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新课程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师教学意识的革命。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教学模式无论是对教学效果还是课堂氛围,都有明显的作用。

一、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稳定、透明的理论结构框架与实践活动方式。而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所谓学案导学,主要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包括编写导学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释疑、课堂达标小结五个步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案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此外,学生导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初中历史教学实际中,编制导学案一般是以教科研为中心,明确分工,把编制学案的工作分摊到各个学校组织编写,把教学内容细化到不同的教师编写,最后汇总起来给各位教师使用。这种导学案的编制模式的流程单一,模式固定,内容没有针对性。甚至出现了通用学案。不同层次的教师、学生使用的却是相同的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无法体现教师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导"的功能。长期下来,教师的业务水平难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性的培养。再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因素,如年龄、知识积累、学习方式等。这些差异肯定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与接受程度。如果教师采用通用教案,势必不能兼顾到全体的学生。层次高的导学案,会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很吃力;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导学案,又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兼顾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导学案,又使得课堂容量大大加大,教学内容没有主次之分。

下面是笔者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候的一些做法和心得,希望可以引以为鉴,共同探讨进步。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步骤

(一)编写导学学案

教师在编写导学学案时,应该充分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与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知识基础、认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同时,还应该坚持三个原则。(1)主体性原则。即学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中去。(2)指导性原则。即学案突出了"导"这一功能,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层次性原则。这一原则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都学有所得。人在《土地改革》这一小节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三个问题:(1)分析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土地分给农民。(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设计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其中。打开历史课本,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的场景告诉给现在的我们要懂得庄严、荣光、忏悔……历史,更多的是引导现在的人们一些关于目前和以后的思考。因此,作为教师要通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二)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时,应该突出重点与难点,内容少而精。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可以主动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提高预习效果。比如在学到《陈胜吴广诛暴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吗?它有哪些表现?请结合课内外书籍来回答。(2)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学生看到第一个问题,会自觉从课本与课外,去查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刻了解到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在第一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导学引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转化为主动性的"好学"、"相信自我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学案导学"模式致力所达到的主要目标。

(三)师生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需要先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仍然以《陈胜吴广诛暴秦》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先把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解答。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其次,可以让学生分享在课前搜集到的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成语故事,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心中陈胜、吴广的农民形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选择一名代表阐述小组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能解决的普遍性问题,以便在点拨释疑环节解决。 (四)教师点拨释疑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点拨。学生在自学与合作、讨论之后,教师结合重、难点,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已经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讲解。如有不足之处,教师再加以补充。二是精讲。精讲的问题应该是难度较大,学生渴望释疑的问题。教师在确定了所讲的内容之后,再抓住要害,理清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点拨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发表的独特性见解给予鼓励。即使有些错误,也不能讽刺、挖苦。这样既确保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也保持了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讲授《鸦片战争》这一课时,课堂尾声,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电影中的人们吸食鸦片,名不聊生的镜头。随后,学生的注意力被影片所吸引,思绪也就进入了影片当中,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社会情况。由此进入课堂的讨论阶段,(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鸦片战争这段历史?(2)鸦片战争的危害到底有多大?(3)鸦片战争的背后的是什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纷纷讨论发言,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然后我再进行点拨。这样子的课堂效果是惊人的。

(五)课堂达标小结

达标是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所设计的练习题。习题的设计既要包含基础知识,又要包含一定的思维含量。而总结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小结的形式主要有准确、精炼的语言;图片;表格等。传统的小结一般是由教师完成,然而小结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师可以尝试把这一环节交给学生来完成,这是学生很好的一次反思机会。自己在课堂上的努力,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自己再清楚不过了。教师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评分标准,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再让大家审评,最后确定分数,给每位学生属于自己的评价,亦强化了生生交互,同时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做到触类旁通。这就体现了教学相长。通过小结,学生就更灵活、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

结语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新学案导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也还不够完善,其中有许多的小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省,不断的改进,以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如此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才可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焕发出更精彩的活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184187.html

相关阅读: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背诵提纲:经济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