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玄学原因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三语文总结之玄学原因】,玄学是一种与科学相对的理论,它回答的问题是人类已知的西方科学无法回答的问题。

  玄学的出处有二。

  一是在江湖人的口中,一直流传着一则充满神秘而又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系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

  话说盘古开混沌天地,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之后,我们的祖先--黄帝公孙轩辕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形下诞生了……

  后蚩尤作乱,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传说中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

  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

  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卜、相,统称为玄学五术。

  二是魏晋名士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于是古文经学代之而起。同时由于选举名实不符,欺世盗名、贿赂公行的现象比比皆是,名教理论开始破产。到了党锢之祸发生,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崩溃,

  西汉初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被极大地加强了。之后董仲舒将“天、君、臣、民”的模式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加以明确。所谓“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君臣关系做了清晰简明的阐释。

  此后汉朝士人,以尽忠于皇帝,尽忠于朝廷为理想品格。士人忠于社稷的心态,是非常普遍而真实的。那时的士人,在感情上“与大一统政权是一体的,有一种亲近感”,以维护、巩固这个政权为自己的职责,为之献谋,为之筹划,为之辛劳,也为之忧虑。当时的官员,有“循吏”之谓。循吏对中央政权耿耿忠心,敢于上书进谏,且出于真心。汉哀帝宠幸男宠董贤,王嘉上书极谏,惹怒哀帝,而被治罪。

  当狱卒凌辱他的时候,他喟然叹息,他说自己罪当死:“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而对于地方治理,则竭忠尽智,立足于“以礼义化民”。光武时的桂阳太守卫飒,整治桂阳郡,“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循吏之行善政,意不在为私;附和上级,以求得上级的赏识,是为私,于己之士途诚然有益,而循吏之着眼点,则在为国为君,“受君之重位,牧天之所爱”,不敢窃天官以私己。

  在西汉前期,循吏的命运大抵不错,即使有时难免受到错误的对待,但大抵最终还是受到赞许。但到了东汉前期,情形有了些许变化:循吏行善政的条件变了,天子、循吏、下民——正如董仲舒所提出的“天君臣民”相连结的环境逐渐消失。

  一些循吏终生不受重用,可看出桓灵之世朝政腐败,已经失去了循吏行善政的基本立足点——他们要为君,而君并不重视,循吏所秉承的大一统时代的儒家道统已经松动,政治上日益的无可作为,在世人当中“循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这时的文人,也在心理上表现出对于大一统政权疏离。东汉末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于桓灵之世达于极致。此后董卓废帝,群雄并起,东汉以亡。

  总结:玄学,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68993.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阅读题之小石潭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