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东南亚》教案设计,以下就是部分预览,欢迎大家下载学习。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 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东南亚,了解课文内容
二、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3、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5、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的经济地位,以及石油和锡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6、掌握东南亚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的“了解地区”部分,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和奠基作用。本章知识难点分散,降低了学习难度,图幅较多且图中隐含信息多,在图的下面大多说明了需要在图中读取的内容或设置了若干活动题,使学生知道如何读图,进而掌握有关的读图技巧。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既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又找到了学好地理的钥匙,有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东南亚自然环境和“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难点: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四、 教学方法
以课文顺序,图文结合,适时启发、少讲多练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越南遇龙湾景观导入: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设疑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构的心中有数(详见课件)。
◆组成
【图片观察】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观察其组成,中南半岛(提醒注意中南半岛西南面还有个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哪些岛屿)。
◆范围
相对位置:东临太平洋,南接大洋洲,西濒印度洋,北与中国等接壤。
纬度位置:10°S ~23.5°N(北回归线)之间。
【设问思考】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带(热带)?
◆国家
【图片观察】展示“东南亚政区”图。
中南半岛:有哪几个国家?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按照由东向西顺序)?内陆国有?
马来群岛:有哪几个国家?地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地跨两大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 总共有11国家。
◆华人华侨
【教学过度】由新加坡(岛国)首都:新加坡。过度到“花园城市”P36 页阅读材料,过度到华人比例最大的国家,过度到华人华侨。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华人华侨 分布集中地区。
【疑点剖析】
华人:
华侨:
【历史背景】有“侨乡”之称福建和广东两省“下南洋”历史,通过了解东南亚华人华侨,体验华人华侨对东南亚作出的巨大贡献。
◆地形河流
中南半岛:
【发现问题】河流有哪些? 发现什么规律(流向,大小—大河)?
【引导分析】为什么流向由西北向东南?
【回顾联想】亚洲地形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发散思维】东亚河流流向(一江春水向东流—太平洋)?南亚河流流向(恒河与印度河—印度洋)?北亚河流流向(俄罗斯—北冰洋)?东南亚河流流向?
补充: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湄公河流经那些国家?在哪个国家注入海洋?
马来群岛:
发现什么规律(流向,大小—小河)?
【推理思考】在大河的下游会形成(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对比总结】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河流特点: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人口
【推理思考】
东南亚适合人口居住否(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推理依据:(教师必要时引导:从地形、气候、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等角度思考)?
推理分布:(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城市
【推理思考】
推理城市分布:(人口集中分布推理到城市分布推理到首都分布)?
◆首都
【推理思考】
推理首都分布:(集中分布在河流附近)?
读 P36页 图2-3完成下表:
◆气候
【设疑思考】东南亚绝大部分处于五带中的什么带(热带)?判断依据是(特殊纬线—赤道与北回归线)?
【对比分析】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判断依据是(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沿海)?气候特点(雨季11月~次年5月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多;旱季6月~10月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判断依据是(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岛屿)?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物产
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重要产地。
读 P38页 图2-6东南亚物产分布图,观察东南亚游哪些热带经济作物?其产地在哪里?
粮食作物:水稻。水稻出口国有:泰国越南缅甸。
完成活动P39页1~2。
有哪些矿产资源(印度尼西亚-石油,马来西亚——锡矿砂世界第一)?其产地在哪里?
◆农业
中南半岛: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分布特点(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
马来群岛: 随时播种,全年收获 。分布特点(沿海狭小平原) ?
完成下表: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国家
◆马六甲海峡
【图片观察】展示相关“大洲”图。
【教学过度】由东南亚位置过度到马六甲海峡位置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由马六甲海峡位置推理
→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天然水道。
→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沿岸港口天然航道。
→发散到东南亚“十字路口”(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
◆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海啸是由苏门答腊岛西侧的海底8.3级地震
【图片展示】海啸灾难图 海啸形成示意图
【引导思考】地震爆发原理
【图片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原理分析】三大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外部表现为多 “火山” “地震”,爆发在海底则多形成“海啸”。
【引导讨论】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感受印度洋海啸灾难,反思人类与自然应如何相处。是持悲观还是乐观态度,说出各组的依据。
六、总结
先由学生自由小结,然后教师强调:
本节课主要讲了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物产、农业、人口、城市首都、华人华侨、马六甲海峡、火山地震、海啸和六大板块,其中涉及到地理位置的部分要充分熟悉
七、课堂练习及作业(见课件)
六、 教学反思
本章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的方法最为重要。本节课是学习《东南亚》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部分。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得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的特征。这节课,我认为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在教学难点上,突破难点。不足之处,如果教师能经常走近学生中间及时指导学生读图,那么就更完美了。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拓展的知识“世界性的粮荒”应该由学生先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717949.html
相关阅读:初一地理期中考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