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题分类汇编】各位初中的学生们,为大家整合了详细的总,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17.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1)右图这位东方先哲——孔子,他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这位皇帝对儒学的态度同秦始皇绝然不同,秦始皇禁止诸子百家学说,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是怎样做的?
(3)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 唐玄宗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勤勉治国,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史称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象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8. 观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F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有司(有关部门)以林邑(唐朝藩国国名)表疏不顺(向唐朝上疏时言语有冒犯)而请发兵讨击。太宗曰:“兵者(指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来有不亡者。……且(讨伐林邑)经历(沿途经历)山险,士卒瘁(过度劳累)劳,若我士卒疾役,虽克剪(消无或战胜的毒思)此蛮(对林邑蛮的蔑称),亦有何补(补,泛指益处)?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竞(最终)不讨(讨伐)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今省徭赋,不夺其时”。《旧唐书》我“(唐朝规定:)凡丁,役二旬(每年服役20天),若不役,由收其庸(“庸”指纳绢或布代役),每日三尺”。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唐太宗不讨伐林邑的理由(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为安定社会、保障民生采取了哪些措施?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72003.html
相关阅读: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