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学习主题教案(川教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一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军机处设立的实质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概述明清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和概括能力;通过明清两代内阁制作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学习对比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了解,认识这是我国封建制度减趋衰落的表现,并对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规律的教育;认识八股取士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租碍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2、难点:清朝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简单回忆上一课的主干知识,然后利用导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介绍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元朝统治者是少数民族皇帝,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2、学生阅读第一段大字部分,教师讲解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建立明朝,时间是1368年,然后通过小字和讲解介绍明朝的统治。
3、关于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②设立内阁③利用厂卫制度进行特务统治(辅以部分故事及阅读教材小字内容)
(二)、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置
1、女真族的历史介绍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改为清并向明朝展开进攻。
3、明朝阶级矛盾导致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并于1644年攻占北京,建立明朝。
4、清军入关(1644年),并最终统一全国。建立又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政权。
5清朝的专制制度:沿袭明朝的制度,设立军机处并成为皇帝专权的工具。(阅读小字部分)
(三)、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1、通过故事介绍什么是八股取士及其危害。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这深刻地揭露了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重要表现。读图“举子看榜”分析举子心态。
2、提问学生知不知什么是文字狱。然后介绍几个文字狱的故事或请学生讲有关故事。
三、课堂小结:
四、学习与探究:
五、作业:《学习辅导》该节练习
第二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和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及教科书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制作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制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品质;通过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郑和下西洋
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图示、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前课君主专制集权加强的具体措施,然后由本课导语进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
1、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扩大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此外,想搜集奇珍异宝以挥霍享用,也说是为了追寻建文帝的下落。
2、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物质基础,明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和罗盘针的运用为航海提供了技术支持;明初国家统一、政权巩固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政治保证;此外郑和的特殊身份及才干足以担当航海重任。
3、看图弄清西洋到底包括哪些范围?
4、阅读归纳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地点以及最远到达的地区
5、讲解郑和下西洋概况,引导学生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交流,为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贡献,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也耗费了明朝大量的财力与物力,使中国更加疲敝。
(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1、南洋的地理范围?
2、中国人到南洋的历史渊源、是哪些人?
3、郑和下西洋后到南洋去的人更多并促进了南洋的开发,中国文化对南洋的影响非常明显。请学生讲解自己了解的东南亚的文化习俗在哪些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
(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学生阅读自学并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16C晚期来到中国,为沟通中西文化作出贡献的传教士有哪些?
2、利玛窦、汤若望的贡献有哪些?
3、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什么影响?
三、课堂小结: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小结
四、学习与探究:
五、作业:《学习辅导》该节练习

第三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戚继光抗倭战役的地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和签订时间,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和雅克萨之战的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概述能力。通过对戚继光、郑成功和康熙帝事迹的评价,训练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通过对《〈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和空间想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戚继光、郑成功抗击外来侵略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不畏强暴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上的中日关系;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2、难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尼布楚条约》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图示、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导语,通过对背景的介绍进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一)、戚继光抗倭
1、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
15C后半期,日本各诸侯国希望与中国建立通商关系,但是遭到明朝的拒绝。这样一些日本封建主就勾结起来,建立反动武装,滋扰我国海疆。同时,在日本长期的内战中,一部分被达败的封建主和武士与海盗及不法商人相勾结,也在我国东南沿海结成匪帮,这就是始于元朝末年的倭寇之患。明朝中期,边防松弛,朝廷腐败,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2、戚继光奉命抗倭,组织了“戚家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教师适当讲解。
3、1561年,戚继光台州九战九捷。
分析戚继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评价戚继光的抗倭业绩和历史地位。(参考教师用书)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回顾台湾的历史,然后介绍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的史实及其在台湾的残暴统治。
2、讲解郑成功的生平及抗清斗争。在抗清斗争失利后,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登陆台湾,第二、赤嵌城激战。第三、围攻台湾城。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雅克萨之战
1、分析雅克萨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17C中期,0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并作恶多端。
学生讲解小字部分内容。
2、康熙帝决定发动反侵略战争:教师讲解两次战争(1685年和1686年)的经过,突出沙俄侵略者的反复无常和清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3、结局: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两河一山为界,从法律上肯定了中俄东段边境。
三、课堂小结: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小结突出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反侵略斗争的历史贡献。
四、学习与探究:
五、作业:《学习辅导》该节练习
第四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的时间和清朝疆域的四至。了解清朝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康熙帝武力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的概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通过对“台湾府的设置”的学习,辩证认识郑成功后代在台湾的作用,训练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培养他们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藏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等支持的达赖集团在境外搞西**立是注定要失败的,以及陈水扁在台湾告台独也是违背两岸人民意志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通过对“清朝前期疆域的学习,认识我国在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驻藏大臣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置
2、难点:“金奔巴瓶”制度,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教学方法:讲述、图示、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讲述,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语,引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一)、驻藏大臣的设置
展示一部分有关西藏宗教的图片,学生讲述知道的西藏宗教。教师讲解喇嘛教及其首领被称为活佛,以达赖和班禅为代表。
1、顺治和康熙先后分别接见了达赖和班禅,确立了两位宗教首领的册封制度,既肯定了达赖和班禅在藏传佛教中的宗教首领地位,又明确了清朝廷和西藏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清朝还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积极意义。
3“金奔巴瓶”制度的创立,明确了西藏宗教首领必须由中央政府认可,有效地防止了西藏地方贵族利用达赖、班禅的继承问题搞分裂,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西南边疆。
(二)、台湾府的设置
1、提问: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介绍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及其后人开发台湾的情况。由此再讲解郑氏集团的内讧有可能使台湾再度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2、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克爽战败投降。清政府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巩固了祖国的海防。联系现实分析陈水扁的“台湾公投”实质是搞台独,应加以反对。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三)、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1、指导学生先在地图上找到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地理位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外蒙古地区,而伊犁将军管辖现在的新疆地区。
2、引导学生了解设置两个将军辖区的背景。第一:受到葛尔丹和大小和卓分裂势力的威胁,同时沙皇俄国也在威胁中国北部边疆。第二:清政府面对祖国的被侵略和分裂危险,坚决果断地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卫了祖国的边疆,粉碎了俄国分裂中国的阴谋,历史意义非常重大。3、让学生结合现实和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受到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参考教师用书)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指导学生观看《清朝前期疆域和政区图》指出清朝疆域的七至。(从西向东顺时针看)
三、课堂小结:1、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2、说说、看看、议议
四、学习与探究:P80-81
五、作业:《学习辅导》该节练习P36
第五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和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和请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简述“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和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概括、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康乾盛世”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认识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学习“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了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认识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若脱离交流,就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康乾盛世” “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讲述、阅读归纳、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唐朝时期“开元盛世”的史实,围绕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一)、盛世与危机
1、何谓“康乾盛世”?注释①,盛世的表现:国力的强盛,疆域的辽阔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2、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①水稻等粮食作物大大提高。②棉花种植面积扩大。③明朝中后期引进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得到推广。
手工业方面: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③松江等地的棉布畅销各地。
商业方面:商品流通更加广泛,商业更加发达。
3、强大的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阅读课本归纳原因(见书)和了解史实(乾隆奢侈、和?贪污)
(二)、闭关锁国
1、引导学生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变化。
原因:1、打击沿海抗清力量。2、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
表现:禁止商民出海、限制对外通商并颁布一些条例和章程。
变化:由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到放宽海禁,开放广州、宁波作为通商口岸,再到乾隆年间加强限制,只开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最后形成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清政府在广东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特点。
2、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来理解。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参考教师用书再进一步分析。
三、课堂小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以及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复习。
四、学习与探究:P88-87
五、课堂或课后作业:《学习辅导》该节练习P39-40
第二课 建筑奇观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
指导学生比较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以及秦长城与明长城,培养比较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河和长城的修建,培养其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习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的历史地位(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与结构等,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二、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课内容就四大发明有关内容提问)
二、(讲授新课)
(一)、赵州桥
首先组织学生阅读赵州桥一目,然后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下问题:
1、赵州桥修建于何时?位于何地?设计、主持建造者是谁?
2、赵州桥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结构特点:
第一、单孔跨度大,便于派洪;
第二、坦弧,桥面平缓、坡度小、便于行人、车马往来;
第三、畅肩拱,即的大拱两边配两个小拱,有利于防洪、排水,减缓急流的冲击
造型美观:
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宋)杜德源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元)刘百熙
3、赵州桥有何价值?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国际土木工程的历史古迹”
(二)、大运河的开凿
1、隋朝大运河
请一学生讲解“隋朝运河图”掌握隋朝运河的中心、南北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
洛阳 涿郡 余航 四段河:永通邗江
2、介绍元朝的运河
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会通河(临清?东平),通惠河(通州?大都)。
引导学生根据两幅运河图比较杭州到大都航程的变化。
大运河的修凿有什么样的作用?
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引导学生将世界上著名的运河同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作比较。
(三)、明长城
修建明长城的原因?为了防御蒙古族和女真族对明朝的进攻。
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总长6000公里。
明长城的历史地位?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引导学生分析。
(四)、故宫
元明清三朝的都城都在北京。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最重要的部分是故宫。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册上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图,并说说故宫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特色?
故宫的历史地位?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自隋代以来四大杰出的建筑,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结晶。
四、学习测评:P101。
五、作业:学习辅导。
第四课 唐诗与宋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并理解他们作品的突出特点。
二、能力与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2、 难点:(1)诗与词的区别(2)诗词各流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课内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资治通鉴》分别是什么样的书?
二、讲授新课
(一)、华光万丈的唐诗
同学们喜欢古代的诗歌吗?你所知道的著名诗人有哪些?能不能一起背一背我们熟悉的唐诗?《春晓》、《朝辞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两朵奇葩:唐诗和宋词。
1、唐诗概况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有名有姓的的2300多位唐朝诗人,创作了近5万首诗歌。较全面的反映了唐朝的各个方面。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增辉添色。
2、唐诗的分类: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
3、 唐代最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四川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你能从所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归纳出李白诗歌的特点吗?
杜甫:字子美,河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再现了安史之乱那个动荡的时代,故称“诗史”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背诵杜甫的部分诗作。
白居易:唐代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诗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多彩缤纷的宋词
什么是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高峰。宋词主要分成两大类:婉约词和豪放词。
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和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为:苏轼和辛弃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56808.html

相关阅读: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