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七年级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本卷共三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 序一二三总 分
分 值313930100
得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1分)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收敛(lián) 炽痛(zhì) 菜畦(qí) 兀兀穷年(wù)
B 磐石(pán) 踱步(duó) 燕山(yān) 锲而不舍(qì)
C 相称(chèn) 木屐(jī) 脑髓(suǐ) 人迹罕至(hǎn)
D 可汗(hàn) 踌躇(chú) 污秽(huì) 气冲斗牛(dǒu)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谰语 力挽狂澜 喝彩 兴高采烈
B 汹涌 来势凶凶 凄惨 荒草萋萋
C 振奋 义愤填膺 懊悔 悔人不倦
D 毕竟 锋芒必露 气概 慷慨淋漓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 )(3分)
A 踌躇多日难以下笔,因为遥远的中学生活之于我的人生,就像是水墨山水中那一抹若有若无的浅色背景。(犹豫)
B 科学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细腻)
C 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了包括兽首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法国家喻户晓的大作家雨果希望法国有朝一日能“把这些脏物归还被劫掠的中国”。(妇孺皆知)
D 虽然我们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但我们也不能忘乎所以,还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弥补不足之处。(得意忘形)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 考试前,我班的李军同学连发了几天高烧,使他痛心疾首,焦急万分。
C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有疑难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
D 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表现出了坚韧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________着。
②因为有这样__________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__________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
④放下__________过稻香的镰刀。
A 沉默 慈祥 慈善 饱餐
B 静默 慈祥 慈善 饱餐
C 静默 慈善 慈祥 饱食
D 沉默 慈善 慈祥 饱食
6、选出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 一进入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D 春晖学校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7、对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再这里弹琴。
A ①互文、对偶 ②顶真 ③拟人 B ①比喻 ②对偶 ③夸张
C ①互文、排比 ②对偶 ③反问 D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8、按课文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9、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10、口语交际。(4分)
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儿子。”彭德怀微微一笑:“不,……”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加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伟大的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
请问,彭德怀改动后的话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9分)
(一)(12分)
【甲】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有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做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一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1、【甲】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2、给这两个语段选择一个共同性的标题,较合适的应是( )(2分)
A 《我的老师》 B 《学习的苦与乐》
C 《专心与分心》 D 《课堂趣闻》
13、这两个语段选择都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请分别指出“我”是谁。(2分)
【甲】段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___;【乙】段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个语段都写了课堂老师和学生的活动,分别可用“静”“闹”概括。甲段中师生的心是相通的;乙段中师生的心是不相通的,其原因甲段为( )乙段为( )(2分)
A 教学内容、形式枯燥乏味。 B “我”和同学们都不喜欢老师。
C “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老师。 D 老师和学生的爱国情感相交融。
15、这两个语段加线的句子都具有讽刺意味:甲段是通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联想来表现的;乙段是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叙述来完成的。(2分)
16、甲乙两段中表达“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1)甲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⑴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是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⑵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⑶见同学们都没有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⑷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上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⑸老师说,性别。
⑹女。大家刷刷写下。
⑺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⑻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谈话,同学们说,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⑽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⑾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⑿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⒀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干净净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⒁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⒂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⒃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恩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并不了解母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⑼段开头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析第⒀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⒁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⒃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
23、《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这部书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_(人名)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_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3分)
2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自以为大有所益( ) (4)又七年,还自扬州( )
25、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孙权劝学》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分别概括出孙权和吕蒙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
(1)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请分别找出甲乙两段文字中评价吕蒙和仲永学习结果的句子。(2分)
(1)甲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这两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作文。(30分)
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因为星星与月亮在一起,夜空更加璀璨;因为小草和鲜花在一起,大地更加缤纷;因为心与心在一起,牵挂更加浓烈;因为我们与亲朋、好友在一起,生活更加丰富;因为我们与书籍、名人在一起,思想更加深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yi/7650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