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学生生活经验实践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现实世界和生活环境,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地理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这是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主要探究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经验;生活化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理念之一,这也充分揭示出地理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脱节的现象。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增长,阅历、见识的丰富,他们大多数在接受正规基础地理教育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与地理有关的生活经验,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思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回归生活,将知识与经验结合的地理教学适合于他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生活化知识,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呢? 一、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初中课堂地理教学理念主要以实用主义为主,倡导在课堂中将教师、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知识主要通过课本展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教师通过对这些固定的课本知识进行传授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来看,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扮演教书匠这一角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采取灌输式教学来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课本知识,使学生远离生活,其生活经验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应有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地理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走到生活中去,将教学的重点放到生活中去,开展以生活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框架,积极搜集生活资料,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地理材料运用于课堂。例如,在社会发展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搜集“核泄漏”“核扩散”“克隆人”等问题,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在搜集资料方面,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学生也要从互联网、杂志、电视、报纸等多渠道获取地理信息,并将搜集的资料带入课堂,与同学们讨论,使学生充分明白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想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而是一个提供教学参考的平台,它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态静止的。因此,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出构建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积极组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主性,利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丰富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应用?回归生活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三、创设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 新课程强调,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知识也存在于我们身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万事万物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将学生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到的天气符号与课本中的知识结合起来,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地理经验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例如,在进行“环境问题”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以前和现在的环境状况,自己的家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分析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已有的经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土地污染、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并了解其危害,使学生明白环境与人类要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中学地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既可以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拓宽教学空间,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007255.html

相关阅读: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