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学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
1、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运用。
学法指导:
中学语文和小学语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的学好中学语文,特在此介绍一些学习语文的便捷的方法。
1、如何制订语文学习计划
2、如何预习。
3、如何做课堂笔记。
几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介绍:圈点勾画法、批注法、质疑发问法。
方法:赏读法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亲爱的同学们,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大至国门,小至房门,林林总总,也有神奇的门,如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一扇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同学们,当你踏入中学大门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想把我们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这片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练习
1.请你用圈点勾画法标出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诠释( ) 裨益( )憧憬( ) 广袤( )
qián移默化( ) wēi言耸听( )
(二)结合注释掌握词义,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语境义
⒈为你打开一扇门。( )
⒉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的门。( )
⒊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
(三)朗读大比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朗读比赛。方法如下:
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组织学生评委,确立评分标准,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3.反复诵读文章第四节,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
学习与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⒈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从文中找答案)


⒉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探究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文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你说我说大家说:我心目中的文学
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演讲,同学评价。教师小结。
小记者采访:
首先班级推选小记者,然后随机对同学们进行采访,让同学们敞开心扉,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文学形象,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探究2: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
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门外与门内的风景大相径庭,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为徘徊在门外的和进入文学大门的人设计一段对话。(分组讨论,每组自己确定角色,推荐代表上台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训练巩固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 ) 浏览( ) 憧憬( ) 跌宕( )
⒉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并订正。
①潜移墨化 ②崇山峻岭 ③危言耸听 ④千姿百态
⒊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上: ( )
①⒈为你打开一扇门。(比喻某一领域的入口)
②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
③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④你是一个真诚而神奇的大门。(文学)
4、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延伸拓展
1.为你熟悉的某一部文学作品中的某一文学形象写一段简介,字数80到100字之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
1、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运用。
学法指导:
中学语文和小学语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的学好中学语文,特在此介绍一些学习语文的便捷的方法。
4、如何制订语文学习计划。
5、如何预习。
6、如何做课堂笔记。
几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介绍:圈点勾画法、批注法、质疑发问法。
方法:赏读法

预习导学
一.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二.熟读第四段,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⒈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⒉文中两个“这”分别指代什么?
⒊请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⒋据文中所述,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重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学习与探究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
⒈美点寻踪:
文学的殿堂处处充满瑰丽的色彩,每一件文学珍品都闪耀着迷人的光环,请大家再一次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最精彩、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精读课文,为精彩片段或句子做批注,然后在全班交流)
⒉结合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具体欣赏文章第四段。
教师小结:
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训练巩固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中知识的积累,一中智慧的积累,一中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着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反复感情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共识。
1、体会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仿造课文另造一句。
(1)心声:
(2)修养:
(3)潜移默化:
(4)风景线:
2、理解文句。
(1)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对画线处有两种理解,你认为哪一项更符合文意?
A.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既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又是那个时代情感的结晶。
B.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结晶和情感的结晶。
(2)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灿烂”一词应理解为
(3)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这”具体指
3、请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4、据文中所述,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三、拓展延伸:
1、从你以前读过的童话、寓言或看过的影视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角色,并做简要评价。
2、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自己试着给文学下个定义。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1)我想叩开文学之门,因为它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叩开_____之门,因为它可以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本学期的阅读计划: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选集》《朱自清散文选集》以及古代诗歌。
制订本学期的语文小计划
3、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板书设计: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
二、繁 星
巴 金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学会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三、学法指导:
1.掌握阅读技巧,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学会收集、整理消息,并判断其有效消息。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培养自主意识。
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预习作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会产生哪些遐想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几许快乐、几多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让我们随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教师补充《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1用圈点勾画法标出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霎眼( ) 半明半昧( ) 摇摇欲zhuì( ) yíng火虫( )
⒉填空。
①《繁星》选自《 》,作者是巴金,他原名李尧棠。
②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 ”“ ”“ ”“ ”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繁星的深切感受。
③第三段是全文重点,请你用三个词概括它的思路,并归纳出此段的中心意思。

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诵读文章的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欣赏课文
1、比较一下,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望星空感受的句子,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
训练巩固
一、如果你看过大海、长江、田野等,面对它们,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呢?请你以“ ,你象……”为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写好后,先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朗读作品。)
二、请分别以”乡村的夜”和”城市的夜”为话题,依照例句的格式各造一句.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乡村的夜是 。
城市的夜是 。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1)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2)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3)深蓝色的天空里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4)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5)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6)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7)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在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8)这时我忘记了一切。(9)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10)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第一段文字是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过程来构思的,下列对该段层次分析正确一项是:
A.(1)(2) / (3)(4)(5)(6)(7) / (8)(9)(10)
B. (1)(2)(3)(4) / (5)(6)(7)(8) / (9)(10)
C. (1)(2) / (3)(4)(5)(6)(7)(8) / (9)(10)
D. (1)(2)(3)(4) / (5)(6)(7) / (8)(9)(10)
2、文中加点的“模糊”一词换上“闭上”,好不好?为什么?
3、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和它在句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4、下面是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把“星的怀抱”比作“母亲的怀抱里”,形象地写出了星天的美妙亲切,甜美温馨。
B、“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记了一切”。
C、“我”长年漂泊在海上,每当看到像朋友一样的繁星,就会思念远方的母亲。
D、星天童话一般的天地,把“我”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
5、问答题。
(1)“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在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如何写“爱星天”的?“爱星天”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延伸拓展
1、在夏天的夜晚,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画一幅画,并配上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
2、文章结尾看起来似乎不太完整,根据首尾照应原则,请你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在20字左右)。
3、课外收集阅读巴金的作品。
[板书]:
繁 星
巴 金
(从前) 家乡庭院
(三年前) 南京菜园
(如今) 海上舱面
酷爱繁星,向往光明
4、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冰心诗四首

姓名 班级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2、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3、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像、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并仿写一两首现代诗。
二、学习重点:
目标2、3
三、学法指导:
1、现代诗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正确朗读是理解诗歌的基础,而正确地划分诗歌的节奏和把握重音是正确朗读诗歌的关键。因此在学习本课时,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习正确地朗读。
2、现代诗歌是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的统一体。要在正确理解诗歌的基础深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四、学习过程

预习作业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母爱是诗人抒写的永恒主题。想看一看冰心奶奶是如何抒写母爱的吗?
同学们,你想获得成功吗?你知道成功是怎么得来的吗?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名誉吗?就让冰心奶奶来告诉你有关成功的人生道理吧!
一、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整理后归纳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的“冲关”练习。
1、用圈点勾画法标出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
惊羡(  ) 浸透(  ) 嫩绿(  ) 叠着(  ) 巢(  )
2、常识填空。
冰心,原名    ,现代著名作家,     文学家。课文中的四首诗分别出自她的诗集《    》、《    》。
3、意象指诗中渗透着作者情感的“物”,请你预习课文,找出四首诗各自的意象。
                                
4、请同学们用“/”为《纸船》一诗划分节奏,用“?”标出需重读的字。
5、阅读《母亲》一诗,思考: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二个“躲”前为什么要加一个“只”字?
                                
6、《成功的花》一诗中“成功的花”的特点是什么?成功的花是怎么得来的?
                              
7、《嫩绿的芽儿》中用“嫩绿”“淡白”“深红”来分别描写“芽”“花”“果”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了芽、花、果什么样的特征?
                              
                              
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导学”1~7。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品读《嫩绿的芽儿》,回答下列问题:
(1)“芽”“花”“果”这三个意象次序能否调换?
                                 
(2)芽儿、花儿、果儿各自的愿望是什么?从中你能否领悟出这首诗的寓意?
                             
(3)诗中“芽儿”、“花儿”和“果儿”的话能颠倒一下吗?为什么?
                             
(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赏析《纸船》一诗,回答以下问题来检测一下你的能力吧。
(1)下边句子中的“/”和“.”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D.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2)下面对《纸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接点明了纸船应去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诚挚的心愿。
C、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她祈求想象中进入母亲的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了的悲哀情怀到母亲的身边。
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运用托物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
                                  
(4)“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
                                  
(5)全诗的抒情线索是                       
(6)揭示全诗主题的诗句是                     
(7)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8)诗人常常用写梦境的方式来抒写自己的感情,如冰心明知纸船无法漂到母亲的身边,却希望它能进入母亲的梦中。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类似这种写法的诗句。
                                
3、综合能力测试。
(1)《母亲》和《纸船》都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请你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没有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2)前两首诗和后两首诗在主题表达和创作风格有什么异同?
                                
                                
(四)冰心的哲理诗很有特色。请参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句含有哲理的话。
例:墙角的小花,不计较所处的位置,它只是为装点春色而开放。
石缝间的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1、冰心的诗富含哲理,请找出下边这首诗中含哲理的诗句,并说说你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风雨后??
花儿的芬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1)富含哲理的诗句是:
                                
(2)该句的含义是:
                                
                                
2、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古代寓言二则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两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重要的词句:履、度、操、反、遂、宁、涉、遽、契、是、惑。“宁信度,无自信也。”“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二、学习重点:
目标1、2
三、学法指导:
1、本篇课文是我们进入中学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应先从正确、流利地朗读入手。在学习本文之前,请先借助书下注释中出现的注音练习朗读和正确地断句。
2、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主要是能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关键词的意义。书下注释把一些关键的字词解释出来,在老师上本文之前,你一定要把书下注释好好看看,做好预习工作。平时可以自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帮助学习。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吧。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则古代寓言,探讨一下它们都寓寄着哪些道理?这些道理在今天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请在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写在下列的横线上,并选择一两个讲给本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听听。
                                
正确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让我们来一起来正确地朗读课文吧。在朗读课文之前,请你先认真做以下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 )      (2)遂( )不得履
(3)宁( )信度 ( ) (4)遽( )契( )其舟
 (5)先自度(   )其足      (6)所从坠( )
2、用“/”为下列句子正确断句。
(1)楚人有涉江者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举行朗读比赛,看一看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在正确朗诵课文之后,我们结合书下注释,学一学本文的许多重点字词及文言常识。
4、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 (2)及返             
(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同  ,意思是    。
(2)及反。   同  ,意思是    。
7、区别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① 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
②先自度其足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③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
而置之其坐  (    )
何不试之以足  (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反归取之      (    )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8、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9,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习?研讨
(四)导入。
(五)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导学”1~8。
(六)合作探究。
1、《郑人买履》中“操” “持” “取”都是“拿” 的意思,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意义和用法有什么区别吗?
                                      
                                      
2、《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3、这两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4、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
                                      
5、这两则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延伸拓展
1、填上合适的字组成成语。
(  )人摸象 (  )人忧天 (  )人寻味
(  )人之危 (  )人相轻 (  )人师表
(  )人君子  (  )人买履 (  )人深省
(  )人头地 (  )人心弦 (  )人唯亲
(  )人善任 (  )人窒息 (  )人而异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安恩和奶牛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体会小说主题。
2. 复述故事,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3. 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
2.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
学习课时:
教法设计: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合作讨论
预习作业:
1、给加点字注音:
褶( ) 撂( ) 木屐( ) 窘迫( )
锃( )亮 瘦骨嶙峋( )( ) 翕( )动
反刍( ) 瑕疵( ) 找茬( ) 羞怯( )
粗粝( ) 锱铢( )( )必较 踌躇( )( )
腼腆( )( ) 刨根究底( )
2、词语解释
腼腆:
旁若无人: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扬长而去:
刨根究底:
3、《安恩和奶牛》选自( ),作者约翰尼斯●延森,_丹麦_(国籍)的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漫长的旅途》。
4、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5、大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生完成“随堂练习”,师巡看,然后生读字音,生解释重点词语,师再个别强调。
二、概括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生思考,并在“随堂练习”上写作)

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三、初识安恩

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小说的第1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

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出示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师板书“初识安恩”,然后请生把刚才几个关键词写在后面:朴素、历经沧桑、有爱心)


当我们初识了安恩以后,再请自由阅读第3~19小节。(可以读出声音)

四、走近安恩

思考讨论:1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2通过安恩的回答 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师指导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3~19小节。还原一下市场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渲染(师读安恩)。
五、多角度分析主题:
思考讨论: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安恩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下面请以安恩告诉我为开头,把你得到的启迪写下来: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
2.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3.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
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
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给予,还应有精神的关怀。
训练延伸: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写“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安恩和奶牛
第一部分:1 ?2段 描写集市上安恩老太太的外貌和她的奶牛。
第二部分:3 ?19 段 集市上贩子、屠夫们对安恩产生误会,安恩说出了事情真相
 主要人物 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泰戈尔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⒉能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⒊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代三首诗词,熟读泰戈尔的三首诗,并在背诵和熟读之中加深理解,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佳妙之处。
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法指导
⒈用普通话反复诵读,音量适中,感情充沛,节奏感强,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⒉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感悟、背诵。
⒊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教法设计:朗读欣赏
学习过程:
预习作业:
㈠搜集有关介绍作者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下来。


㈡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折戟( ) 蕲水( ) 萧萧( ) 熠熠( )
匿笑( ) 涟漪( ) 诧异( )
⒉解释词语或句中的加点词。
①休将白发唱黄鸡 ②匿笑
③涟漪 ④熠熠
⑤次北固山下
⒊填空。
①《赤壁》作者是 (朝代)的 ,字 ,作品有 。
②《浣溪沙》作者 ,字 ,号 ,北宋 、 。
③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 ,主要作品有 、 等。
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㈠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典诗词无疑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今天就让我们去撷取几颗明珠,感受一下古典诗词的魅力。
㈡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搜集的资料,选出最好的投影展示。
㈢初读古代诗词三首,感知诗句意思。
⒈自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⒉互读:同桌互读互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⒊学生自读课下注释,自读自讲课文内容,提出理解上的疑难之处,班级交流,集体释疑。
㈣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⒈边读边展开想像,大脑中呈现文中描绘的画面,并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⒉说出三首诗词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㈠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⒈对这首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⒉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做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秋景,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㈡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 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 久, 时间不 长。
C “东风不 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 给周郎以方便, 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 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 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 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 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 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作业:背诵三首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代三首诗词,熟读泰戈尔的三首诗,并在背诵和熟读之中加深理解,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佳妙之处。
学习重点
在背诵和熟读之中加深理解,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佳妙之处。

教法设计:朗读归纳
学法指导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感悟、背诵。
2,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学习过程:
预习作业:
1,熟读、背诵古代三首诗词,熟读泰戈尔的三首诗
学习研讨:
导入:检查背诵、朗读情况
一、名句赏析。
⒈阅读诗歌,赏析名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现在要编写一本《唐诗宋词名句集锦》,你会推荐这三首诗词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推荐的理由。(可以从诗句的情感、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分析)

⒉模仿赏析例文,学写一些赏析性文字。
二、自由朗读泰戈尔诗三首,陶冶性情。
美文要美读。要朗读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读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⒈听读:注意朗读时节奏、感情等方面的处理。
⒉自读: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⒊小组读:每一小组读一首诗,展开朗读比赛。
㈠认真阅读,领悟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式样。鉴赏诗歌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⒈理解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又叫意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把握形象的特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感情,因而诗歌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讽喻意义、隐含意义等,要用心去感受、领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⒉注意诗歌的不同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我们欣赏诗歌,要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它们风格的差异。
⒊领会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往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所以,我们鉴赏诗歌,正是要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⒋把握诗歌中的典故。
古人常用典故,可以恰到好处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⒌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表达技巧既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又有借物比兴、摹绘形容、烘托渲染、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技巧。
⒍重视诗歌的炼字、炼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一个词,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阅读诗歌,要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推敲作者炼意炼字的技巧,进而通过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其中的妙处。
⒎发掘诗歌的主题。
诗歌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议论,都要表现一定的主题,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追求功名 ,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哀惋之情等。
(二)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作业:背诵诗歌,小结读诗方法
语文实践活动

我 爱 文 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2、在活动中了解文学、认识文学、喜欢文学,并逐渐学会阅读、欣赏文作品。
3、通过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活动目标1、2
活动指导
1、获得文学作品的途径很多,如图书馆、报纸、杂志、网络等,你可以选择最方便的的渠道阅读文学作品。
2、通过亲身实践获取检索、阅读、选择、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3、通过网络或相关资料学习戏剧的一般常识,并阅读戏剧剧本,尝试自己改编文学作品,创作剧本。
四、活动过程
活动导学
亲爱的同学,当你顺利学完中学语文课本的第一单元后,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打动。在本单元,作家赵丽宏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巴金先生的奇思妙想把你引入想像的世界,冰心奶奶清新隽永的小诗告诉你人生的道理,法国文豪雨果的小说为你讲述了英雄的故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启迪你生活的智慧。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文学,正是它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归宿。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探究活动,一起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广阔天地之中,一起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探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喜悦。
1、确定作品: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
你最喜爱的一部作品是                      
2、作品确定后,请你填写下表。

“我爱文学”专题探究学习选题登记表

选题名称  
研究组成员组长
主要观点
探究目的
探究计划
探究过程
探究结果

3、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发言提纲和比较详细的讲话稿。
                                  
                
                                 
                                  
3、要知道只要尽力,你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现在就请你小试身手??充分发挥想像,将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改编成表演剧本。
4、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
5、在掌握有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电脑制作相关的课件。
6、小组内交流: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尔后各组推选出2?3名代表到班级交流。要动员全组同学献智谋策,对发言稿、演出脚本、手抄报、课件进行认真的修改。

学习研讨
一、美文推荐会:各小组推荐出最佳作品展示 。
1、朗读美文。
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朗读。可以自己准备音乐材料进行配乐朗诵,也可以用投影仪打出文字、图片资料。朗读时要注意声情并茂,口齿清晰,声音响亮。
2、阐述推荐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语言优美。
二、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作业:小结活动的收获。

写作 有感而发
学习目标
⒈能在阅读知识短文的基础上了解写作要有感想,知道感来自生活。
⒉写一篇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学习重点
目标1,2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法指导
⒈读短文,归纳要点
2,审题,选材,确立主题,编写提纲
教法设计:教会学生编写提纲,把握写作的要点。
学习过程:
预习作业:
一、自读知识短文,整理归纳有感而发的要点。
二、回顾生活,搜寻与老师、同学及父母之间发生的打动你的事情,确立写作的主题,挑选写作的材料。

学习研讨:
一、预习反馈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讨论小结
二、导入激趣:
开学来短暂的几天,使我们正式步入到中学,回顾这几天的生活令我们兴奋、激动、沉思甚至懊恼、后悔,许多已经在脑海中定格,成为永久的记忆。请说出一件开学来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并说出令你心动、难忘的感受。
三、知识链接:
学习本单元后的知识短文。
明确:(1)有“感”对写作的重要性;
(2)“感”的来源及获取方法。
四、审题指导:
跨进中学大门,每位同学肯定会许多新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来自新环境,有的来自新老师、新同学,有的来自新开设的课程,有的来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教学方法……这些感觉虽很新鲜,但也零碎。对这些感受,怎样取舍,抓住最主要、最深刻的来写呢?怎么有机、有序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呢?动笔之前,应认真选材,好好构思。
(学生讨论、交流)
五、构思指津:
1、合作探究:明确写作“有感而发”此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1)叙事:交代“感”的触发点,精炼、简洁围绕自己的感受。
(2)写感:灵活采用多种手法,充分地、巧妙地、多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示文章的中心。
(3)明理:可在结尾直接突出,也可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富有新意地婉转、含蓄地表达。
2、注意点:
(1)认真回想开学以来所经历的所有事情,抓住最令你兴奋、激动或懊恼、后悔的事,深入思考,分析你有这种反应的原因。
(2)所发感想必须有要“根”,不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想要自然、水到渠成,不可牵强附会。
(3)所拟的题目要能与文章内容、主题相对应,不能文不对题。
六、范文引路:
(见教科书)
七、构思拟稿。
师巡查并个别指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73904.html

相关阅读: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