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差异,进入高中的学习方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三升高一的暑假至关重要,一定不能忽视这个重要的时间段,而大多学生在经历了忙碌的初三和轻松的暑期之后,外松内紧的高一上学期可能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因此家长的督促重任是不可推卸的。

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差异

知识量变大

总体来说,初升高知识跨度非常大。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比如数学,高中数学理科生需要学习七本书,每一本书都有高考的重要考点。英语单词量从初中要求的1600个,上升到3500词+500短语。所以在新高一一开始很多学生会有“撞墙”的感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陡坡效应。因此,提前在暑假进行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高一内容在高考直接考查

因为高中知识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知识更多的是实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比如有理数、线段与角等内容,在中考中并不直接考查。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学的知识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如数学大概考65分左右),按照新高考来讲,现在比重更大了。

授课方式不同

初中教师常常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以反复讲解,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给学生以具体辅导。进入高中后,教师上课更注重分析,反复讲解的做法少了,学生活动多了,许多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且高中学科多,教师多,每个教师教学方法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经常不一致,所以,只有适应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

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习惯于“听、背、默”,习惯于书面作业,习惯于依赖教师。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多样,并要防止和克服单纯死记硬背、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读书、重计算轻概念等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准高中生心理变化莫忽视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一些学生的适应性很强,能迅速调整,坦然过渡;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走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历程。由于环境的转变,很多准高中生心理上还会产生诸如失落感、孤独感、失重感等现象。

失落感

特别是对于那些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原先的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

孤立感

进入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懂得去理解他人。虽然大多数同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合到群体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同学,因种种原因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失重感

上了高中,开学不久就发现,沿用初中的那些学习方法已经不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很是失落。在高一,还有一种比较“经典”的理论:“告别初三,进入高一,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一口气了”。于是,一些同学趁机放纵自己,武打、言情小说铺天盖地,电脑游戏、网上聊天天昏地暗,结果是“中毒”太深,难以自拔。

了解了准高中生将发生的这些变化,家长们不妨及时跟孩子多沟通这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找一些过来人跟孩子多交谈,让孩子及早了解高中生活,利用暑假的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高中生活。

初升高,为什么衔接

有位深谙初高中课程的家长坦言:初升高衔接班一定要上,即便不上,也要新高一学生强迫自己去自学高一的新课程。因为高中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维方式,是完全高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的。

我们时常听说有的初中的好学生,到高中后考不过初中比自己差的学生,为什么?就以数学为例,函数的极值问题、向量等重要的知识点,贯穿了高中三年的学习体系,高考中,这些重点知识也是尽数变相考查,而且展现形式灵活多变,如不透彻地学习掌握运用,根本考不出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也是很多高中学生学不好数学最关键所在。所以,在上高中之前,提前找个好的培训学校、好的老师,是至关重要的。暑假上个初升高衔接班,可以初步尝试一个新的高度,跟着这些经历过各种考试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去探索高一新课程的新深度,从而全面理解把握高中阶段学习技巧和精髓。再以物理来说,力学贯穿始末,可以拿很多高中的其它知识穿插,或者以最新科研为载体进行变相考查??高中阶段的学习,把对知识的运用推向了极致。

数学:

高中数学比初中容量大很多倍,知识面广很多(初中面很窄、感性一些、注重模仿),注重思维训练,更理性。在高中数学的方法上与初中差别很大。衔接班24天,提前学习高一的集合与函数,对进入高中后学生的新课学习乃至整个高中数学学习帮助很大,因为每年的高考与函数有关的题大概占60分左右,而且压轴题往往是函数题。参加初升高衔接班,提前新高一学生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讲课方式,心理上占了优势,信心更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127140.html

相关阅读:2018中考:减少初中数学解题错误的三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