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的想象力培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想象力在化学学科中的表现

1.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能力

化学学科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学习化学知识时,学生不但要从宏观变化方面进行学习,还要结合物质的微观变化来进行理解和掌握,将宏观变化和微观变化结合起来才能发现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通常来说,微观范围内的化学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比如分子式等,这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依据文字及图画所传达的信息,在联想的作用下,才能在大脑中实现概念的具化。想象力在微观化学中的作用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学生需要借助想象力来展现其形状、变化、组成、相互作用力等。第二,物质的物理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三态变化、溶解、电离等,这种变化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因此学习物质的物理变化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三,与物理变化相同,对物质化学变化的教学同样需要学生具备想象力才能进行。

2.化学学科中的创造想象

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学生主动认识化学学科、提出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阶段。初中化学的相关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层面上,因此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化学问题时,必须要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自主地提出猜想与假设,分析问题可能得出的答案;之后在有限的条件下,再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验证,并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整个求证过程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了锻炼。

二、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想象力的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常用的提高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型启发法,即根据自然界中事物特点、规律、变化等,通过联想创造出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的新形象;拟人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将抽象的、微观的事物想象成人,通过对人的具象认识来理解抽象和微观的事物;假设法,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未来假设,然后验证。此外还有夸张法、联想法等。

2.注重“三重表征”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

化学教学中的“三重表征”是指化学事物宏观、微观及符号的表达。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要能够分别从微观、宏观及符号三个事物表征上进行理解,并能够在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发现事物进行宏观变化时,学生要能够进行微观想象,并进而运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三重表征”意识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微观化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模型、图画、多媒体等手段来向学生展现相关知识,将物质的微观变化通过各种工具及手段实质性地表现出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现象,多注意身边的事物,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表象积累。

3.以教学环境为依托,通过讨论合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无论何时,一个人的想象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做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在课堂讲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实践的运用,将身边的事物变化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环境中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思考和交流。

4.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想象

微观世界的变化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必须借助足够的想象力,使这些微观事物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形状,才能更好地理解微观事物的发展特点及规律。但是由于个体间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学生的想象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运用多媒体工具,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到学生面前,辅助他们进行抽象化的想象或在大脑中成像。多媒体工具具有直观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能以直观的形式冲击学生的感官,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过程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微观想象力的形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119189.html

相关阅读:醋的12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