招惹、不接触老师

3、一些学生把老师称作是“警察”,把师生关系比作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这种说法 ( )

A、是对师生关系的形象比喻

B、是对师生关系的真实反映

C、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隔阂,影响师生关系的交往

D、是对老师的不信任

后作业:

1、做《优佳学案》相应的练习,周三早上交;

2、记笔记,并背笔记,周四早上检查。

板书设计:

第六 走近老师 知识点1

2.6.1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2.6.2 我们离老师有多远? 知识点1

知识点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43365.html

相关阅读:第三课 知耻近乎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