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容应考” 主题案例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说说考试的心情
1.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94页的例子,了解其他同学面对考试时的心情,并以最近的一次考试为例,描述自己的心情。可以从考前、考中、考后等几个方面描述。
2. 教师总结:考试,是我们学生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经常要面对考试,我们从考试中体验过成功的喜悦,也体验过失意的沮丧。面对考试,我们经常感到紧张、焦虑,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我们对考试的态度,影响考试时的心情呢?
注意: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特别要鼓励那些存在考试焦虑情绪和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学生,把自己在考试时的情绪反应说出来。这样,一方面对于学生克服考试焦虑有好处,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辅导做好铺垫。
让学生各抒己见,描述自己考试时的心情,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一、对考试的期望
1. 学生交流对最近一次考试成绩的满意度。学生可以用相当理想 、比较理想、一般、不理想、很不理想5个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说出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可以具体地分析自己对哪几门课满意,对哪几门课不满意。
2. 学生说说在这次考试中 ,就成绩最不满意的这门课而言,具体原因是什么。要求至少说出3条原因,而且要说出自己的心理或其他主观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总结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平时的成绩、刻苦程度、对考试的准备、对考试的重视程度等。这样就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让学生分析考试情况,了解个人心理等主观因素对考试心情的重要影响。为下一步“从容应考”做铺垫。
二、适度紧张对学习和考试的好处
1. 教师:刚才,很多同学提到自己在考试之前、考试之中,甚至在考试之后心情有点紧张。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考试不但没有坏处,而且是有好处的。相反,在学习和考试中既不用功又毫不紧张,对学习则是有害的。
2.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95页的资料,从中体会“鲶鱼效应”。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想。
3. 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考试过程中心情的紧张程度对学习效果和成绩的影响。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在学习和考试时应该保持怎样的情绪。
了解学生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容面对考试。
三、过度紧张对学习、考试的害处
1. 教师:适度的紧张对学习和考试有好处,那么是否情绪越紧张越好呢?显然不是。过度紧张对学习和考试很不利。我们同学中是否有人在考试的时候过分紧张,以致影响考试成绩的事?
2. 学生交流自己考试时的紧张程度,说说自己考试时出现的心理、生理症状,如焦虑、出汗、心跳加快、脑子一片空白等。
3.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96 页的资料,以及图表“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然后谈感想。
4. 教师讲解“考试焦虑”概念:考试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和考场上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症状如下:
(1) 情绪方面 :担忧、焦虑、烦躁不安;
(2) 认知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
(3) 行为方面 :坐立不安,手足无措;
(4) 身体方面 :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
引导学生了解过度紧张对学习、考试的不良影响,了解情绪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四、认识考试焦虑
学生讨论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可以先分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总讨论结果。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了解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为后面克服考试焦虑做知识铺垫。下面考试焦虑的原因仅供参考。
(1)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身体状况、个性、自信心、学习目标等方面。
①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焦虑水平就低一些,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学生,焦虑水平相应的就会高一些。
②个性特质:性格特征积极的学生,如勤劳、自信、谦逊、镇定、勇敢、乐观等,能进行自我控制,在考试中保持正常的心态。而性格特征消极的学生,如骄傲、自卑、胆小、沉默悲观、优柔寡断,则会把事情朝最坏的方面想,焦虑重重,看不到希望。
③自信心水平:高焦虑的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认识不足,而且会有消极的自我暗示。
④学习动机:考试焦虑程度高的学生往往在学习动机上表现得很单调,或者表现得不明确。
⑤学习计划:高焦虑也来自于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2)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父母的期望、考试制度、社会现状、社会舆论、人际交往等方面。
认识考试焦虑的原因,掌握最基本的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认知调节法是本主题的重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造成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考试存在着不正确的观念,把学习中遇到的一些事情看得过于复杂,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
五、克服考试焦虑
教师:根据造成考试紧张或焦虑的原因,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
首先,我们要改变观念,正确、客观地对待学习和考试。第二,我们要提高自信心。第三,我们要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在考场上自我调节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够轻松地应对学习和考试了。
1.学习认知调节法。
(1) 学生交流自己对学习和考试的看法。可以分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全班交流并总结。将学生的看法整理成“考试大观”。
(2) 学生就“考试大观”展开讨论,哪些看法是正确的、客观的,哪些看法是不正确的、偏颇的。
(3) 学生讨论,纠正不正确的看法。
2.“积极暗示法”和“深呼吸法”比较简单,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有关内容开展教学。
六、测一测我的应试技巧
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学生成长手册七年级上册》第74页中的自我测验题进行自我测评。
让学生认识自己,以提高自己。
关于“平静看分数”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意图
导入:我看分数
1. 请学生谈谈对分数的看法。可以采取分组交流的办法,让学生将自己、家人、老师对分数的看法列举出来,然后全班汇总所有看法,整理出“分数观大全”。
2. 学生看教科书第 101 页的案例,评价他们对于分数的看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
3. 出示下面对考试的想法,指出它们的不合理之处以及造成的后果。
(1)认为考得不好就表示自己学得不好。
根据归因理论,如果学生将考试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时,就会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看法,导致自信心的动摇和更大的考试焦虑 。
(2)担心考得不好会影响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有些教师往往会因学生成绩的好坏升降而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学生态度上的冷热亲疏,而对学生来说,老师是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他人,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自尊心有着极大的影响。
(3)担心考得不好会受到家长的责骂。
大多数父母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考好了是争气,考差了是没出息。
(4)担心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被同学取笑。
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学生就进入了自尊的敏感期。考好了可以受到同伴的尊重,考差了会让自己在同伴面前没面子。一方面,成绩相近的同学之间往往暗中较劲,许多学生都担心输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更担心考得不好会在异性同学面前丢面子。
通过学生交流对分数的看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分数的观念、态度,帮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逐渐澄清不正确的观念和看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和看法。
一、恰当的期望
1. 学生谈自己对考试成绩的期望,说说自己希望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是多少,并说出原因。如学生说:我从来也没有考过90分,我真想这次考试能得90分;我每次考试只能得70分左右,这次考试也不会太高;我要是能考80就好了,让我妈妈也高兴一下等等。这些说法都反映了学生对分数的看法,可以从他们的陈述中看出他们对分数的看法是否“平静”,他们对考试成绩的期望。
可以参照教科书第100页中的“思考”开展教学。
2. 教师阐述期望值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如果我们对考试成绩有正确的态度,对考试分数有合理的期望,我们就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考试成绩也许反而会更好,恰当的期望也容易实现,不至于因为期望与现实成绩的落差太大而造成心理不平衡。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对考试成绩的期望。通过深入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形成对考试成绩的正确认识。
二、从“第十名现象”说起
1. 看下面的案例,就案例谈自己的看法。
1989年,一位叫周武的小学教师对该校小学毕业生的成长经历进行跟踪调查。经过10年的调查,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 “ 淡出 ” 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 “第十名现象”。
讨论:根据你的观察,为什么会有“第十名现象”?
(前几名学生往往把主要注意力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发展,而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则是比较会学习的学生,能很好地处理好知识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2. 学生交流考试分数的意义,即分数能够说明人在哪些方面的成绩。(分数的意义参见教科书第 101 页的内容)哪些能力不能通过考试加以评价?
通过案例,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与发展的关系,了解人的能力和才智的多样性,从而能够全面地看待考试,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全面发展。
三、分数不代表一切
1.教师讲解加德纳关于人类七智力的划分:其实,人的才智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类的智力分成七方面。(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2页的阅读资料)
语言智力:如有的人善于表达、有的人擅长写作等。
数理逻辑智力:如有的人数学学得很好,有的人对数字很感兴趣等。
空间智力:如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喜欢建筑设计等。
音乐智力:对音乐的感知、创造能力强的人表现的就是音乐能力。
人际关系智力:如有人很善于交际。
自我认识智力:如有的人很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很好。
自然观察智力:如喜欢观察动植物。
2.教师总结:考试分数只反映了人的一部分能力,其实每个人的发展空间都是很大的,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学习成绩好固然值得高兴,但在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发现和发挥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扬长避短,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65672.html
相关阅读:第十二课花季中的男孩女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