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备课设计
教材分析:
《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 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春天,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目标:
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学习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
③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理解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 揣摩词语品味语言。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入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准加点的词语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应和(hè) 嘹亮(liáo) 薄烟(báo) 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 静默(mò) 抖擞(sǒu) 水涨(zhǎng) 晕(yùn) 巢(cháo)
2、辨析字行字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提出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个别读 其他同学评价
四、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思考问题:
1、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小组交流,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内容探
(1)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例: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c、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d、“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五、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
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如诗如画的春天!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基础知识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3、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5、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三、提出问题
学生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课堂提出,共同解决
例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
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互相交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
2、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3)佳作选读、赏析。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61125.html
相关阅读:七年级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