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阅读赏析题大全(中)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古诗文阅读赏析精选题】,语文试卷的得分关键在于作文和阅读,良好的表达能力直接关乎着阅读成绩的好坏,各位的同学们,5068的小编继续为大家带来的是古诗文精选题。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

  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九、《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 ,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十、《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 B 乘舟梦日边—— C 长风破浪——

  2、 、 、 、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186169.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苏秦性格