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2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七年级语文教案
3.短文两篇
课型: 自读  课时:1
目标:
1、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3、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 ( ) 颤动( ) 聒聒( ) 宽恕( )短暂( )
脆弱 ( ) 卑微( ) 一丝不苟( )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在续写一句,表达你对四季的感受。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思考: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见参考答案)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学生自读,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a. 作者写蝉,先扬后抑。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 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⑴文章开头就用”知知不休”“烦”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厌烦态度,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⑵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⑶《蝉》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有颜色吗?作者这样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⑷《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⑸《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⑹探究质疑: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板书设计:
蝉 聒噪、瘦弱――――延续生命
抑 ―――― 扬 哲理:…………
贝壳 生命脆弱、卑微――――居所精致、仔细
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三.巩固?延伸
1.根据拼音写汉。
Chàn( )动 guō( )噪 收liǎn( )
宽shù( ) 短zàn ( ) bēi( )微
2.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各题。

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⑴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⑵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⑶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
3.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4.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5.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教后感:

七年级语文学案
3.短文两篇
课型: 自读  课时:1
学习目标:
1、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3、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 ( ) 颤动( ) 聒聒( ) 宽恕( )短暂( )
脆弱 ( ) 卑微( ) 一丝不苟( )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在续写一句,表达你对四季的感受。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 。
★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思考: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学生自读,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a. 作者写蝉,先扬后抑。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 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⑴文章开头就用”知知不休”“烦”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厌烦态度,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⑵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⑶《蝉》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有颜色吗?作者这样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⑷《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⑸《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⑹探究质疑: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⑺探究质疑:能否也像作者一样,据一个身边的小事物,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师生交流,讨论归纳)
板书设计:
蝉 聒噪、瘦弱――――延续生命
抑 ―――― 扬 哲理:…………
贝壳 生命脆弱、卑微――――居所精致、仔细
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三.巩固?延伸
1.根据拼音写汉。
Chàn( )动 guō( )噪 收liǎn( )
宽shù( ) 短zàn ( ) bēi( )微
2.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各题。

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⑴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⑵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⑶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
3.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4.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5.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学后感:

第3课《短文两篇》参考答案
一. 1.(略)2.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热情的呵护(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3.(略) 4.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二. 1.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2. ⑴ (略)⑵★a.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这是扬。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b.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的一圈的复杂的图样。3. ⑴为后文继续写蝉的生命历程作铺垫,同时与作者后来对蝉的感悟形成对比。⑵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⑶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⑷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⑸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⑹探究质疑: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同: a. 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b.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c.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异:a.两篇文章主体不同。《蝉》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生命,创造他,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b.写作手法不同。《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首尾照应的首发。《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异彩。c.描写手法不同。《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了“朋友”的话,揭示了蝉的生活历程,蝉的生活意义。《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写。⑺(略)三.1.略2. ⑴形状、习性、声音⑵托物言志⑶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籍,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3.4.5(略)


七年级语文教案
4.紫藤萝瀑布
课型: 讲读  课时: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文章写景抒情以感悟人生为重点,所以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导学
    1.字词积累运用
(l) 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 )忍俊不禁( ) 伫立( )  挑逗( )
仙露琼浆( )( ) 盘虬卧龙( )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 稀落: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3)语言运用:请以“生活”为话题,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北极星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仿句:生活是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教师小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活动]讨论: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宗璞,女作家,出生在二十年代,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只要简要介绍,其他可通过课件展示: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野葫芦引》是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她的这些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精美语句,强调语气、重音、停顿等,体会文章写景的好处,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⑵读后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b.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c.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本文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1)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2)看了这流动的花瀑,欢笑的花穗,生长的花朵,作者被深深地感染了。她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6)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阅读全文,分别说说作者“停住”和“加快” 脚步的原因。


(7)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8)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三.巩固?延伸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èng( )溅 zhù( )立 língdīng( )( ) 忍俊不jīn( )仙lù( )琼浆 盘qiú( )虬卧龙 tiǎo( )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紫藤萝瀑布》作者________,她是________代女作家。
(2)在对紫藤萝花进行细致的描写时,作者先写________,次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3)本文采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忍俊不禁(忍住) B.花红已谢(凋零)
C.察言观色(颜色,色彩) 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5.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字词(听、写训练),默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回答第一课时的“巩固?延伸”练习(重点谈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3.学会赏析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赏析三步法:找修辞、说好处、品意味。

4.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5.借景抒情写法的运用: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与周围的同学相互交换意见。

6.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
总结
花的世界充满了做人的哲理。不光花如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无不给人以启示。让我们用一生去读自然这本书,让我们终生做大自然的朋友。因为,只有关注自然,才能思考人生;只有思考人生,才会关注自然。
三.巩固?延伸
(一)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①A.浅紫B.抚摸C.遮住D.遗撼( )
②A.笼罩B.繁蜜C.琼浆D.喜悦( )
③A.瀑布B.发瑞C.迸溅D.蜂围( )
④A.蝶阵B.盛开C.最嫩D.贮立( )
(二)根据下面各句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①观察别人的说话、脸色,揣度其心意。( )
②形容孤独没有依靠。( )
③长时间的站立。( )
④忍不住笑。( )
⑤爆发,往外溅散。( )
⑥光辉灿烂,也用来形容有显著成绩。( )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第1段与第2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________与眼前的紫藤萝________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怎样理解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5.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有什么遭遇?

6.写紫藤萝花的稀少实际上是写作者对什么的回忆?

7.描写眼前紫藤萝茂盛的句子是哪一句?

8.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四)写作: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写法。学以致用,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老师大屏幕投影一种花,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要求:(1)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口头描绘这种花。
(2)了解了这种花,你从它身上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由花到人生的感悟。
(3)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学案
4.紫藤萝瀑布

课型: 讲读  课时: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学习难点: 文章写景抒情以感悟人生为重点,所以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字词积累运用
(l) 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 )忍俊不禁( ) 伫立( ) 挑逗( )
仙露琼浆( )( ) 盘虬卧龙( )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 稀落: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3)语言运用:请以“生活”为话题,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北极星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仿句:生活是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4.[学生活动]讨论: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b.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c.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本文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1)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2)看了这流动的花瀑,欢笑的花穗,生长的花朵,作者被深深地感染了。她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6)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阅读全文,分别说说作者“停住”和“加快” 脚步的原因。
(7)提问: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8)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三.巩固?延伸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èng( )溅 zhù( )立 língdīng( )( ) 忍俊不jīn( )仙lù( )琼浆 盘qiú( )虬卧龙 tiǎo( )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紫藤萝瀑布》作者________,她是________代女作家。
(2)在对紫藤萝花进行细致的描写时,作者先写________,次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3)本文采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忍俊不禁(忍住) B.花红已谢(凋零)
C.察言观色(颜色,色彩) 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5.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后感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字词(听、写训练),默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回答第一课时的“巩固?延伸”练习(重点谈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二.学习?研讨
1.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2.[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3.学会赏析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例句:“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赏析: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从内容、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赏析三步法:找修辞、说好处、品意味。
4.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5.借景抒情写法的运用: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可以与周围的同学相互交换意见。
6.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
三.巩固?延伸
(一)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①A.浅紫B.抚摸C.遮住D.遗撼( )
②A.笼罩B.繁蜜C.琼浆D.喜悦( )
③A.瀑布B.发瑞C.迸溅D.蜂围( )
④A.蝶阵B.盛开C.最嫩D.贮立( )
(二)根据下面各句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①观察别人的说话、脸色,揣度其心意。( )
②形容孤独没有依靠。( )
③长时间的站立。( )
④忍不住笑。( )
⑤爆发,往外溅散。( )
⑥光辉灿烂,也用来形容有显著成绩。( )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第1段与第2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________与眼前的紫藤萝________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怎样理解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5.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有什么遭遇?

6.写紫藤萝花的稀少实际上是写作者对什么的回忆?

7.描写眼前紫藤萝茂盛的句子是哪一句?

8.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四)写作: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写法。学以致用,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老师大屏幕投影一种花,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要求:(1)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口头描绘这种花。
(2)了解了这种花,你从它身上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由花到人生的感悟。
(3)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第4课《紫藤萝瀑布》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一. 1.(l)(2)(略)(3)生活是一条长河,奔流不息;生活是一艘起锚的航船,确定了航向就要勇往直前;生活是一幕人人可做主的戏剧,你刚舞罢他登场,尽显英雄本色。2.(略) 3.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赏花(1―6)、忆花(7一9)和悟花(10、11)三部分组成; 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在1982年的十多年前,正是“文革”时期,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一大株紫藤萝被革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而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本文写作的时候,又正值宗璞惟一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这残酷的事实让她心如刀割。课文中虽只是含蓄地一笔带过“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但“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它带走了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二.1.(略)2.⑴(略)⑵ a.①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②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③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b.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c.“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3. (1)“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焦虑悲痛――喜悦宁静 (3)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4)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5)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6)开头是因为看到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触动了内心的情思,驻足观赏。结尾是因为紫藤萝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鼓舞着作者振奋精神,赶快生活。(7)说明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8)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三.1.略2.(1)宗璞  当(2)一片花  一树花  一株花  一朵花(3)象征热爱生活、积极进取3.C 4.B 5.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 (略)2.(重点谈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二.1.a.比喻: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b.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2.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另外,写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也是运用通感,表现出自己观花赏花时心情趋于宁静平和的细微感受。★3.例句:“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赏析: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从内容、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教师引导,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赏析三步法:找修辞、说好处、品意味。4.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5.讨论并归纳: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介绍生死谜、手足情的背景: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是一个总工程师,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他在黄土高原上艰苦的工作着。后来由于长期工作的劳累,积劳成疾,在中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这篇文章就写在她弟弟生命垂危之时。“手足”是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由于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生死都是一个谜,所以作者才会说是“生死谜、手足情”。表现出了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她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
正是遇到了这样的不幸,作者宗璞才会感到焦虑和悲痛。但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的看待这些不幸,将焦虑和悲痛转化为了精神的宁静。“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的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6.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
一般来讲可以有如下几个: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第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感触,作为积累,不仅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提高作文水平,也能让自己从无数的感悟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可将其视为心灵的成长历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71088.html

相关阅读: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