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走进法律 导学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七课 走进法律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3、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理解并背诵)

(1)

(2)

(3)

2、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3、 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1)

(2)

(3)
4.法律通过规定( )和( ),规范( )。
它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

二、合作研讨:
1、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展示:
1、自主学习部分的三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辍学后不思悔改,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后来为了搞到钱,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经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你觉得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2、陈某有过知耻的心理,最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给你的启示是:

3、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达标检测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④法律是靠社会舆论、习惯和信念来维持的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 )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②维护法律的尊严③自觉依法自律④加强自身法律修养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背诵 “ 法律的三个特征”,(人人过关)
六、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2 法不可违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91-93页情景材料,填写P93的表格。

2、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3、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二、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 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
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
3、阅读教材95页的情景材料,讨论案中犯罪分子应受到什么处罚?并区分主刑
和附加刑

三、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阅读教材96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本案中犯罪分子受到了什么处罚?
2.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五、达标检测
据《法制日报》报道:浙江省金华市一名中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业竞争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自己的母亲。温州市有两名中学生为勒索钱财将自己的同学乱刀砍死。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依据材料回答17?19题
1、材料中的中学生的行为均为 ( )
A、违宪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此类违法行为的是 (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破坏公安机关执法
C、触犯刑法的行为 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上述案件中的中学生最后被判处 ( )
A、对学生家长处以罚金 B、由学生家长领回家进行教育
C、剥夺学生的政治权利 D、最高可判处死刑
4、背诵: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六、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3 防患于未然
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犯罪的危害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97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他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8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

5、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6、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二、合作研讨:
1、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课堂展示: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五、达标检测
1、我国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支持下,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本材料鲜明的反映了 ( )
①“打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②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治安保卫机关③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④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初中学生王某经常迷恋上网,有时甚至几天都不回家,把学业荒废了,老师批评他,他却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而且在网上还能学习,谁也管不着。”对此认识正确 的是 ( )
A、王某上网是个人私事,老师不应干涉
B、网络传播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不能上网
C、适龄少年、儿童必须依法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老师批评是正确的
D、受教育是王某的权利,王某可以放弃,老师不应干涉
3、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绝大多数在违法犯罪之前很少或根本未接触过法律知识。他们视法律为儿戏,在作案时不知道或根本没想到这是违法犯罪行为,也不知道或很少知道这种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 ( )
A、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淡薄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B、我国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C、法制不完备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
D、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六、学习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69450.html

相关阅读:第七课 成长的烦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