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之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目前在中学界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谈话法已愈来愈多,不仅在复习巩固旧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程度时普遍采用谈话法,而且在传授新知识时也较多地采用谈话法。谈话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问答式谈话法,另一种是启发式谈话法。
问答式谈话法一般在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是否遗忘时运用,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比较简单。例如,在学过“世界的海洋”以后提问学生,海底地形主要有哪几种;学过“大气垂直分层”以后提问学生,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哪五个圈层等。
启发式谈话法则不同,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通过创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智力上的困窘状态”。或者把较复杂的内容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或一些小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利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有关陆地水的内容时,这样运用启发式谈话法:首先告诉学生,非洲中部有一个乍得湖,它是个内陆湖泊;接着将此湖的位置和注入水系作一描述,指导学生观察乍得湖的位置示意图;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内陆湖一般都是咸水湖,但乍得湖却是一个淡水湖,并且一年之中湖泊面积相差将近一倍,请根据该湖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源补给特点分析原因。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该湖泊的纬度位置、所处风带气压带、注入水系流域的状况等等,一步一步寻找正确答案,从而起到了联系多种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启发式谈话的提问方式有多种,如递进式、分解式、迂回式、反问式、悬念式、比较式、串联式、扩展式等等。
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要针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问题。提问时要面向全班,让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指定对象应顾及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
②教师的提问要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要根据学生答问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提问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顺利找到问题的答案。
③拟定问题的深浅度要适当。问题要明确、具体,切忌模糊、空泛;问题的范围大小和难易度都要适中;问题要避免带暗示性,以免学生不是在思考问题,而是在猜测;重点的、主要的问题地理性要强,切忌在枝节问题上大做文章;有关的问题应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谈话法与讲授法相比,有一些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首先,谈话法与讲授法一样,具有方便、灵活、适应性强和富有感染力等特点。
其次,由于谈话法相对讲授法来说需要学生更多、更直接地参与,因而只要教师平时注意培养和训练,对于学生地理术语的应用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述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谈话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启发式谈话对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益处。
第四,谈话法能迅速地、直接地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第五,讲授法有“过长时间单纯地讲述、讲解不易维持学生注意”的缺点,而谈话法由于师生共同参与,有问有答,因而相对地弥补了讲授法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谈话法的局限性首先表现在,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场合都适合运用谈话法,虽然讲授新课、复习旧课都可运用谈话法,但有些难度很高需要完全由教师讲解,或者情节生动、文字精彩需要由教师讲述、讲读的教学内容,就不需要或不适合采用谈话法。
其次,谈话法相对于讲授法来说教学时间一般要长一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过多地采用谈话法,有时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第三,对于初次走上讲台的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来说,运用谈话法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虽然在备课时也能设计好提问的方案,但上课时往往只会按“既定方针”办,不能灵活掌握谈话的进程,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常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缺乏应变能力。当然,要想自如地运用谈话法,掌握好提问的“时机”、“火候”和“分寸”,必须有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尤其达到谈话技巧的“炉火纯青”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从这个意义上讲,谈话法的运用确实是一种“艺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013479.html
相关阅读:有损脑健康的七种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